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至简》阅读100天自学总结

      首先特别感恩烨暄老师组织100天《大医至简》公益读书学习群,通过监督打卡让我更加认识自己拖延的状态及自律的能力,整理问答题的同时看到你的辛勤付出与负责任,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感恩你的大爱与用心,感恩学友们不离不弃及陪伴!

      下面是我自学《大医至简》总结:

一,古中医与后世中医的区别:

      古中医:帮人体排病,言证不言病,顺势而为,顺水推舟,不逾越人体去妄自作为。

      后世中医:以药治病,以某方某药治某病某症来论治,常常会越俎代庖,越过人体自身作为。

二,六经辨证

    1.六经:证的能量属性有阴阳之分,自然表,里,半表半里三个层面各有一组阴阳。

    2.病:指病灶(表:周身毛孔,半表半里:以躯壳空腔为主体的中间区域,里:胃肠为主体)

  3.证:指人体和疾病对抗和僵持的证据。

    证分:阴证(虚,寒)和阳证(实,热)

表~阴证:少阴病(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阳证:太阳病(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

里~阴证:太阴病(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阳证:阳明病(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阳证:少阳病(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

      4.六经治病之途:a.平衡人体阴阳能量b.找到人体自然选择的排除病邪的途径。如:表,里,半表半里。

三,《伤寒论》临证心法包含:1.阴阳2.病位3.淤堵

四,辨证十原则:

      1.取大象

      2.单一证不可断:如“汗”或“喘”

      3.脉证相应:定阴阳证大方向

    4.合方原则:2个明显证型,方剂合用

    5.表里合病,先表后里

    6.三阳合病治从少阳,三阴合病治从太阴

    7.取大局原则:抓大放小

    8.能量永远是第一位:人体先有能量失衡,循环阻塞,才有病邪进入。(能量首要从脾胃下手)

    9.随当下证治之:标急本缓

    10.客观是真正的前提:真实辨识人体能量和排病势能的运作。破除我执和主观才能入道,不然会着相和僵化。

五,排邪3原则:

    病在表从表解——汗法

    病在里从里解——泻下法

    病在半表半里——和解法

注:治病首先要守中建中,健脾胃之运化(即能量)

六,平衡津血4原则:1.建中2.滋阴3.扶阳4.清热下热

七,舌诊:

    1.热证:舌糙,舌老干,舌体红

    2.寒证:舌娇嫩,舌湿滑,舌淡白

    3.水饮证:舌胖大,齿㾗,湿滑

    4.瘀血:舌裂痕,舌瘀紫或斑

    5.津血大虚:舌苔少或无,地图舌

八,脉诊

    1.阴证的脉象有:

细,形状细

弱,弱小或无力,不任按

虚、空、芤,按之空虚,程度不同

      2.阳证的脉象有:

实,比正常态更充实,沉取不虚

盛,来势盛大

滑,来去如走珠,流利且如珠子般有圆鼓态

      3.脉的状态有:

沉,位置偏沉

迟,跳动慢或不流利

缓,过于缓和

躁,躁动不安

数,速度快

疾,急而偏有力

      4.左手脉可以比右手脉适当评分比高的原因?

因为左手更偏向于主血,即更主深层有形能量;右手更偏向于主气,即更主浅层动能。

      5.亢盛假象的脉有哪些类型:

弦,像琴弦一般的绷直态

紧,比弦更紧,紧如转索

躁,躁动不安

大,外大内虚

亢盛假象的脉真实性:需沉取

      6.能量状态失衡的脉象有3种:

第一种 弦脉,偏弦、甚至偏紧的脉,脉是呈收束态、绷紧态,整体能量呈收缩态。往往循环不通,或有瘀阻(各种瘀阻都有可能)。考虑用打开闭阻和瘀滞的药平衡能量的状态。

第二种 散大脉,状态过于涣散,整体脉或单部脉过于散大而虚,快慢不定或脉失从容,所主能量是偏向于涣散、散乱,与弦脉的收束态相反。考虑用收敛和建中的药来平衡能量的状态。

第三种  阴虚阳亢脉。最常见的有细数脉(津液虚却跳动快或疾而有力)以及尺弱寸盛脉。需滋阴药平衡能量的状态。

注:脉诊只做辨证参考,切不可以脉断病。

九,六经提纲及施治:

        提纲

1.太阳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阳明证:胃家实,恶热

3.少阳证:口苦,咽干,目眩,喜呕

4.太阴证:腹满而吐,食不下。腹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5.少阴证:脉微细,但欲寐。

6.厥阴证:消渴,气上冲心,想食而吃不下,四肢厥冷,下利不止。

            六经治法:

  1.太阳病

        主要证候是表证,在治法上重点是汗法。

麻黄汤发汗散寒,兼宣肺平喘;

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小青龙汤发汗散寒,兼以化水饮定喘,温化水饮以平喘;

大青龙汤发汗散寒,兼以清热除烦;

葛根汤的发汗散寒,兼以疏通经脉。

  2.阳明病

主要是里热里实证,在治法上,它是清法和下法,

清法分:

上焦的清热法:宣散

中焦的清热法:辛寒折热。

下焦的清热法:清利小便,

下法分:泻热法,通便法,泻热通便并重法,润下法,导下法,有泻热逐瘀法。

  3,少阳病

它是少阳经腑受邪,半表半里枢机不利的证候,少阳病的治法重点在和解法。

在和解的基础上,兼以解表,

在和解的基础上,兼以清里,

在和解的基础上,兼以补脾,

和解的基础上,兼以宁神。

  4.太阴病

重点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升降紊乱的证候,太阴病重点温补法,也就是《伤寒论》第277 条所说的“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又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用四逆辈来温中补虚。

  5.少阴病

有寒化,有热化。对于寒化证以扶阳气为主。对热化证滋阴清火,或者滋阴、利尿、清热。

  6.厥阴病

错综复杂,或寒或热,或死或活,或寒热错杂,或厥热进退,而这个寒是真寒,热是真热,厥阴病的治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错杂者,则先泻再补之。随证施治,并无定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医至简》阅读100天自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