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宗欧阳修(3)

今日只欣赏欧阳修的一首词,再说点别的。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从容:留恋、流连。紫陌:这里指洛阳郊外的道路。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故名。

词意:

手持酒杯祝愿东风:愿春光常驻,别匆匆就走。我们正好可以沿着洛阳东郊垂柳婆娑的大道,重温去岁携手遍游姹紫嫣红的惬意和快乐。

相聚总是短暂,离别更让人怅恨苦痛。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估计明年的花儿开得更艳,只是不知道那时和谁一同畅游?

小令写得疏隽深婉,情真意切,让读者感慨之外,更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萦绕心间。现代红学家俞平佰之父俞陛云在他的《宋词选释》中这样评价这首词道:“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当为至评。

很显然,这是一首伤春惜别之作,内容意蕴几乎与叶清臣的《贺圣朝》一样,都是对春光易逝,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不妨顺便看下叶的《贺圣朝》: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甚至,两首词的结尾都大同小异。“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光阴流转不停,季节更迭依然,花开花谢照旧,然而对于人类而言,现实往往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正因为人生漂泊不定,聚少离多,所以作者更加珍惜与友人在一起度过的点滴时光,希望以此慰藉别离之苦带来的心灵伤痛。

欧阳修入仕不久在洛阳留守钱惟演府中做推官时,与同为僚属的尹洙以及河南县主薄梅尧臣常切磋诗文、饮宴游乐,相得甚欢,结为至交。后来梅尧臣调离,期间再度返洛,曾写有《再至洛中寒食》等诗。因此,上作同游之人即为梅尧臣。

据说他们当时的领导钱惟演对这几位青年才俊极为欣赏、宽容,甚至到了纵容的地步。这也使得欧阳修等人过了几年相对安逸、轻松甚至有些放浪的生活,并有更多的时间研习古文,从而奠定了厚实的文学基础,这几年也成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湖北宜昌当县令时,还深情地写过“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这般充满深情又旷达洒脱的诗行。

也是,曾经在洛阳享受过那样绚烂的青春,这一生还有什么不能承受呢?

既然提到了梅尧臣,既然我写的题目是《诗词小析》,那么我有必要在此稍稍介绍一下梅尧臣的诗作。而且,在介绍宋词的过程中,我还会继续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加以介绍,譬如陆游、苏轼等的作品。

也就是说,本书的上卷主要以唐诗为主,下卷则以宋词为主,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兼顾各个时期的经典诗词,让它们参插糅合,轻重有序,各安其位,各得其所。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陶:同“掏”,指挖土烧瓦。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世称宛陵先生。出身农家,因少时家贫无力继续攻读,直到50岁才得宋仁宗召试,获赐同进士出身。

梅尧臣为人忠厚,清高自持,颇有气节。

他与欧阳修交好,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并被誉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诗风平淡含蓄,提出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一著名的艺术标准。

由于他出身贫民,加上仕途不得意,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揭露社会黑暗现实,反映民生疾苦为内容,是北宋诗坛难得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

在梅尧臣之前,唐人已写过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涉及的是耕织的农民,而上面的这首《陶者》写的是手工业者不幸的命运。小诗用字简练,语句平淡,读来发人深省。

不过,说实话,我一向不太喜欢梅尧臣的诗,觉得过于僵硬、刻板和琐碎,缺少生气和韵味。

好,稍稍提了下梅尧臣,我们再来与欧阳修道别。挥手之际,突然看到了他的那阕《蝶恋花》。好险,差点错过了欧阳永叔最有味道的一首词。

不过,请大家耐心点,让我们明天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代文宗欧阳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