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开放源代码软件与商业软件知识产权的研究报告(上)

软件知识产权问题一直为业界所非常关注。近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了《有关开放源代码软件与商业软件知识产权的研究报告》,对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的知识产权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为飨读者,本报ISV&SI版面从本期起将独家连载有关内容。
  软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走市场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遵循知识产权法律的基本准则。
  《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中指出:振兴软件产业指导思想是,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实现我国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软件产业的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结果。
  迄今为止的软件产业发展史,主要是商业软件业的发展史,是在软件市场不断扩大,需求不断增加的推动下,数以万计的软件企业不断涌现、优胜劣汰、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的过程。众所周知,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要获取利润。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一个企业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没有利润回报,不但无法发展壮大,而且难以长期生存,产业也不可能持续发展。
  鉴于软件企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的特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环境中体现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重要规则。通过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商业软件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保证了软件企业在研发、流通及服务方面的人力、物力及资金的投入得到合理回报,从而进一步激励软件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鼓励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新产品和更佳的服务。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没有竞争,经济就会失去活力。对于目前已形成充分竞争的软件市场,政府和有关行业部门应当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努力建立和维护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软件来说,保护知识产权、遏制盗版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通过自由竞争,优胜劣汰,企业兼并重组等市场行为,逐步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规模经济。有所不为是,避免直接干预市场,让各种软件企业合法地采取多种软件开发和传播模式,百花齐放。

开源软件也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符合知识产权法律的基本准则。
  起源于“自由软件”的“开源软件运动”,虽然从一开始提倡一种“开放、自由”的美好理想,但随着“开源软件”的逐步进入市场和投入使用,人们发现美好的理想不能代替现实,它仍然受到市场经济规则的制约。
  开源软件的开发和流通模式对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在基础性和前沿性教学研究和技术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这种由众多开发人员出于学术或兴趣目的而编写的软件并不是适应市场需求的真正的产品,它还需要企业的实体来实现。因此,开源软件必须考虑市场导向。目前在开源软件的发展中至少已经出现了如下几个问题。

  ● 商业模式

  从事开源软件业务的企业的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长期以来是开源软件业面临的难题。由于开源软件最重要的通用公共许可协议(General Public License,以下简称GPL许可证协议) 规定,Linux等开源软件不能象商业软件那样收取许可费,只能收复制成本和服务费,这大大约束了开源软件企业的盈利。发展的现实正迫使开源软件厂商向“商业化”过渡。

  ● 软件费用 

  对于用户来说,总是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开源软件(特别是Linux)可以免费或以很低价格获得显然极具诱惑力。但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许多用户已经逐渐明白,软件的费用不单单是直接的许可费,还应当考虑长期支持的维护需求。

  ● 知识产权 

  开源软件(自由软件)对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持“怀疑”或“对抗”的态度,号称“Copyleft”,以表示是版权Copyright的相反方向。但现实证明,开源软件难以游离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之外,无论是GPL协议,还是BSD协议,所有开源软件许可证都是以版权法作为其法律基础。这就决定了开源软件仍然应遵循版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的基本规则。而如何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包括开源软件业在内的软件界和法律界必须面对的课题。

  ● 技术标准 

  制定技术标准的目的是促进互操作性、提高效率、增强功能性、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IT业界普遍认为,在产品和服务中广泛采用及推广“开放标准”是实现互操作性的重要措施。但软件业中采用 “开放标准”不等同于“开放源代码”。技术标准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主要应由市场驱动,由市场中的各个参与者,包括企业和用户自愿决定是否参与和采用。

  在健康的竞争环境中,商业软件、开源软件以及以服务为导向的软件等多种软件模式的共存,相互借鉴,甚至融合,不但有利于软件的技术创新,而且将带来更高的市场效率,并逐步形成可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的全面的软件市场。

  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下,软件正走向更加丰富、更具活力,同时也更具竞争性的全面市场。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中,针对不同的需求和功能,需要各种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催生了开发和流通模式的多样性。

开源软件的商业化趋势

  开源软件越来越注重其商业模式,越来越商业化。
  Linux等开源软件,依托大型硬件公司支持,捆梆或嵌入在硬件之中,通过硬件销售、咨询和服务间接获得回报,或者提高服务费用等方式“变相”获利。
  一些软件厂商采用BSD等较“宽松”的许可证在一个信息系统中可以实现开源软件和商业软件共存,即完全根据需要,在某部分使用开源软件,另部分使用商业软件。某些厂商对同一软件甚至实行“双轨制”经营模式,即同时提供两种授权模式,一种是GPL模式,另一种授权是“非GPL商业授权” 。

  ● 商业软件的开放趋势 
  如今“开放”已不再是开源软件的“专利”,不少商业软件企业也开始调整其经营模式,有的同时经营开源软件和商业软件,有的则将其商业软件的源代码在一定条件下向用户开放。其中包括微软的Office, Real Networks 的 Helix Project, CA的Ingres 以及SAP 的 OpenDB等。
  商业软件的“开放”还包括一些公司向学校、软件商无偿或有偿地提供部分软件专利的使用权。例如:2005年1月IBM公司宣布向软件制造商无偿提供500项主要专利权的使用权。

  ● 以服务为导向模式的发展  
  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催化和推进了软件向服务导向模式的发展。将来至少有相当一部分软件将被当成服务来提供。随着包括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内的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软件租赁、在线服务等新型销售流通模式所占份额将迅速扩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