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1找回大哥

             

        来了一封信。这封信是从陕西寄过来的。收信人的地址落的是镇戎县。镇戎县以前是千户是平远千户,1874年置县就叫平原县,驻下马关。1914年平原县改为镇戎县。仍然驻下马关。

      信封上再没有详细地址了。收信人叫吉玉亘。这封信多次来到宁夏境内。过段时间就被打回去了。因为宁夏就没有这么个县名字。就算有个镇戎县,没有具体地名,也是不会找到本人,收信。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前有过这样一个县名字,现在县名已经改了,来信的人根本不知道县名已经改了。这封信来到有关邮政的地方,工作人员就把这件事情忽略了。就把信给打回原地去,过段时间这封信又打过来了,到了宁夏停留一个阶段。宁夏的邮递工作者,又把这封信打回陕西省凤县。再过一段日子,陕西那边又把这封信打到宁夏来了,这封信在宁夏邮局停留一个阶段,宁夏的邮递工作者把这封信又打到陕西省风县。过一阵子陕西省凤县的邮递工作者又把这封信再打到宁夏来。这封信就在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来回折腾了两年之久。打来,打去。

        总的来说还是有认真工作的人,他想着这封信,翻来覆去就这么个落款,要不咱们翻一下地方志,到底有没有镇戎县,到底是当时就有这个名字的县,还是以前有这个名字的县。后来,发现现在的同心县就是过去的镇戎县,1918年把镇戎县又改成豫旺县。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解放了豫旺县,先后在豫旺县境内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驻下马关,后改建为豫海县回民自治府,驻王家团庄。时过不久,红军转移。马鸿逵部,恢复了国民党豫旺县,将驻地由下马关迁至同心城并改豫旺县名为同心县。

        哦,这封信原来是同心县的。到了同心县,也没再地方发呀,因为没有小地名。打回去吧,还是打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邮局去了。后来这封信又到同心县了,同心县的工作人员还是打回去吧,又打回去到自治区邮局。后来这封信又来了,工作人员心里想,这封信没有详细地名儿,那么收信人姓吉,叫吉玉亘。打听一下同心县哪个位置有姓吉的,这姓吉的多了去了。干脆找吉姓开头的庄子吧。吉姓开头的庄子也不少,打到这里没人收,打到那里也没有人收。一直到了最后一个庄头叫吉家湾,把这封信打到吉家湾的时候,也没有个吉玉亘,这怎么办?

        原来是有这个人,已经过世好多年了。吉玉亘死了,吉玉亘的家里会有人吧,那么到底谁是吉玉亘的家属,也没有人知道。这个人死的年代不多吧,怎么没人知道呢?因为他写的可能是这个人的小名儿。小名儿一般人都不是怎么熟悉的。老一辈一般知道人的小名儿,还有同年当岁的,也知道这个人的小名儿,下一辈和下下一辈的人,都不会知道上一辈人的小名儿了。

        这封信就在吉家湾传来传去,传来传去。没有人敢拆这封信,也没有人知道吉玉亘啊。信封儿都快磨碎了。大家都议论开了,这封信是谁打来的呢?肯定知道吉家湾里有这个人,而且他们都是很要好的,这吉家湾里真没有出去的人,再往大里说,可能是咱们邻居村的哪一位打过来的。这个信息传的比较远了,邻村好多人都知道这件事情,就是写信人的同学。邻村的方赞贵,知道了。由于他是我们这一带,有文化的人。他一般爱操心,吉玉亘就是吉小爷的儿子,吉老三。现在把信打开看看内容吧,大家伙儿都同意。有人不同意,既然你确定是吉老三,吉老三也有好几个弟兄呢,老四老五老六老六老七老八还都活着,干脆让人家自己人拆吧。这封信就拿给吉老四,吉尚惠把这封信打开一看,全明白了,这个人是小子庄子家的大公子。子一飞写的信

      子一飞的父亲叫一华堂。子华堂为人忠厚,以龙为本,苦爱文化,他自己没有条件学习文化,他决心到了儿子手里,他一定要让儿子学点文化。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叫子一飞,二儿子叫子一落。子华堂全力以赴供养两个儿子读书。那个时候学校比较少,只能请来老师给学生教书,他就和周吉家人共同请了一位老师来教他的儿子。儿子的同学有吉玉亘,有方赞贵。当时据传说这位先生就交了这三个学生。

        学业六年毕业之后。他们都到了结婚年龄。子华堂又给子一飞娶了媳妇。儿媳妇的娘家是固原蒋家口子的车家。固原到小子庄少说,也有小200公里路吧。走近路也有100公里。子一飞领着媳妇去娘家站对月。他把媳妇领到岳父家,然后他就没有回家,头朝南去了。不知走了多少时辰,不知在路上受了什么样的艰难,最后到了陕西凤县。

          子一飞为什么要走了呢?把自己的妻子丢下他走了。这是一个谜,至今也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走。刚刚娶的妻子,也能扔下就走了。他知道父亲也不容易,靠天吃饭的地方,要养活一家人,靠农业生活真是不容易,供养两个人读书还给他们成家,家成了应该自己去立业。子一飞走了,一声不吭的走了,把刚刚娶过来的新媳妇儿,有多么不喜欢,也不能放到了娘家,这媳妇是用钱娶来的呀,你不疼人还得疼钱吗?

        把自己的父母放到了故乡,他走了,媳妇儿就是不漂亮,他也不能把父母扔掉不管吗?他们也是有年龄的人了,到享儿子和儿媳妇的福的时候了,父母是还有一个儿子,但是这个儿子的媳妇还得子一飞给帮着娶媳妇呀。不知谁使他不高兴,他也不能就这么把亲人都扔下来,他自己走了。

        他走了也不可能去哪里享福呀,他去远方又没有亲朋好友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就这么给走了。至今,不得而知。有可能妻子家的大人可能有什么事情吗?这只仅仅的是人的一个猜想,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儿。

        他来到陕西,据估计,年轻人,听老年人说除了宁夏不好,其他地方都特别的好,他心想,他是一个读书人,借这个机会出去闯荡一下,不是很好吗?他看看外面的世界,过一段日子他就回来了,可以把自己的妻子领回来,这是人之常情,人人都能从这个角度去考虑。

        可是子一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20多年过去了,他是怎么生活的呢?他又娶了老婆,他娶的老婆不是黄花闺女,而是有孩子的寡妇。至于他到了那个地方啥时候又娶的妻子。而且,他是哪儿来的钱娶妻子的,又用什么样的行动,博得了妻子和她的娘家人,知道子一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呢?如果我们稍微动一下脑筋,都可以想得出来。不可能用自己的文化来打造自己,一定是凭着一双手去干苦力,博得周围的人相信了他,然后慢慢的才用文化来打造自己。这是可以想来的,为什么呢?因为在那个社会里,没有人把文化看得那么重,你就是看重的人,他们也没有能力去供养孩子去读书,也不可能请私塾老师。这是社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考虑的平台。有人这样猜想的,子一飞到了陕西遇着了漂亮女人,把他的魂儿给勾走了,没啥说的,头脑一发热,就把这个女人给娶了,就是想回也回不来了。原因找到了,就是这个原因。后来他回来了,大家知道他现在的女人,根本不如当初车家的姑娘。既然娶了家成了业,那就在那里好好的过呗!

        子一飞为什么又要给家里写信呢?当初走的时候就没有想着回家,现在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他要给老家里人写信,一定是遇着难处了,过不下去才给老家里写信。否则,他对老家根本就没有任何概念,写信干什么呢?不会是同情了父母才写的信吧?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不给李子家人写信?根据年龄推断父母可能不在世了。还有一个弟弟肯定在世上,就是写信也应该给亲弟弟写啊!他为什么不给子家庄人写信呢?为什么要写吉玉亘收呢?因为他考虑在那个动乱的社会里,有可能父母都不在了,兄弟可能也不会在世了。还有一个叔叔,这个叔父,当时他走的时候,叔叔并没有在子家庄,因此他认为子家庄已经没有子家人了,就说有李子家人也可能是寥寥无几,他也说不上叫什么名字。他给吉玉亘写信,因为吉家湾里,吉家人特别的多,就是吉玉亘跟他的年龄差不多,万一出个什么差错,吉玉亘的弟兄很可能多,弟兄就是不多,吉家的家族人也是多的。他把这封信发给吉家湾吉家人。吉家人不会是一下都没有了。这是他把信发给吉玉亘的原因。

        那么,现在再想一想,他为什么要给家里人写信呢?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就把当地的人安顿下来,当地政府还得安顿在外地来的人,当地政府也得考虑你是哪里的人,你是什么工作,外地人是不是搞国民党的地下活动。所以,子一飞给老家写信不是他的意思,而是国家政府要落实一个外地来到此地人的依据,要证明此人是一个真正的良民。子一飞要是不写这封信就说不清自己的身份。外流人必须要在所生之地,要来相关证明,才能在现在的这个地方待下来,当地政府可以解决你的户口问题。

        当时,子一飞走的时候,他的家乡所属镇戎县管辖,现在发信只能写镇戎县,并不知道县名已经更换了,他只知道是镇戎县,也不知道老家这个小地方怎么个写法,属什么乡什么村管辖,到底是写哪里呢?那个时候,由于,他没有出过门,这个经验也是比较少的,他觉得写到镇戎县,镇戎县也不大,没有住多少人。这就是他的最大的错误,导致的这封信一直游荡了几年。也许是为了搪塞政府,根本不愿意要自己的真正老家的证据,他故意不写小地方的名字。他在那里也比当地政府观察了好多年。

        他所想象的,对了一半,父亲不在了,小爹也回来了,母亲在小爹的身边跟小爹小妈在一起过日子,自己的弟弟也去世了,吉玉亘呢,也去世了,也不在人世了。唯一的,就是方赞贵还在世,要不是方赞贵的话,他这个证明也要不上了。

        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回来呢?因为,第一,交通不便,第二,经济可能有限,来回费用也够大。他发这封信的真正的目的不是说,他要把证据要回来,他是为了拖延时间在那里推脱。其实,他要回来嘛,估计也是能回来的,虽然把路线忘了,但慢慢的还是能摸索回来,要是回来再去陕西,那就更困难了,或许家里的孩子老婆想到了这一点,不让他走怕,子一飞回到宁夏,不可能再去陕西了,那是有先例的,子一飞刚刚去娶过婆姨,把婆姨留在岳父家,自己走了几十年,再不回头,现在的妻子当然害怕他会这样做出来的。他来到陕西这个陌生的地方都不回去了,重新再娶一个妻子,况且他回到老家那是更熟悉的地方,他就想回陕西,老家里的人,也有可能劝他不能再走了。必须有各种原因导致的,子一飞不会再来到子家庄。

        要不是新中国成立,这个事情已经是石沉大海。看得清楚子一飞是不会回来的。凡是良民都会听共产党的话,所以子一飞也是良民的其中之一,他不能不在老家找一个证明他身份的证据,本来他就是良民,他没有干过什么坏事情。因此他必须要把证据拿回去,让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在陕西做一个良民。

        他还有一点没有想到的是,小爹回来收留了他的母亲,而且,子一飞知道小爹有孩子,但是没有男孩子,到底后来有多少女孩子,有多少男孩子,他根本不知道。小爹以前的女孩子都死了,子一飞也不得而知。最后到50岁又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他的堂弟了,他的堂弟弟从年龄推断已经等于是他的儿子的年龄。他出门走了几年以后,他的小爹才生的这个儿子,也就是子一俊。

        这封信落到了子家人手里,子家人哪能不管他呢?肯定想办法去把他找回来,谁去找呢,那就是他这个堂弟弟子一俊,去找他。跟子家庄一个家族的人还很多。听说甘肃省环县还有一个小地名叫车道,那里有他们子家人,跟他们是亲家族,子相荣就是他的亲堂侄。子一俊接到这封信的时候,专门去车道找了一回亲侄子子相荣。子一俊和子相荣爷俩认真想了一下,决定他们两个人步行着去陕西找回子一飞。

        子一俊和他的远方侄儿子相荣得到了这封信如获之宝,立即筹资了一定的资金,两个人星夜兼程,从李子家庄启程,一路步行,爬山涉水。有时候找不到人庄子,就在野外露宿,一路上住店非常的艰苦,大部分人都不会让陌生人住在自己家里,因为你是陌生人,大家伙都非常敏感,刚刚解放社会上还有很大一部分流浪人,所以,大家都有戒备的心理,你就是把话说的再好听,人家也不会相信是真正的个良民,说白了,叔侄两个人一路上受尽了煎熬,没处住就连夜走吧,没吃的东西,在路上还得向人家讨要一点,有的人还可以,有的人就不给你给,你也是白张嘴。古人说的好,只要你有决心,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铁杵磨成针,就得功夫深。向陕西赶过去。去的地方是哪里呢?就是子一飞在信中所说的那个位置,两个人经过几天几夜来到了子一飞陕西省风县的家。子一飞就住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山坡下。从山的南面一直向北走。有20度的坡,行过三里路。就进入村庄,村子座落在山的湾里。大约有10来户人家,大家都住着房子。从山式来看可以挖窑,可是不能挖,是石头山,一层一层平板石磊起来的山 ,石头缝里往出流着细细的水。整个气候都是湿润的,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非常有生机。整个村庄像笑嘻嘻的老人在迎客。村子最中间的那一户,就是子一飞的家。早晨10:00左右。子一俊和子相荣距离庄子不远的地方遇到了本村的一位村民,带他俩来到了子一飞的家门口。子一俊和子相荣来到了子一飞的家门口。

      大门口两边各有几两棵核桃树,说是大门其实门是敞的,没有安什么门。院墙也不高,大约有四尺来高吧。都是用平板石头砌起来的。院子的脚地上都是石头板。石板上面建着四六间房子。上房两间座北向南,厢房座落在上房东西两侧各两间,对向开门。估计房墙也是用石头砌的吧,不过用泥抹着墙面,看不清楚。有五分地大的院子,清洁明亮。院子中间有一个圆形花园。花儿好十种,百花争艳,特别是中间那朵牡丹花更引人注目,这个花园点缀了整个院落的生机。给人的感觉,这个家庭就是女孩子比较多,显得是那么整洁。各种花儿散发出的芳香,令人肺腑清香,也显得家庭是那么的和睦,这大概是做人的原则罢了,总之,院子里静静的让人回味无穷,好一个安静隐居的好地方。拿一条长椅躺在上面,仿佛到了仙境,如果是有文化的人,功底比较深的话,都想做出一首诗给大家看。

        当时,子一俊心里想,大哥能不能舍起这道美好的家园。能不能想到伟大的母亲还在老家里,每天没有方向的去看着每一条去“长安”的路。每条路上人来人往,就是不见她的儿子子一飞,能不能回来看望她,是否还活着。子一俊想,只要大哥了解到,他的母亲还在子一俊家里,现在的家园有多么的好,他也能舍弃,也不能让伟大的母亲失望。当母亲知道他的来信,心里是多么的兴奋,谁都没有她心里高兴,而且激动。可以想象得到,如果她还年轻的话,她比谁都想去见她的儿子,想把她的儿子一下子接回来,可是她没有那个能力,她只能盼望有一个人,替她完成这个任务。

          大门口外有两个女孩,看见客人来了,一个向大门口内跑去,另一个笑嘻嘻的向客人张望。估计是子一飞的女儿吧。没有两分钟的时间从上房门口走出来了一个40来岁的中年人。憨厚朴实,身材高大。村民说:“就是你要找的子队长。”子一飞来到大门口,看见门口两个陌生人和他们的村民聊天。村民看见子队长出来了就说:“子队长,这是你老家人,找你。”子队长非常激动,但是他不知道面前这两个人是老家里谁,跟他是什么关系。但是他明白与他写信有关系。可是子一俊和子相荣完全明白了,面前站着这个高大的人,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就是子相俊的哥哥,子相荣的大伯。子一俊和子一飞两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走到了各自的面前,子一俊伸出双手握住哥哥的手。叫了一声大哥。子一飞没加考虑,不知道是哪位,把他叫哥,一下激动的泪水纵横,抽出双手一下抱住了对面这个弟弟。此刻子相荣也上前叫了一声大伯三人抱在一起。放声痛哭一场。把一个喜庆的庄园,显得沉静起来。三个男人激动的哭声惊动了邻居,大家伙儿都赶过来,一向和蔼的子队长家,今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发出了令人想不明白的痛声。

        原来子队长家来了客人,客人一定是贵重的客人,要不然三个男人在这里哭什么,大家围了一圈儿。当然有给子一飞亲人带路的那个村民,给解释到,这是子队长老家里来了客人,看望子队长。大家都明白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是子队长多年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而释放出忧伤激情和感动的动声,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才把子队长跟弟弟侄儿给笑醒了,他们三个人也接着笑起来,这才大家快快乐乐的进了子队长的家。其中有一个村民说这样吧,子队长见到自己的亲人想叙叙旧,咱们大家伙儿都散了吧。子队长的弟弟子一俊急忙给大家散香烟,有的人抽香烟,有的人不抽烟。大家伙儿都离开了子队长的家。并且,认真热情的招呼子一俊和子相荣来他们家做客。

        子一俊自我解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份,然后又介绍了一下侄儿的身份。子一飞这才问明白来的亲人都跟他是什么关系后。又一次老泪纵横。在侄儿和弟弟的劝解下,才收住了眼泪,知道了自己的父亲早都离开了这个人世,自己的母亲还在世上,也知道了自己的弟弟子一落与世长辞,弟媳也改嫁了。子一飞久久痛哭不停,都忘记了给弟弟和侄儿给水喝,给饭吃。好一阵子才反省过来,激动的说,你看我把所有的礼节都忘记了,希望弟弟和侄儿原谅。孩子和老婆都惊呆了,经过子一飞给解释才明白了,这两个人原来是老家里的亲人,大家亲热了一番,然后,子一飞的老婆主动主厨,做了一顿好饭给侄儿和弟弟接风。

        前后又来了不同的乡亲们,跟子一飞的弟弟和侄儿聊起了子一飞在他们这一带的威信和现在的身份:当年子队长来到我们这里,没人知道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只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大家明白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庄稼汉。给有钱人家干农活,工钱由东家付,他从来都不主动要工钱,给穷人干活的时候多半都是白干,只要有一顿饭吃就可以了,别说是干一天活或者两天活,他都不会问东家要工钱,就是给人家拉长工,一年下来也不主动问东家要工钱,东家给多少工钱他收多少工钱,东家给他少给了,他也不会再掏后帐。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不是有文化人,更算不了账。

          在漫长的岁月里,相亲们都认为这个人说话做事很有理数,他绝对不是一个没文化的人,多次验证才知道了,子一飞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大家才改变了对他的态度,有人问子一飞,你为什么不去和与给你工钱少的人算账呢?你是一个相当有文化的人,怎么悄悄的就把这个亏吃了,让人家把你这个文化人当做瓜子去对待。子一飞的回答说:“我一个外地人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该吃亏就吃亏,不吃亏哪有今天的好处呢?”有人还说:“你不应该用自己的双手来证明你,应该用你的知识来武装你,来证明你,靠你的文化吃饭该多轻松呢!”子一飞说:“当初咱们这一带也比较穷,谁还用你这文化人干什么呢?由于大家穷,建不起学校,孩子没有地方读书,就是有文化也没处用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子一飞就在这里当组长,合作社的社长,后来就当生产队队长,生产队长手里有权,可是子一飞对村民们一视同仁,特别关心那些孤儿寡母老弱残废的人。既善良又热情待人,有理数。博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第二天,子一飞带着弟弟和侄儿在他们的乡村游玩了一天,介绍了这里的风土人情,看到了这里的美景。在这期间少不了说一些家事,老家一些风土人情,这次提到老母亲还在世上,子一飞非常高兴,他年轻的时候做出了对不起老人的事,既然他老人家还在世,他一定回去尽孝,弥补他自己过去所犯的过失又痛哭了一番,表示他要跟着弟弟和侄儿回老家,把家全部搬走。

        子一飞队长临走之前又准备了好几桌饭菜,招待了这里的乡亲们。毕竟是几十年的交情,依依不舍,子队长走与不走,实在是非常艰难,要说地理情况,从生活的条件上来讲,当然陕西要比宁夏好的多,可是他想到自己的母亲很不容易。他年轻的时候把事情做错了,现在弟弟和侄儿过来帮他,也就是说让他改过以前的错误,确立孝道为重,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热爱自己的母亲。陕西再好没有母亲亲呀。子队长回忆起自己的母亲,一生真是不容易,生了他们弟兄两个人,跟着老父亲受尽了人间的苦,把他们两个人拉扯大,又给成了家立了业。然后,他又不言而语的离开了老人,自己去找乐趣,这是极大的错误,不应该。作为一个长子来说,实在是对不住,太自私。还有母亲的第二个不信,自己的父亲又去世的那么早,家庭的一切事都由母亲来承担,又苦孤伶仃的。后来,自己的次子也去世了,次子媳妇也被人娶走了,母亲失去了多少的亲人,自己的老公,长子、长子媳妇,次子、次子媳妇。现在一个人孤零零的,幸亏是他的二叔把自己的母亲收留了,在家里度日几十年。二叔的儿子他也没有见过,而今都成了大人,来给他搭改正错误的平台,他又怎么不去面对自己的母亲呢。

          母亲一天一天的受着盼儿归来的煎熬,盼望了几十年,而不是一天两天。当子一飞写的那封信,让母亲知道的时候,母亲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可以想象到母亲的盼望是无法可以形容的高兴,也是无法形容的,眼泪能不成泉水而涌吗。子队长尽管带着弟弟和侄儿在看陕西的风景,但是在自己的内心当中那一种难受的场面难以形容,他做了心理斗争,最终他决心要离开这个地方。子队长在心里默默地向这个地方祷告,子一飞在这里生存了几十年,是老天的照顾,是大地的养育,我谢谢你们了,我要跟着弟弟和侄儿回去看望我的母亲,弥补我自己的过失,希望当地的土地爷、老天爷原谅。子队长做了一番心理斗争。决定、决定,再决定。最终他跟着弟弟和侄儿回老家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马高庄乡子家庄。

        子一飞首先辞了队长的职务,然后,向大队公社要来了,正式销户手续。前前后后又拖了半个月,他们三人带着家眷终于启程了。一路上的艰苦没法形容,三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还有子一飞的老婆,子一飞老婆的长子也跟着护送。那个时候的交通十分不便。子一飞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幸好三个女儿也没有在那里找对象,这是他要回家的第一大荣幸,如果说女儿要是嫁到了陕西,那他回家还有一个拖后腿的事儿。坚决走吧留下了一个扯心,因为女儿。不走吧,老家里的妈妈还牵扯着他。现在子一飞回宁夏,陕西没有留下任何牵连。

        子一飞没有牵挂了,而他的老婆有牵挂,他娶的老婆是寡妇,是吉家的寡妇,老婆在吉家还生了两个儿子,他们这次回家的时候,长子还护送着他们一起来到宁夏。总的来说公平的事情太少,在这个人间没有哪一个人是顺心的。对于子一飞的老婆来说不走吧,自己的老公想着他的妈妈,她作为妻子应该同情,应该支持让老公去看自己的妈妈,因为他们都是女性,女性的心啊,实实在在是菩萨心,但是,我们不能不做慈母的事情,还得要做孝道的事情,既然她现在是子家的儿媳妇,她就得跟着老公去看她的年迈的老婆婆,至于自己前方的儿子嘛,那就让他们自己生存去吧,如果他们要是愿意来宁夏,她也得想办法。让儿子们也来到宁夏,于是大儿子来的目的:第一,来护送他们回宁夏,第二,来到宁夏看个究竟,宁夏到底生活条件怎么样?大儿子来到宁夏的时候,看到宁夏的生活条件实在不如陕西,之后他们也放弃了自己的母亲回到了陕西。

        在这里要说痛苦结束了没有呢?子家这一家人的痛苦是没有结束的,子家老婆婆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一家人回来了,高兴。可是,老婆婆那里能知道自己的儿媳妇又留下了痛苦。子一飞的老婆来到宁夏,第一不习惯,第二又把两个儿子丢到了陕西,她的心也是焦虑的。想念自己的儿子,一直到了终生,后来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所以,子华堂这一家人,自从子一飞走开,一直到子一落于世长辞,子一落媳妇的改嫁。这一家人几十年的遭遇,这一家人的痛苦都是由子一飞一手造成。导致的两代三个女性的痛苦。自己的母亲痛苦,是年轻的母亲的痛苦;自己的老婆的痛苦是老年母亲的痛苦。

        总的来说子一飞给这两代三个女性给了极大的痛苦,他最终挽救了长辈的痛苦,让母亲晚年幸福,在他的照料下走完了她人生的道路。也就是说回来把自己的母亲养老送终减轻了他一大半的罪过。至于他的罪过结束了没有呢,那是没有的,其原因,他的老婆到晚年的时候还在想着自己的儿子。这难道不是子一飞造的孽吗?

        有人会问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受到了痛苦,都是子一飞造的孽,那么还有哪个女性是子一飞造成的孽呢?说了一长篇话,只是在上文点了一下,再也没有提到她的幸福或苦衷。那就是子一飞的前妻车家姑娘。车姑娘在娘家待了一个月。算是对月站够了。她的内心不知道有多么的高兴,在28天的那一天,每当出门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向北张望,因为婆家在子家庄,子家庄在固原蒋家口子的北面。盼望着自己的丈夫早日到来,接她回子家庄。本地的风俗习惯,女儿嫁出去,在婆家待一个月,在娘家待一个月,这样就有福可享。无论在哪一家多待一天,对于那一家都不是十分好的。所以,车姑娘在娘家住到第28天那一天,就开始盼望自己的丈夫,不要在娘家住的超过时间对娘家人不好,对自己也不好。谁知道呀,只有老天爷知道,28天之后,他没有等到自己的丈夫,29天也没有等到,第30天也没有等到,31天,还是没有等到。一天,一天又一天,1月1月又一月,一年一年又一年啊。一直等了20多年。把自己的青春就这么的磨练了,成了黄脸老太婆了。他的爹妈都去世了,现在唯一的依靠没了,她怎么办呢?只好又找了一个老头子勉强的生活着,一生中都没有亲生骨肉。子一飞回到了子家庄之后,车家姑娘也听到他回来的消息,迫不及待的过来看望他。给子一飞诉说着自己的煎熬。子一飞的同情心在哪里?就是有10分、20分、100分的同情心,也挽救不了车家姑娘的痛苦呀。有人会说,这车姑娘也太固执了,等过三年不见他,你自己可以改嫁吗?不至于,连孩子都没有,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古人留下来的一个规矩,夫妻之间的婚姻问题,只要丈夫在世,两个人过不下去,必须先要丈夫说话,也就是丈夫得写个修书,女性才有自由权,才可以另找幸福,车家姑娘一直等待着子一飞给她的幸福,或者说给她的修书。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狗屁规矩就没有了,要想在一起过日子,得在政府里登记领结婚证书,这才能在一起过日子。要是过不下去了,也要在政府里去登记领离婚证书,这才能分道扬镳,各自找自己幸福的另一半,建设美好的家园。

    车家姑娘到底,搞清楚子一飞为什么要走,把自己留下来,到后来他们两个人聊这些事情了没有?只要第二次能见面,按照人性化的角度来说,车家姑娘不再提问这件事情,那子一飞得主动的给车家姑娘做一解释。根据车家姑娘等了子一飞几十年才改嫁,说明车家人没有什么问题,没有把子一飞慢待过。再说了,如果他们没有慢待子一飞,子一飞走了这么多年, 车家人为什么不去李子家庄过问一下子家人,子一飞什么原因不回来了呢?子家人也得给一个答复,车家姑娘还得要过日子。按照常规来说,女儿不能在娘家待一辈子下去吧!即是子一飞没有了下落,子家人起码得给车家人一个说法。车家人也没有来到李子家庄问过这件事情。对于车家姑娘来说,娘家人慢待了子一飞,车家姑娘不会不知道吧。也许不知道吧。或者说子一飞到了岳父家之后,了解到自己的妻子,在没有出嫁之前有过什么蛛丝马迹,他不言而语的走了,也没有必要给岳父打招呼,也没有必要给妻子打招呼,更没有给自己的父母打招呼,他悄悄地走了。

        子一飞有两种可能在他的心里存在,一种就是侥幸的出去在外面闯荡一下,另一种就是他怀着一肚子的怨气没处说,只能走了,一了了之。作为一个男子汉,我想这两种可能会存在他的心里,但也不止于他不言而语的丢下了这么多的遗憾,而自己去怀着那种痛苦的伤痕而过下去。总的来说子一飞做的不够到位,没有说不清的事情,没有过不去的河,作为男子汉,有事说事,能过,咱们畅畅快快的过下去,不能过咱们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各过各的,谁也不负谁的前程,谁的家庭都有难言之语,都有老有小,我们不影响各自的家庭!

        这个人代表了当年中国流浪人的一大部分人生活方式,是逃避现实还是自私,那咱也不清楚了。最起码可以肯定子一飞不是寻花问柳的人,看到这座山高,上了这座山,又看那座山高人的。车家姑娘更可以肯定这一点,要是一个不守妇道的人,怎么能够等自己的丈夫几十年呢。这几十年好等吗?真正的是不好等呀,站着占别人的地方,走着挡别人的路,这种煎熬能给谁说呢?每时每刻心里面都流着眼泪!中国当时像车姑娘的女性是多么的可怜呀!车家姑娘是守妇道的代表!这件事情要怪就怪子家大人,两个孩子出去以后这么多时间,你们怎么没人去过问一下,我的儿子带着他的媳妇去站对月,怎么一站就是这么多年?车家也有他的不到之处,既然女婿把自己的女儿送到了自己家里站对月,干嘛再不过来找呢,一个人呀,放到这里难道就这么放心吗?也不过来问问。你们真的不要我们的姑娘了,还是怎么回事情?要不要给上一句话?

        最受害的还是车家姑娘。这件事情要么什么事情也没有,要么这件事情就怪怪在了子家大人。当然车家的大人也脱不开干系。总之两家大人对孩子没有做到真正的负责,总认为他们长大了,其实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孩子都是无知的,你看着他们会说话,会吃饭,会走路,会干活儿,其实他们的思维特别特别的简单。两家大人没有理解透的人生发育情况。你们作为大人的也没有完全成熟。酿成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是三个女人受到了这么大的煎熬。两家大人都有错。我家姑娘跟别人过吧。你家帅哥你也就这样的,没有什么出息。如果说交通便利,很可能不会出现这件事情的吧。无论是男方家还是女方家,总有一个主动的人去过问这件事情,也许车家姑娘主动的还要去找一下自己的丈夫,或者说回去问一下自己的公公婆婆到底是怎么回事。交通方便,也许不会出现这等事!

        子一飞一生活到了80多,在自家的小女儿家里过世的。车家姑娘还有必要再问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A71找回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