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编制考试之教综知识点4

考点十、教师的义务

教师除了承担国家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般义务外,根据我国《教师法》第八条的规定,还须履行如下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所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理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考点十一、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2.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前提。

3.师生关系的构成:(l)教学上的授受关系这;(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互相促进关系。

4.师生关系的模式: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考点十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1.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教师本身(最主要因素);学生(重要因素);家长和社会对教帅的评价与态度

2.良好帅生关系的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第六章课程

考点一、课程的概念

1.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理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2.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考点二、课程的类型

1.根据任务的不同,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2.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种类型。

3.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两种类型。

4.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5.根据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类型”

6.根据课程的表理形式,可以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考点三、课程理论的两大流派

理论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

评价

优点

缺点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布鲁纳

施瓦布

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分科分类为基础;学校教学以分校教学为核心;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便于系统掌握知识文化;能充分发展人的智力;符合教育任务的要求;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此;课程构成简单,易于评价

重知识轻经验;重学科逻辑轻心理逻辑;重学术轻实用性;难以将所学的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难以实施区别化教育

儿童中心课程论

杜威

罗杰斯

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将学生与生活环境密切联系起来,丰富了学校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经验轻知识;重心理逻辑轻学科逻辑;重实用性轻学术性;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考点四、课程目标的含义

1.广义的课程目标:即教育意图,包括“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2.狭义的课程目标:主要指“教育目标”。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考点五、布卢姆的教育目标的分类

1.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布卢姆提出的):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克拉斯沃尔等提出的):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辛普森等提出的):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考点六、课程标准

1.概念: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每一门教学科目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基本规范和所量的体要求。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

2.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附录。

考点七、课程资源的类型

1.根据资源的空间来源,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类。

2.根据资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理方式,课程资源司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四类。

3.根据资源的功能特点,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类。

4.根据资源的载体形态,课程资源可分为以人为载体、以物为载体和以活动为载体三类”

5.根据资源与学习者的关系进行分类:

(1)按课程资源是否专门为学习者而设计,课程资源可分为专门设计的资源和非专门设计的资源。

(2)按课程资源距离学习者的远近程度,课程资源可分为直接的课程资源、教学环境内的课程资源和教育环境内的课程资源。

6.根据管理层级分类,课程资源可分为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

7.根据资源的属性,课程资源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8.根据资源的存在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u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徽教师编制考试之教综知识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