“诗家语”,是诗人写诗的语言文字,有别于散文,小说,应用文等文体语言。它有自己的特点和内涵。“诗家语”这个名词是王荆公总结前人作品后提出来的,诗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这是历代文人的共识,明人苏伯蘅说:“言之精者谓之文,诗又文之精者也。”
近些年看了不少所谓“诗”,诗不象诗,文不象文。有些连打油诗,顺口溜也算不上。至少打油诗还押韵,顺口溜还朗朗上口,音节声调顺畅。
先说说诗家语和其它文体包括日常用语的区别,主要是在性质,方法,目的上不同。
首先,写诗用韵文,属艺术语言的一种特殊文体,而其他文体,象小说,散文,应用文,随笔,小品等则没有押韵要求。因此押不押韵可以作为区分诗词和其它文体的一个标准。
其次,写诗词要用形象思维,运用想象和赋比兴等方法,达到抒情的目的,不管是以寄情于景也好,还是状物抒怀也好,都是为了抒情。而其它文体,则要用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方法,达到叙事,说理,或表达态度,感情的目的。
再次,诗反映生活,但高于生活,不是按照生活的本来形态,而是有某种扩大,缩小,美化和变形。诗人并不关心他的诗词是否符合生活常识和现实逻辑,他所关心的是他的诗句是否创造了某种形象,意境,充分表达了他当时的思想感情。而其它文体,则要求原原本本的反映真实生活现象,并进行逻辑分析,概括,忠实反映客观事实。
再谈谈诗家语的特点,八十年代吕进先生在巜诗刊》发表的《诗家语一一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认为“它常常是不合法的,它常常是不合理的,它常常是无言的。”基本概括了诗家语的特点。
这里的“不合法”不是指法律,是指不遵循一般语法,同时也是模糊,不精确的。如《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语序异常。省略主语的更多,如杜甫《望岳》。拒绝精确,准确方面如“一轮明月照九州”,这里的“九州”代指中国,是泛指,你说照九州某地就失去了诗味了。
这里的“不合理”,是指诗家语常常违反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逻辑,也就是我们说的反常。“无理而妙”是诗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妙就妙在“无理”中更强烈地表现出诗味与诗美。如“沉恨思月,不如桃李,犹解嫁春风”,春风如何能嫁?再如贾岛“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移动大石头跟云彩有什么关系?
这里的无言,是指“至言无言”,诗是将“可述性意义降低到最低程度的艺术,又是将可感性的诗质提高到最纯的艺术”。诗在想象的世界里是极端自由的,不为外界所限制,但诗的语言又因为诗拥有的最大自由而难以尽述,只能无言。只能以“不说出”来代替“说不出”。如“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诗在笔墨之外,让读者自己去想。
至于诗家语的要求,大致以下四点:
1、形象性
语言的形象性是诗词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所谓“形象性”,是指诗词的语言应该是具体的可感的事物,如青山,绿水,阳光等等,而不是抽象不可感的概念,如坚强,勇敢,正直等等。诗人们在创作时,总是寻找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而不直接表露出来。如笔者用“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来表达对亡父的思念之情。
2、动作性
托尔斯泰说:“在艺术的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不用多说,因为全部生活就是运动。”把形象写活,是诗人的天职。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僧敲月下门”之“敲”字等等。
3、色彩性
生活是多彩的,大自然是多彩的,而色彩又能有力的表达诗人的感情。如红色,有火与血的涵义,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平,兰色象征着清凉,安静等等。如毛泽东《沁园春 雪》“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用鲜明的色彩对比,表达了喜悦的革命豪情。
4、音乐性
明诗论家谢榛说:诗要“咏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诗词要追求音乐与节奏的和谐,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古人总结的格律诗词的押韵,平仄,就具备了音乐美,但这只解决了韵律方面,还有语言方面要解决,就是要自然,流畅,朗朗上口。要形象自然,感情自来。对于诗词的押韵,平仄,由于古今声调,读音变化很大,不要同一首诗词里古今韵乱用。如上平声《十灰》有“灰”,“回”,“雷”,“堆”,“杯”等字,也有“开”,“来”,“才”,“台”,“怀”等字,这在古代是押韵的,在现代汉语里就不押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