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开见佛

昨天读了一篇文章:“你就是唯一值得你爱和原谅的人”。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和感悟到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佛。在此想与大家分享。

四年前,我第一次去乐山旅游,导游是一位修行佛学数年的美女。一路上,她和我们普及了众多佛学知识和典故。当时只顾游玩,大部分讲的到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一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进入大殿,眼前出现三尊佛像,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其中一尊佛像双手合十做参拜状,面容庄严慈祥,导游介绍这尊佛像时,说了一句话:你在拜他,他也在拜你。这句话现在还记忆犹新,虽然当时不懂什么意思。直到昨天读到那篇文章,我才对此有了一些个人的理解。

佛祖释迦牟尼历经了世间各种欲念诱惑,和修行的千辛万苦,终于在菩提树下,参透了生老病死,创立了佛教。他把这个人世间看得非常通透,认为世间万物都无时无刻处于变化之中,而人世就是一个个“无常”构成的。而人的各种痛苦根源在于,无法看透无常,执着于自己的欲望不肯放手,心中才有了无边的痛苦。他给自己和佛家弟子的使命就是:普度众生,把自己的悟道传播给有缘人,帮助别人摆脱心中的苦海,佛门慈悲,并且尽可能地去帮助和同情那些有困难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个人觉得佛祖更像一位哲学家,他创立了他独特的一套“幸福论”,旨在让人们能消除欲念,尽可能感知身边的宁静与幸福。

佛教大约在东汉传入我国,在南朝梁武帝时达到了鼎盛,大概是出于统治阶级的需要,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在封建社会,普通民众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们信仰佛教,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虔诚来为自己消灾解难,这也与佛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精神刚好对接。可是大部分拜佛的人(包括过去的我自己),基本上可能最初的方向就大致错了,现在(从昨天开始)我对拜佛这件事的目的有了本质性的改变:现在的我认为拜佛,供佛是表达对佛祖的尊敬,感谢他想我们不能想,做我们不能做,心怀苍生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还有地藏菩萨发的弘誓大愿就可窥见他们的博大心胸和慈悲之心。如果你确有病痛,也可祈求佛祖保佑,但绝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因为这本身就是与佛祖所教诲的背道而驰。佛祖创立佛教的目的就是要把他的幸福论散布给众生,旨在让我们能够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自己放下无穷尽的欲念,获得心灵的平静。相当于佛祖给予我们的是“网”而不是“鱼”,而我们大部分人所求的却是鱼。这就是一直以来的误区。佛教三大戒:贪,嗔,痴。如果一味无法放下,执着于幻想而去求佛祖赐予,这不是贪又是什么?

所以真正的拜佛就是要努力学习佛陀所传授于我们的智慧,做到自己为自己排忧解难,为自己的心灵做减法,当心灵的欲念去除,心中的佛便自然显现。明代的阳明先生他就早领悟了佛的教诲,所以他就告诫弟子和追随者要努力去“致良知”,而这个“良知”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佛,而不要“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途持钵效贫儿”。这是一种智慧,智慧开启,明的是心,而不是讲究假大空的形式,如同南朝梁武帝那样。

愿我们都能努力开启心中那朵圣洁的莲花,去荡涤掉心灵的污浊,心开见佛。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开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