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记之十三 实数和尚行持

       陆游晚年蛰居家乡,结庐为庵,取“老而学如秉烛夜行”的意思,写成《老学庵笔记》。其中卷三有这么一则故事。


僧行持,明州人,有高行,而喜滑稽。……后住雪窦,雪窦在四明,与天童、育王俱号    名刹。一日,同见新守。守问天童觉老:“山中几僧?”对曰:“千五百。”又以问育王谌老,对曰:“千僧。”末以问持,持拱手曰:“百二十。”守曰:“三刹名相亚,僧乃如此不同耶?”持复拱手曰:“敝院是实数。”守为抚掌。

     故事很好懂,面对太守差不多大的寺庙,为什么数字差别这样的大的困惑,行持一句话就说的透透的:我说的是实数。

      好一个幽默的明州和尚!


 看来,注水数字,远在宋代就已经不少见,并且习以为常。按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天童寺和阿育王寺的主持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可面对太守的询问,两人还是习惯的夸大了数字。好在还有明州和尚行持,总算给大家找了个台阶:数字有实数也有虚数,别人说的我不好评论,反正我说的是实数。

     水分数字从古至今,一直没能杜绝,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笔记之十三 实数和尚行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