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工作

(一)读大学有什么用?

科举制度以来,中国人对于读书这件事的理解便不再那么单纯了。21世纪的成年礼有另一个名字叫——高考。作为一个被灌输“知(xue)识(li)改变命运”的中产家庭孩子,我青春期的喜怒哀乐大多数都跟纸上的那些数字有关,不是绝对值,而是百分比。

老实本分、勤勤恳恳一辈子的父母辈总是语重心长的跟我说:“学习是最重要的事”,这句话钻进了我的潜意识,从此大学成了我必须要到达的第一个地方。小时候对于大学的映象是非常狭隘的,我曾经一脸认真地问我的初中班主任:“老师,您觉得清华好?还是北大好?”显然,几年后我并没有成为这两所学校任何一所的“天之骄子”,但我也从中国西南的一个边陲省会,考到了北京郊区的一所211大学,一呆就是7年。

如果你现在问我,大学有用么?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或许细想用处并不那么人之常情。恰逢叔叔家的弟弟高考结束,谨以此文作为他成年礼的一份心意。

亲爱的豆豆:

我对你的印象还停留在我高考结束那年,你爸爸妈妈带我在海南旅游。那时候你还小,但是也已经表现出了极富同理心的特质,常照顾姐姐的感受;喜欢跟爸爸玩《大富翁》;是妈妈贴心的小尾巴;还特别喜欢看《喜洋洋和灰太狼》。

一转眼,11年过去了,你也长成了大小伙,听到你高考720,全省800名的好成绩,真为你骄傲又兴奋。这个分数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接下来就好好打点行装,准备迎接你的新生活吧,不论花落谁家,都是一个很棒的开始。姐姐没有什么建议给你,毕竟每个人的大学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但是有几句贴己的话想跟你分享。

首先,有时间可以多逛逛图书馆。18岁以前,我们对于“读书”的定义不得不相对简单,这是时代的烙印;但是上大学之后,读书是广义的,随着好奇心的驱使,你有很多时间去探索各种门类的书籍,这是大学校园里面的一笔隐形财富。比如,我过去践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后来我迷上了学校的图书馆里“无用的”文学,然后是心理学、再到美学、哲学、宗教...越读越发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同时我越来越相信人原本并不属于某个学校或者学科,每个人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的,孔子说:“君子不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能成事的人,思维一定是开阔的、灵活的、不受限的。当你有了这样的认知,不论学习什么专业,我想你都能融会贯通,不被眼前的围墙所困。我当年的枕边书是《羊皮卷》,神奇的是我遇见任何问题,翻开它就会豁然开朗很多。其实很多智慧,千年之前的经典著作里面早已经白纸黑字告诉人们了,只是大家假装看不到而已。

其次,真心待人,但也要独立思考。我们都选择了离家很远的大学,所以身边的朋友会变成像亲人一般存在的人,大家性格各异背景悬殊,但在一个相对简单的环境还是能培养出非常坚实的友谊,我现在最好的几个朋友都是我的本科同学,哪怕是点头之交,往后都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给你温暖,所以持续做一个正直、热心、积极的人,大多数情况下,别人会回应给你同样的真心。对于要不要谈恋爱?姐姐的想法是随缘。我见过身边很多为了谈恋爱而恋爱的case,结果都是一拍两散,甚至有的人蒙上了心理阴影;但反例是姐姐在这方面一直过于谨慎,回想起来错过很多。把亲密关系,朋友或者恋人之间的都算,当做是很好的了解自己的途径,如果在这段经历中你看到了自己更多面,变得更加独立,甚至克服了自己某些缺点,我觉得就是好的关系,但是要确定对方不是过分偏激或者特别阴暗的人,这些人通常都有人格缺陷要远离。

最后,关于目标,我觉得不要常立志,而是立长志。不要小看日积月累的改变,今天和明天或许看不出来什么变化,但是一年、两年...四年、十年,即使是曾经坐在一个教室里面上课的同学,也会有各自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姐姐从大一听了俞敏洪来石油大学的一次演讲之后,就觉得新东方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于是大一暑假就开始在那里实习,从班主任、到助教、再到老师用了三年时间,我不是想表明我多么有优先见之明,其实我也是因为大一暑假看到了那些培训机构老师的状态,才开始心生向往的。如果你在什么领域感受到了共振,就一定要去靠近它。事实上,80%的大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跟本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而大学也并没有保证咱们能学到什么对现实社会有用的技能(大学能提供最大的两笔财富是姐姐说的图书馆和大学同学),最终大家都是要毕业的,所以如果能尽早一点发现热爱的领域,并利用大学的平台培养匹配的技能,你的职业发展就会更平稳一些。我很喜欢《Educated》里面的一句话,“大学是在教鸟儿飞”,其实鸟天生就是会飞的,可以把大学理解为起飞的悬崖。

最后,希望豆豆知足常乐、前程似锦。It's hard to tell what's next, but it's definitely brilliant to move on. 保持联系,希望听到你的大学故事。

爱你的,姐姐

2020.08.11

(二)怎样算财务自由?

(三)留学值不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章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