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孙子兵法《九地篇》2

问:《行军篇》、《地形篇》和《九地篇》三篇除了讨论“地理因素”,还有一个共同的内容就是“团队”,那么三篇所讲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有什么联系呢?

《行军篇》主要侧重在团队建设,并指出了关键步骤:先凝聚共识(亲附、服),然后赏罚分明,再进行训练(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比如: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地形篇》主要侧重与于团队内部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以及执行赏罚的尺度。
比如: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九地篇》主要讨论的是更微妙的一个层面:团队集体心理对战局的影响。
基本逻辑是:地形地势影响集体心理/情绪/意志,从而影响团队战斗力,从而影响战局。
可以总结“地理、地势”因素对作战的“执行”层面至少会产生两个维度的影响:
1、不同的地形变化对应不同的执行“成本”或者“效率”。
2、不同的地形变化对团队的集体心里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团队的战斗力。

因此对领导者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并针对不同的地势特征提出了应对集体心里变化的方法,比如: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回到现实场景,作为领导者,需要关注各种客观条件对竞争的影响,更要关注客观局限条件变化对团队心里情况的影响,积极管理集体“预期”的变化,要充分认识到“集体预期”是一柄双刃剑,要有智慧把集体预期的变化转化为战斗力。
案例1:
淝水之战中,东晋的统帅在利用群体情绪方面的堪称典范。北朝秦国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号称可以投鞭断流。东晋统帅谢安统领的北府军仅8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但是东晋将领利用主场优势,让苻坚大军感到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最后在一次小规模的战术推行调整中,被东晋内应抓住机会,散播假消息,恐慌情绪在军队内快速传播,最终百万大军互相踩踏,被东晋北府军打败,苻坚国破家亡、身首异处。
案例2:
楚汉相争的决战中,项羽虽然陷入“十面埋伏”,但是团队主力仍在,加上项羽本人战斗力爆表,汉军要全歼项羽难度极高。张良为刘邦献策,晚上让人在楚军大营外四面集体唱楚歌,让楚军主力误认为自己的大本营已经被占领,从而丧失了斗志,军心涣散,最终被彻底消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孙子兵法《九地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