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33组-徐贵明【202002训练营-W3D5-“问思模”体系】

R原文片段“问思模”体系 摘自《好好思考》成甲

怎样把跨学科的知识融入一个知识体系呢? 有一次,我和朋友讨论知识体系这个话题时,他说他正好在研究儿童养育领域,梳理了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结构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


看了这个框架后,我提出了一个疑问。尽管这种结构对于我们梳理一个领域的全局知识是有帮助的,可是,这种知识的组织方式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一个学科内的知识点都能这么简单清晰地分类吗?如果试着给一个学科的知识点分类,一旦深入下去,你就会发现,很多知识点并不容易归类,甚至有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有矛盾冲突的。 其次,就算我们把知识点都强行分类,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体系。这样的知识结构也只是把我们的存量知识进行了分类,我们并没有因此建立知识体系而把知识更融会贯通。 最后,这个知识体系的起点是一个学科,其他学科的知识无法放到这个体系里。 朋友听了,有点儿郁闷地问我:“那你有其他分类方法吗?” 当时,这个问题就问住我了。

虽然我能看到这个知识体系的问题,但是我也没有更好的方案,这让我觉得有必要弄明白这个问题。 因此,我一有时间就琢磨如何改进知识体系的组织方式——我想要构建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结构不受学科限制,能够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组织在一个系统下。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开始思考不同学科的知识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型究竟如何放在一个体系下……在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追问和思考下,我慢慢地理清了思路,一个全新的组织多元思维模型的知识结构浮现了出来,那就是组织知识的关键不是知识,而是问题。这就是我提出的新的知识组织方式——“问思模”体系。

传统的知识体系的架构是学科—一级知识—二级知识—三级知识……以此类推,逐层细分。

而“问思模”体系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有两大区别:

(1)这个知识体系的建立起点既不是某个学科,也不是某个知识(或思维模型),而是过去知识体系中没有的新要素:基本问题。因为所有的思维模型都是解决某个问题的有效策略,那么,统领知识的就应该是问题,而非答案。

(2)这个知识体系没有直接把问题和知识联系起来,而是在两者之间引入了一个新要素:思维方式。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在不同领域的思维模型之间建立联系的关键。 这就形成了“问思模”知识体系的核心框架:基本问题—思维方式—具体思维模型。

这个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我们对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就能整合不同的有效策略,而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其他知识都可以附着在这个强大的知识体系内。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看到原来看起来并不相干的事物背后的深层关系,加深对现实问题的本质理解。 我们可以用一张示意图来简化表示这种知识体系的结构。


从上面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新知识体系的一个特点:用基本问题把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型以及各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案例整合到了一起。 为了让这张图清晰简洁,我们在图中只着重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垂直金字塔模式,而没有体现出不同基本问题、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型之间的横向联系。因为一旦把横向关系引入图中,这个知识体系图看起来就非常复杂。 其实这个“问思模”知识体系建立横向联系的关键,就是用“洞见事物相似性”来打破学科壁垒,让各门学科的知识间建立密切的联系。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要求:符合I便签的标准——诠释、清晰、准确、致用

【WHAT】“问思模”体系,是通过洞悉不同学科/行业间的相似性问题,将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型统一起来形成一套体系。

【WHY】所谓隔行如隔山,而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又需要学习其他行业的经验智慧,如何才能实现呢?通过洞悉不同学科/行业间的相似性问题,借用思维模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HOW】

1、洞悉某行业/学科的某个思维模型。

2、这个思维模型是解决什么基本问题的有效策略?

3、其他行业也有这个基本问题吗?

4、是否可以迁移到其他行业应用?

【WHERE】遇到需要跨行业/学科解决问题时。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要求:符合A1便签的标准——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书面翻译是怎么做的?

我刚毕业时,做过3个多月的英文书面翻译。当时用的一种翻译软件叫TRADOS,这个跟用google软件翻译是完全两回事。

当公司承接一个新的翻译项目时,主管会启动一个工作组,建立一个团队共享的数据库,刚开始库里面是空的。主管会上传行业相关的术语库,标准文本库。我们每碰到一个术语都需要先去库里查询,看标准是怎么翻译的,同事是怎么翻译的,如果有不同意见,需要讨论后决定,这样就保证了整体翻译的一致性。而且随着时间推荐,这个库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完善。

【反思】

基本问题: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工作,看的更远?

翻译行业的思维模型:通过搜索标准术语、文本库,保持翻译成果的一致性


通过这个基本问题可以联想到,写科研论文时都需要先看相关文献,再写自己的实验方法和成果。商业咨询比如麦肯锡公司,为什么毕业几年的年轻人,可以给大企业做商业咨询,那是因为有大量的商业案例库和成熟的方法论。

那我们拆书学习呢?是不是也可以借鉴这种思维模式?通过学习优秀拆书家的作品,拿来实践,实现快速成长?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要求:符合A2便签的标准——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目标】3月15日前,完成李真老师上推荐的拆页5篇

1、洞悉某行业/学科的某个思维模型。

从A1的分析来看,商业咨询的思维方式更值得借鉴。RIA法是一种方法论,我们要做的是寻找优秀的拆书案例库来实践。

2、这个思维模型是解决什么基本问题的有效策略?

如何利用前人的智慧,实现更快成长?

3、其他行业也有这个基本问题吗?

见A1的反思图,比如翻译、科研、商业咨询行业扽。

4、是否可以迁移到其他行业应用?

可以迁移。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员-33组-徐贵明【202002训练营-W3D5-“问思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