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金阁寺》:毁灭还是拯救?

一只手触摸永远,一只手触摸人生,这是不可能的。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金阁寺是日本京都著名建筑,金光闪闪,光彩照人。

今天人们看到的金阁寺是半个世纪前重建的,而那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金阁寺则在1950年被烧毁。

放火的是一个相貌丑陋的青年和尚,被捕后交待其烧毁金阁寺的原因是嫉妒金阁寺的美。

这本是一个因自己没有而产生自卑毁掉美好事物的故事。作家三岛由纪夫在小说中重述了这个故事,并且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

1

主人公沟口(“我”)是个患有口吃的青年,儿时就遭受嘲笑,这让他与世界的沟通产生了隔阂。

父亲从小就给沟口讲述金阁寺之美,这让沟口在还没见过金阁寺之前就已经认定这是世界上无可比拟的,并把任何美丽的景象与金阁寺相连。

沟口爱慕的有为子被情郎在宪兵的追击中杀死。

沟口惊讶于死前的有为子的脸竟然美得不可思议。

这种美是拒绝整个世界之后的美。

有为子的美等同于毁灭,在沟口心里种下了毁灭的种子。

身患重病的父亲终于带沟口见到了金阁寺,然而面对实物,沟口却没有特殊的感觉。

我怀疑金阁掩饰了它的魅力,抑或将美丽幻化为别的东西了。

但这并不妨碍金阁寺的形象依然在沟口的脑海中扎根。

临终前父亲把沟口托付给金阁寺的主持。沟口在金阁寺认识了柏木等青年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沟口撞见主持师父与艺伎,后来师父给沟口寄来了和艺伎的照片,师父的形象由此坍塌。

此时沟口向柏木借钱无法偿还的事情被师父知道,告知沟口不打算让其当继承者了。

在空袭的时候沟口感受到金阁寺原来和人一样也是可以被毁灭的。他征服金阁的愿望有了实现的途径。

在一个雨夜,沟口将这座古寺付之一炬。

2

人们对美的态度有很多种,有远距离的欣赏,“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也会想据为己有,让美多陪伴自己。

也可能因爱生恨或者恐惧。

柏木就明确说:“美丽的景色就是地狱。”

在某一版中译本前言中,译者认为小说要表达的是“美到极致就要遭到毁灭”这样一个主题。从旁观者视角看金阁寺是毁灭,而从主人公的视角来看却是“解放”、拯救自己的过程。

沟口对金阁寺的态度映射在小说中多次提及的《南泉斩猫》的公案里。

南泉寺中出现一只美丽的猫,两派和尚都想得到这只猫,这个时候主持一刀斩了这只猫。

众生得道,它即得救,若不能得道,就把它斩杀。

属于感性世界的美对得道是有害的,可以控制人的心智,所以斩杀了。

这桩公案还有后续。

傍晚,南泉和尚的高足赵州回到了寺庙,听主持说了斩猫的事,一言不发,把草鞋脱下放在头顶上走了出去。

赵州用这样的头足倒置表明斩猫是没有用的。

美可以寄身于任何人,但又不属于任何人。

对美的追求根植于人心,并不是把美斩了人就能得道。

南泉和赵州代表了对待美的两种态度,而这两种态度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也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出现。

柏木对沟口说:

眼下我属于南泉,你属于赵州;过一阵子,或许你是南泉,而我却成为赵州。

柏木一语成谶,后来沟口的确变成了斩猫的南泉和尚,一把火烧了金阁寺。

3

真实事件中的放火者本想和金阁寺一同毁灭,然而在起火之后却胆怯了,跑到一旁的山上躲了起来,被捕后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忏悔。

三岛由纪夫的主人公做了同样的选择,动机却变得厚重了许多。

沟口本来是想和金阁寺同归于尽的,然而亲眼目睹金阁的象征——金色的凤凰的毁灭过程,他改变了主意。

沟口烧毁金阁寺并非对宗教的失望与戒律的反抗,也不是由于自卑。

沟口最大的困扰甚至不是金阁寺本身,而是金阁寺的形象或者说含义。

自从儿时见到金阁被奉为“美”的理念(借用柏拉图的概念)以来,金阁就影响了沟口的正常生活。

沟口的人生似乎没有什么“支点”,父亲早逝,与母亲关系生疏,没有朋友,更没有爱人。

而他又无法皈依于宗教,普通人的生活对沟口而言是一种奢望。

在和朋友交往中,在和女人有肌肤之亲之前,金阁总会出现,横亘在沟口与普通生活之间。

这让沟口发誓“总有一天要征服金阁寺,将金阁寺占为己有。”

金阁寺对沟口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只有毁掉金阁,他才能正常生活呢?

海德格尔解读尼采的时候,曾经谈到尼采“颠倒”的努力。

柏拉图主义认为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感性存在则是不真实的。模仿感性存在的艺术/美是远离真理的。

尼采则倒置过来,感性世界才是真实的,艺术比关于抽象世界的真理更有价值。

宗教/传统哲学都把抽象的理念视为最高价值,彼岸的天堂是这样,高悬的理性也是这样。

尼采宣告上帝死了,等于宣布最高价值的罢黜。

原本的最高价值没有了,就要有新的价值。尼采的新价值就是强力意志,根植于感性世界,是让生命解放的意志。

存在并不是理念的存在或者概念,而是存在本身,感性存在本身就有其价值。

沟口的问题在于他不能像赵州一样在心里戒断对美的欲望,金阁连同那只猫,都不是美的根源。

但沟口想要坚实的生活,就必须破除美的理念,必须烧掉心中的金阁。

实际上,当毁掉金阁寺这个想法产生,在沟口还没行动的时候,他心里的金阁就消失了。

金阁寺的形象没有出现在他和妓女之间,他顺利实现了自己的“完整”,他的世界已经改变了。

我要用我的行动,将有金阁存在的世界,转变为没有金阁存在的世界。

毁灭了象征美的理念的金阁寺之后,沟口也放弃了和金阁一同毁灭的念头,他扔掉了事先准备好的小刀和镇静药,点燃了一根香烟,终于能开始了平常的生活,就像一个人完成一件工作之后一样放松休息,也说出了小说最后一句话:

“我想,我还是要活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岛由纪夫《金阁寺》:毁灭还是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