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逛街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是2007年开始在网上购物。查证了一下,那时的淘宝,仅成立四年,我就上网购物了,算得上老网民了吧?

一路走来,小到针头线脑,大到立柜家具,我都在网上下单。记得刚搬新家那会,客厅里还差一组电视组合柜,当时在实体店挑选的家具没有合适的,我就大着胆子在网店上订了一组。结果,运送到家,颜色和现有家具不搭,风格也和图片上展示的不一样,我又和家具店协商退货,终于谈妥。

我请了一个下午的假,跑到郊外的物流联系退回货物。左找右找之际,瓢泼大雨顷刻而至,我的一身裙装和棕色单皮鞋,被无孔不入的大雨淋个透湿,总算把三个柜子退货的事情办好,想想那时,真能折腾。

后来,越来越成熟,网上购物几乎没有走眼的。先生和女儿也发现这是个好办法,省却了逛街的烦恼,便于挑选商品,也欣然接纳了这种购物形式,还一到谈价环节就叫我:“快,你来还价。”

其实,在网上购物之前,我的爱好之一,就是逛街。那时年轻,一逛一整天不嫌累,还常常空手而归,安慰自己的理由就是,挂了“眼科”,满足了猎奇心理,提高了欣赏水平。服务员常说的推销语——“这是今年最流行的”,却让我有如触电一般,决绝地放下。我始终相信,避免雷同,不赶时髦,这是保持自己风格的绝窍。

有的服务员为了卖出她的货品,直接指着我脚上的皮鞋:“这双比你脚上的好看。”我看她一眼,心想,你懂什么?这也是根据服装搭配和自己的气质,精挑细选买来的,不能这么类比的。销售技巧很重要,她什么时候丢失的客户都不知道。

为了显示自己品牌的优势,售货员会不遗余力地“鼓吹”:这是进口棉;这是韩国棉制作……听了让人调头离去,难道中国没有棉布?中国棉花差了一个等级?

一晃几年,我所需要的东西都在网上解决了。前几天,突然来了兴致,想去逛逛街,就去到市里最大、最时尚的广场购物中心。也是奇怪了,过去的广场,无遮无拦,有体育广场,休闲广场,还无时无刻不显示出地方特色。现在,房地产商有钱灼烧,几十层的楼房围起来,命名为这个广场那个广场,这该是多少农田置换来的,有些心疼。

进到广场,挑高的中心,犹如老式屋子的天井,一拉到顶,虽有玻璃瓦片,不妨碍蓝天白云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看着一间挨着一间的服装售卖摊位,昔日逛街的欣喜陡然而生,见着女装就进,先生只有找个座位看起了手机。

这方面格外挑剔的我,看着眼前满目靓丽的衣装,心中并无波澜,淡定如水。欣赏水平已经在网上购物时提高到了最佳,所以,感觉每一件衣服,其实就是过去式样的翻版,只是设计感强点的服装,让我驻足,斟酌一下,满足审美的需要,却无一丝的购买欲望。我才知道,岁月是把杀猪刀,让身体慢慢变老,也让欲望消弭于无形。

走着,逛着,来到了“优衣库”售卖间。知道“优衣库”,还是女儿的提点,我一开始是毫不知晓的。记得只是在去日本的时候,买了这个品牌的两套内衣,后来穿穿,不过如此。这次先生倒是想在“优衣库”看看羽绒服,念其轻便舒适。

悠悠地穿行在挂衣柜之间,广播里不停播放着广告语,断断续续地就听见什么,“优衣库”的衣服,在哈佛大学怎么、怎么,这些衣服在夏威夷又怎么、怎么,听了半天也没有听见说在中国怎么、怎么,就有些生气,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你在中国开卖场,赚着中国人的钱,却一口一个这里那里,完全没有中国元素,哪怕只有一点点。而且,这个品牌的衣服真不怎么样,只是强大的销售模式,觊觎我们的钱袋子。一根筋的我,想到这些就心生不快,毅然地拂袖而去,不留一分银子于你。

进到“李宁中国”,就想起了近期网上流传的设计风波。还好,里面都是运动装,没有“大佐”帽。我像个愤青,告诉售货员,不能让那个样子的衣服进场,国人不买,你们不卖。

边上的一间女装店,让我眼前一亮,这风格好像我年轻时喜欢的“淑女屋”,我鼓足勇气为自己生日买下的一件在当时不菲价格的衬衫,现在都还舍不得丢掉,压在箱底。可进去一打听,淑女样,却不是“淑女屋”,好在还是国产品牌。

曾经逛过北京的王府井,武汉的中南,成都的……那时的商场,国货林立,琳琅满目,逛街的人流,摩肩接踵;现在虽是疫情阶段,还是有人在里面徜徉,但门脸的品牌标识,多是英文字母,仿佛中文牌子很没有面子,不那么高大上。品牌意识淡薄的我,每进一家店,就要问一声:“你们这是什么牌子的?”根本不想在自己的国土上还去费心地拼读外文。

那时亲民的花车也不见踪影,过季的、打折的堆在花车上的东西,以前,一折的价格就能买到,现在好像有碍观瞻,千篇一律地用衣架挂着长短不一的衣服。我在这一刻也明白了国人,为什么愿意网上购物。

你进了网店,只要不是外国网站,都是中国品牌,都是国货,都是中国文字。我就想,为什么不支持中国国货?那Lv的包包和中国品牌的包包有什么区别?属性不都是装东西的吗?和人生的意义毫无关系。

所以,企业要赚钱,你就要尊重我们,尊重我们的理念,尊重我们的习俗,尊重中国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话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