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11.8 :

原文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译文 颜渊去世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拆了,给颜渊的棺材做一个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说来也都是各自的儿子。孔鲤死了,下葬时也只有棺,没有椁。我不能拆掉我的车子来给他做椁。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按礼制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思考:


孔子拒绝拆车的做法合乎人情,尺度把握适中,且足够真诚,可看出他是真爱颜回这个学生。


一,因为只有生前地位在大夫及以上的人才配享用“有棺又有椁”的丧葬规制,而颜回未做过大夫,因此“椁”与颜回的社会地位并不匹配,给颜回强行配“椁”就是破坏了礼制,于颜回而言就是华而不实的存在。


二,孔子需要用车,而且这是他唯一的车了,如果拆了,他就必须徒步出行,破坏礼制。颜回知道了,也不会希望老师做到如此地步的,如果孔子真拆了车,将来颜回也会无颜面对孔子。


所以,强行给颜回配椁,不但会给逝者带来负担,还会为逝者留下一个不守礼节、不孝师长的骂名。


感悟:


以上可见,孔子是一个懂得拒绝的人。多少的人因为不懂拒绝而烦恼?例如,不懂怎么拒绝亲人借钱。其实人之所以烦恼,就是因为不够真诚,害怕说出真话时,亲人会翻脸...


那么我们可以像孔子这般:


一,先考虑对方,确认对方借钱的用途是什么?他做的事情是否是有意义?确实能为他自身带来益处?对方如果是要做一个项目,你就要了解清楚他的项目,若你在他的项目看不到前途,则可以拒绝,并告知对方项目有问题。或许他当时不能理解,但等他吃瘪了,他会想明白的。


二,考虑自身,量力而行,自己还要养家糊口的,则不可能拿出孩子上学的钱救济别人的,需要讲义气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还肩负作为母亲的职责。


保持真诚,把握尺寸,烦恼也就少一些。


11.9:

原文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 颜渊去世了,孔子说:'唉!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上天是要我的命呀!”

11.10:

原文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 颜渊去世后,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太过了!”孔子说:“我悲痛太过了吗?可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感悟:孔子和学生们的关系,都是孔子讲,学生听的关系;跟颜回却是不一样的,孔子讲的东西,他能自己消化,他能够用行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践行孔子所讲,是孔子难得的知己,所以论语中用了较多篇幅记叙了孔子失去颜回的哀痛。



11.11:

原文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译文 颜渊去世后,孔子的学生们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 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看待他。厚葬他不是我的本意呀,是那些学生们要这样办啊。”


感悟:

最后颜回被厚葬这件事,是值得庆祝的,也是孔子希望看到的。作为师父,孔子是万万不能破坏长幼礼俗厚葬颜回的,但是颜回的同学可以,其中体现了颜回与同学们的情谊,以及颜回的个人修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