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败“英雄刘备何以创业成功 ?

刘备在三国的出场是以一个贩履织席的落魄形象出现,虽是中山靖王之后,也只是个落魄宗室,在东汉群雄逐鹿的时代中,屡战屡败,屡败屡起,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只能寄人篱下。

直到赤壁之战后才有了借来的荆州,并以此为根据创立了三国时期的蜀国。

刘备一开始的出场都是寄人篱下,从陶谦到曹操再到袁绍、刘表,最后到巴蜀,这样的开局真不像是个王者的开局。

而比刘备大六岁的曹操,在二十岁时就 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刘一开始的朋友圈和曹就不是一个级别,曹操是官宦子弟,曹与四世三公的袁绍是一起长大的朋友,曹此时的见识和接触面也比刘高了几个档次。

可见刘备的起点比曹操低,同时在读书时代与博览群书开创了建安文风的曹操不同,刘备不怎么爱读书,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

这样一个落魄贵族之后,一穷二白,年轻时不好读书的人是如何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创业成功,成为一代君主的了 ?

从刘备的成长看来,家底至少不是创业的成功的关键,起关键因素的还是个人,一个人的创业成功离不开三点:志向性格、战略定力、团队。

志向与性格

晚清名臣曾国藩非常推崇一个人立志,他在家书给子女的信中,也一再教导子女要有志向。

在刘备少年时代,就曾和一起玩的朋友们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这大概就是刘最早的志向了。

刘备赤壁之战前,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屡屡投靠他人,可以说屡战屡败,后来投奔曹操后,曹操也看出其雄心壮志,才有那句: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在刘备袭蜀时,蜀地丞相掾赵戬也不屑的说到:“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当然赵戬也只是看到了表面,没看到每战则败的刘备为何能被这么坚挺,能在每次危机时逃生并保存实力 ?正是其百折不挠的性格及匡复汉室的志向。

刘备和《水浒传》中带头大哥宋江有点像,讲仁义,开局时未见牛逼的战绩,然而江湖上的英雄好汉都极为称道他们,这是不是孙子讲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刘备话少,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三国志》中有一个刺客的例子足于说明刘备的个人魅力,话说郡民刘向来不喜欢刘备,羞耻在他之下便叫刺客刺刘备。刘备起初不知道,和刺客交流了一番,最后刺客不忍刺,告之真相后离开。其得人心如此。

用征士傅幹的话说,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孝劳。

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一个人能力再强只有善于用人,敢于用人,才能成就基业,汉朝的开创者刘邦也是个善于用人的人,而反面例子则是袁绍和项羽。

战略定力

战略定力体现在刘备到隆中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后,与诸葛亮的战略对话,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就像当年刘邦先入蜀而后谋取中原一样。

其后刘备便不再像开局时,投到哪,打到哪,败走哪,赤壁之战后的刘备,以荆州为根据地,逐步占有了蜀地,打下了坚实的创业根基。

你可能感兴趣的:(”常败“英雄刘备何以创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