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宋文明,一定离不开我们所知道的《清明上河图》:我国国宝级文物,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风俗日常。
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不仅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更能通过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出北宋都城的经济情况和社会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所不知道的呢?
可以在这本图文并茂、通俗有趣《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一书里,一探究竟。
作者是致力于宋代生活史、社会史与政法史的研究的历史研究者吴钩老师,他巧妙地选取了宋代名画作为切入点,对宋代风俗礼仪的多处细致考证。
(一)不说不知道的《清明上河图》的小秘密——看宋代民生和商业
1.商业广告的隐形植入——难不成画家那时也接了软广?
中国最早的广告虽然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春秋》《韩非子》的记载,但都是非常简单的形式。商业广告实则是在宋代才日趋成熟,进入繁华期。
有人曾统计过:《清明上河图》画家捕捉到了市井里几十个商业广告,大体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只标明所售商品和服务的产品类广告:
比如虹桥附近的一家酒楼,大门口木柱上挂有“天之”“美禄”两个招牌,大门边甚至出现了“十千脚店”的广告灯箱,二层用竹竿悬挂起一面川字酒旗,十千,天之美禄都指代美酒;对面遮阳伞下的路边摊,则挂着“饮子”的木牌——饮子是由花果中药等制成的类似今日凉茶的饮料。
另一类则更加规范化,注明了商家的名字,形成了“品牌”:
画面上最突出的酒楼广告莫过于“孙羊店”酒楼,除了上述宋代标志性广告装饰:酒旗,彩楼欢门和大红栀子灯外,用一杆招展的大旗“孙羊店”以及门口灯箱“正店”表明,这次才是正宗汴京七十二名店,绝非山寨,甚至给自己的美酒都命名为“香醪”,并作为另一大宣传卖点。
足可以以小见大看出北宋商业的繁华程度——各种档次商家应有尽有,老少贫富咸宜,还能形成良性商业竞争和版权保护意识。
因为宋代还有更高层的广告——商标广告。
虽未曾体现在《清明上河图》里,但记录在宋笔记小说《夷坚志》中:比如药铺就形成了自己的驰名商标,饶州医馆“高屠”,南宋杭州的“双葫芦”“金药臼”等等。
2.宋明清三版《清明上河图》找不同——宋代居然比明清还要开放?
《清明上河图》问世以来的热潮,引得后世争相临摹,形成了独特题材。最著名的三个版本:原作张择端,明代仇英本,清代画师团。所处的时空不同,社会状况和意识形态也大不相同,作者如实刻画也好,借题发挥也罢,自然有很多微小但鲜明的差别。
城防:
宋城防御设施很少,没有士兵,闲汉在城楼大摇大摆张望——所以很多人会认为张择端画的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明代版本城墙高耸,层层关卡,重兵把守,戒备森严。清代版本则城墙更加高大宏伟,两版都有“固守城池”“盘诘奸细”的警示牌,联想起历史,夺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
宋代在城门设置商税机构,明清设立武装机构,可见北宋的管理重点更倾向于发展经济,也是宋代之后,工商税真正变成国家税收中的大头。
栅栏:
宋代城市的自由还体现在,明清版本在街头巷尾增加了很多栅栏,配合明代开始的“宵禁”方便上锁管理。宋代毕竟还要张灯结彩夜间营业,怎么会有此限制?
乞丐:
就像吴钩老师的说的:最重要的是画背后,当时如何安置这些弱势群体的机制。
张择端如实地画出了繁荣之下的贫穷,并没有因为“盛世”不能有乞丐而刻意抹去;北宋颁布“惠养乞丐法”发放米钱和“居养法”安置无家可归者。按制度按季节规律各自执行,所以清明转暖,乞丐慢慢走出设施,虽然多,但并不代表毫无作为。而且越是大城市,流民越多,因为设施大收容力更大,收容不过问户籍,所以足见当时人口流动的频繁。
明代版虽然抹去了这种盛世不利因素的存在,但在宋代救济基础上,朱元璋大兴养济院,重点扶持农户;减少对流动人口的救助机构——为的就是希望在地方上就能解决问题,避免人口流动。
清代版本则有三个明显的乞丐身影——明明还是宫廷画师的作品,如何通过“审查”令人好奇之外,也能感受到清朝是两种机制的融合:实际上,清朝就是在明朝设施的基础上,放宽了流动人口的限制,认清了难以控制的现状,从限制到合理控制和有序疏导。
金明池:
作为最繁华的标志性建筑,宋代版本没有这一块,主流认为流传中变成了残本;所以明清补充了这一块,毫无疑问,一定是隔离市井,严格管控,要和世俗切割开。
如果真有完整宋代版传世,一定不会是这样的。
(二)风雅大宋的日常:那些出乎意料的趣味冷知识
1.宋朝不仅流行宠物猫狗,宠物美容也风生水起。
唐代养狗还是贵妇圈的奢侈小众爱好——“拂菻犬”,宋代养狗已经民间化。
有专门的宠物市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写到:“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无所不有”。还出售猫粮狗粮。
给自家宠物DIY美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姑娘用凤仙花汁,也给宠物指甲做做美甲。周密的《癸辛杂识》记录了这有意思的一段。
2.宋朝爱垂钓——你知道抛竿式钓鱼已经普及了吗?
宋画《寒江独钓图》,就清晰地展示了被称为“钓车”的宋代钓鱼器具,上面拥有一个绕线轮。
虽说全唐诗里也能搜寻到关于钓车的诗句,然而寥寥;宋代却突然多了起来,比如黄庭坚的《题花光画山水》:花光寺下对云沙,欲把轻舟小钓车。
就证明这已经变成寻常人家的爱好消遣,老祖宗的智慧不输西洋。
3.宋人可以实现杨贵妃的待遇——“荔枝自由”“樱桃自由”
宋代流传多幅写实的风俗画,各种流传诗词和文字记录,都可以印证冰冻水果的技术和果农高超的育种技术,至少让这些水果不再是皇家名贵的象征,有机会出现在市井寻常人家。
《榴枝黄鸟图》+杨万里的诗《石榴》——多子多福的“石榴自由”;
《枇杷山鸟图》+苏轼的诗《食荔枝》——枇杷,荔枝也自由;
《樱桃黄鹂图》+“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樱桃也是常见水果;
当然还能列举出葡萄,苹果,桃子,柑橘等等水果;宋朝的市场一派繁荣,鲜果蜜饯干果应有尽有,不输于现代人的超市生鲜区。
4.宋代超级封建保守?——女厨娘盛行,女性穿衣自由
出土宋代壁画和雕砖文物,可以证明宋代流行女厨师——还不是打下手,是全员娘子军。因此还流传出许多人美厨艺高的厨娘的故事,气度也别有天地。北宋有位叫做梵正的尼姑,可以用炸,烩,脯,腌,酱,瓜,蔬,黄,赤,多种色彩和烹饪技巧,做出微缩版的王维《辋川图》。
提到女性的穿衣自由,更多人都想起唐朝。其实宋代画卷中不少女子都流行“内衣外穿”,没有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低胸上装的审美非常流行——和社会地位,职业都无关。
北宋何冲《擎卢媚娘图》里的道姑,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卷》里的女神,赵令畤小词《蝶恋花》“强出娇羞都不语。绛绡频掩酥胸素”等等,都能印证“抹胸+褙子”这种今日也流行的穿法,早已风靡大宋。
宋朝女性衣服相对唐朝的奔放,适可而止的自由;正说明了社会风气维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开放度,既有展现女性美的宽松环境,又能合情合理接受,不过度放浪。
(三)我们对大宋的刻板印象——如何辩证看待,破除先入为主的偏见?
我们以往对宋代的刻板印象,一方面是对根深蒂固的程朱理学负面片面的理解:存天理,灭人性,所以压抑了中国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甚至觉得是种奴化和阻碍;另一方面历史上和思想,民风等更开放的朝代的纵向对比,也使得大宋的保守严谨更为突出。
事实上,陈寅格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无论民生百态,社会发展,商业繁荣,文化兴盛,政治文明,宋代都是处在华夏文化的高峰,并开启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化。
当我们觉得《清明上河图》的内核是在反映画家对时局的深深担忧,起码的军事防备都很疏忽,隐患颇多;
也忽略了宋朝在上述很多方面理念的开放和包容;何况画面本身更多呈现的是,寻常百姓清明时节的安详富足的生活场景,而非潦倒贫困。
当我们觉得宋代崇尚理学,自我制造桎梏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想想:
宋代文人精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四艺”——点茶、插花、焚香、挂画的传统文化,发扬为最高峰,不分富贵贫贱,四雅事是属于大家都能享受的精神乐趣,且占据生活的重要部分,从上至下的忠实,幸福指数绝不低;
这些灿烂的文化能对外输出,直接深远影响日本形成传统三雅道——茶道,花道和香道,千百年间在彼岸熠熠生辉,散发着强大的活力,受人喜爱追捧,不断发展传承。
涌现了多少文人骚客:唐宋八大家,宋代就合计出了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6位散文家;宋词发扬光大,成为文学史上难得的瑰宝,婉约派,豪放派,各领风骚;
精湛的技艺匠人层出不穷,对“传统四雅事”的热爱,催生对新花器和茶具的需求,进一步发展了柴、汝、官、哥、定名窑,以及藤竹花篮、太湖石花台等,造型典雅,促进工艺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宋朝经济环境更适宜发展。
所以才能流传下来这么多的文物古董,文字图画,供后人去研究。
传统文化的复兴,首先在于正确的传承;而原汁原味的传承,又离不开我们对自身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真诚认可和正确认识;
如果我们能摒弃先入为主的偏见,多去深入认真了解,做一个更全面的横向纵向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宋代文明拥有不输于其他历史朝代的独特性,这些不轻易为人所知的颇为前卫的一面,对后世绵延不绝的影响力。
作者:小冒,热爱阅读,平均年读110+本书。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写作者。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的娱乐生活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