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真正的生活教育还给孩子

先读读下面一些信息:

德国的幼儿园不进行读、写、算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给幼儿讲故事、教唱歌、劳作、会话和接触大自然等。教唱歌的时候一般不用钢琴等复杂乐器,他们用手打拍子或敲击桌椅,目的是让幼儿全身贯注学歌词。

德国孩子在幼儿园的三年中,老师会带他们参观警察局,学如何报警;参观消防局,学灭火和躲避火灾;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他如何为市民服务;坐有轨电车,记住回家的路线;去超市购物,学付钱和选货,不难想象三岁的幼儿就具备了生存能力。

北京海淀区两岁的孩子却在学奥数——如此鲜明的反差。

暑假期间,为了指导日本孩子的交通安全,日本的中小学教师接受如何骑自行车的专业训练,以便他们辅导学生。

上面这些都是生活教育,自然而形象的生活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因为它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孙云晓在他的书中写道:“在人的所有能力中,生存能力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儿童教育是生活教育,也只有生活最有可能让孩子理解人生。”

2017年我上过一堂非常精彩的英语课,那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水果名称,为了上好这堂课,我采取了一种新的方法:我让孩子们自己带家里洗干净的水果、一次性的碗、勺子、沙拉、酸奶和小刀。我教孩子们在课堂上做水果沙拉,一边学习水果单词的发音和拼写,一边吃水果沙拉,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热情高涨,异常积极,也非常开心,上课的氛围是极其轻松和愉悦的。无论是哪个学生,他们能上这样的英语课,无意会让他们终身难忘。但是却遭到了一些家长的吐槽,以及强烈反对。

好几个家长在班级群里吐槽:英语课上让学生带这个工具,带那个水果,到底是咋回事?他们非常反感。我很郁闷!

几位少年到大森林去探险,不幸迷路,当大人们找到他们时,他们已经因饥饿而死,老师父母涕泪交流,后悔不该让他们冒这个险,然而,当成年人仔细观察现场时,一种更深刻的痛直冲心房,在孩子们周围就有野果子,他们竟然不知道这些东西能够充饥。如果他们吃些果子,再不断地跑动,就会产生热量,自然就不会发生如此惨剧了。

在功利的应试教育面前,多数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同时也不重视对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在他们眼里,只有学习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他们根本不理解,更不能接受德国的幼儿园和日本的那些教育方法,不明白他们到底好在了哪里?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当前的应试教育之所以成为众矢之敌,是因为它是反生活的教育,是反人性的教育。儿童教育回归到生活的教育不是倒退,而是回到最坚实的基础上。心态变,思路变;方法变,效果自然也变。”——孙云晓

“学生”二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就是要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父母只会要求孩子不停地学习,孩子们的童年也就进入了被摧毁的边缘。”——孙云晓

分不清五谷杂粮的孩子比比皆是,不会洗衣服和做饭的孩子也随处可见,上了大学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长陪读的大学生也很多……

“ 能够教会学生生存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不能教会学生生存的教育是坏的教育。无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把孩子的生存能力培养放在首位。父母应该把这个目标当作自己的主要责任,给孩子一些生存锻炼的机会。”——孙云晓

我认为让孩子劳动是生活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也是最真实,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美国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做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并且他们的夫妻离异率和心理疾病患病率也比较低。

从教育的角度讲,劳动对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调查中有两个重要的发现:

1.独生子女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

2.独生子女从事劳动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勤劳节俭的品德。

不光是独生子女,实行了二胎政策后,这个结果仍旧是有效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生活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圆满地完成学业,而是适应生活;不是养成盲目服从和规定的勤奋习惯,而是培养自主的行为。同时,他认为要通过生活进行教育,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试图使学习与手工劳动相联系、学校与工厂相联系,使他们合二为一”。生活教育离不开劳动素养的培养。

我女儿是小学二年级开始便帮我做家务:做米饭、烧水、熬稀饭、洗碗刷锅。到了小学高年级,除了刚才那些,还到我的培训机构来帮我锁门、关窗户、打扫卫生。高中毕业后经常打工,大学里积极当志愿者。今天她成了一个懂感恩、有爱心,做事有责任心,社会适应能力很强,自立能力和自理能力也不错的人,与她当时参加的各种劳动锻炼是密不可分的。

她甚至把做家务当成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并且养成了一种习惯。我至今还还记得一件非常暖心的事情:她上高三第一学期的一天,看到我在厨房里忙碌,她便走了过来主动问我:“妈妈,需要我帮你干点什么活?”我认为一个孩子如果能把帮父母做家务当成一种自愿自觉的活动,就是非同小可和了不起的!

结婚成家以前我经常利用节假日帮父母亲干各种农活和家务活,除了不会开拖拉机,我啥活都会。像大人一样是家里的半个劳动力。做饭、蒸馍馍、烙饼子、下地种蒜、除草、挖洋芋、割麦子……从小就一直干。干各种家务活和农活,培养了我做事坚韧、有毅力,吃苦耐劳、懂感恩、有爱心、责任心强、生活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

生活就是活生生的课堂。在生活中所受的这些教育虽无声,却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最直观、最直接的,也是刻骨铭心的,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人的身心无疑也是非常健康的!

孙云晓生活感悟961:“我为什么推荐8岁小学生假期学会30多道菜的经验?因为这是家庭生活教育的成功尝试,儿童学会做饭将终身受益,对其学习和家庭生活及社交也具有促进作用。据报道,江苏扬州市梅岭小学2年级的缪苇杭在这个超长假期里,解锁一项新技能:两个多月的时间,他跟着爸爸苦练厨艺学做了30多道菜。苇杭的父母说:“除了学习,生活技能更不能缺!”显然,这是有远见卓识的父母,是真爱孩子的父母。家庭生活教育当然不只是做饭,但做饭绝对是生活的基本功。有些学校教学生做饭也是好的,但必须明白,孩子学做饭的最佳场所是家庭,父母是最好的教练。如果连做饭都不会,劳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把真正的生活教育还给孩子!

作者简介:臧晓芸,女,生于1971年2月,49岁,水瓶座,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学历,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26年,喜欢阅读和写作。每天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真正的生活教育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