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张爱玲
“《小团圆》是一部自传性质小说,书中名为”九莉“的女主角与张爱玲身世相仿,而九莉与有妇之夫邵之雍之间的情感纠葛更因宛若张爱玲与胡兰成而引人注目”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阅读。
作为一个对张爱玲身世毫不了解的人,小说中毫无规律地穿插着各种回忆情节,有时让我觉得甚是混乱,所以在还剩结尾一点的时候,我停了下来。
但即使是这样,我也还是被这本书打动了。
“应当就这样微笑站在这里,等到她母亲的背影消失为止”
小说的前半部分基本上都在叙述九莉的身世背景,读着读着,莫名心疼。
怪异的家庭环境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创伤。尽管小说在以淡淡的口吻叙述着,也还是有一种悲哀嵌在了字里行间。
九莉对于父亲这个人物似乎没有感情可言,所有有关父亲的回忆,总是三言两语,不带任何情绪成分的带过。
可对于母亲,却大不相同。母亲对她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大到让她始终被笼罩在一层浓厚的阴影之下。
在母亲(蕊秋)面前,她甚至会感到自卑,时常像一个笨拙不讨喜的小孩在乞求着对方的关注,却总是求而不得。
越是索求越是不得,这样痛苦的情绪慢慢积压于心底,久了便成了一滩腐烂发臭的死水,由爱生了恨。
△图为张爱玲母亲
“一回过味来,就像有什么事结束了。不是她自己作的决定,不过知道完了,一条很长的路走到了尽头。”
九莉对蕊秋向来是很爱的,但是失望一叠叠地堆积,堆积到某个点的时候,便由爱生了恨。
而那个点也许便是在九莉凭借努力获得了安竹斯先生的奖学金,正为此骄傲时,蕊秋却用这份骄傲拿去赌钱了。
于是,那些年在母亲阴影笼罩之下的委屈、自卑、焦灼和不安,就好像突然间被放了出来,那些因缺爱而产生的渴求也不复存在了。
“分数烧了,却是想一世功名付之流水”。九莉看重的恰是蕊秋所不屑的,即使不是自己想要的,她与蕊秋的感情也该尽了。
“生命在你手里像是一条迸跳的鱼,你又想抓住它又嫌弃腥气。”
九莉想着,二十二岁了,写爱情小说却没有谈过恋爱,给人知道了,不好的。
于是她便遇见了邵之雍。她对他满是崇拜,即使低到尘埃里,心里也是欢喜,从尘埃中开出花来。
但这份感情在我看来却满是不堪,甚至有些残忍。九莉把自己一生本就不多的爱全部给了邵之雍,可邵之雍的爱却可以泛滥到给予每一个他遇见过的女人。
“他从前有许多很有情调的小故事,她总以为是他感情没有寄托。”
把自己的感情故事一一说给九莉听,是邵之雍最无耻之处。可她却还是淡然自若地听着,就算五脏六腑揪在一起,难受到令人作呕,表面还是平静地像一潭死水。
因为,九莉遇见邵之雍,就像遇见了久违的阳光,他将她内心的每一个阴冷潮湿的角落都照亮了。
"她觉得过了童年就没有这样平安过。时间变得悠长,无穷无尽,是个金色的沙漠,浩浩荡荡一无所有,只有暸亮的音乐,过去未来重门洞开,永生大概只能是这样。这一段时间与生命里无论什麼别的事都不一样,因此与任何别的事都不相干。"
所以,她看他时,“脸上有一种内向的专注的神气,脉脉的情深一往”。所以,她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
即便邵之雍沦为汉奸逃亡到边远小城,九莉也想要千山万水找了去,也想要与他在昏黄的油灯影里重逢。
即便不去看他,她的微笑也会望到水远山遥的边城灯下。
她甚至想过为了他,接纳所有女人,接纳邵之雍所期盼的“大团圆”
“在黯淡的灯光里,她忽然看见有五六个女人连头裹在回教或是古希腊服装里,只是个昏黑的剪影,一个接着一个,走在他们前面。她知道是他从前的女人,但是恐怖之中也有点什么地方使她比较安心,仿佛加入了人群的行列。”
但九莉对爱情的痴醉,最终还是被邵之雍消磨殆尽了。
“让你到后台来,你就感到幻灭了?”
直视感情里的破败不堪,然后将其书写出来,需要多大的勇气?
都说张爱玲毒舌,能把感情里所有成分都赤裸裸地平铺在人们的眼前,叫看得人触目惊心,果然是不错的。
《小团圆》里的感情都不太纯粹,掺杂着各种龌蹉卑鄙不公,乃德的挥霍无度、楚娣的不伦之恋、蕊秋的各色情人,以及穿插在故事里的各种昏暗回忆,都映现了感情的复杂,所以读起来总有一种被针扎人心的滋味。
但《小团圆》中女人的爱却又那么纯粹。她们的爱情仿佛只与爱情有关,与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甚至是家庭都毫不相干。
所以在各种幻灭之中,又能看到九莉对爱情的忠贞向往,在肮脏龌蹉之中也能捕抓到一丝美好。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张爱玲的文字,总是能让看的人欲罢不能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