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产品经理面试之道

公司招聘资深产品经理一年有余,阅简历无数,面试沟通百余,无果,沉淀心得一二,自我提炼,与大家共享交流,希望数年后回看今日感悟,有更多更深刻的解读。

        尝试从另外一个视角解读如何找到、面试一份合适的产品工作?

        产品经理,一个几乎无门槛,却看不到天花板的职业,也是一个可以做一辈子的事业。“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我们几乎可以把产品思维用于身边所有的人与事,包括自身,每个人是自己的产品经理,所以几乎人人在做产品经理的事,然,真正用产品思维来考虑人与事的很少。

        什么是产品的思维? 有很多的大神讲了很多,《微信背后的产品观》《颠覆式创新》《定位》《失控》《梁宁产品思维30讲》,包括《结构思考力》《增长黑客》等等,都有很多的相关理论,这里就不赘述了。后面有机会可以结合身边的案例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今天主要结合个人面试流程谈谈产品面试。

面试的过程,对候选人而言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对雇主是一个了解匹配的过程,这个过程个人一般分为五个步骤:设定情境、动机考察、专业能力考察、学习能力考察与综合匹配性考察。下面分别简述

第一部分:设定情境

       设定情境:  寒暄、自我介绍,同时明确沟通的目标、流程与时长。

       良好的情境设置,可以让被面试者很好地进入状态,发挥出色,这样不会错过优秀的候选人。


第二部分: 动机考察

       1、 一分钟自我介绍: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

             大概能够为后面的问题埋下伏笔,也能够看出逻辑能力、沟通能力。

       2、 为什么离职?

       离职分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主动选择加分,被动选择看情况。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担当与选择习惯。是否有感恩之心。

       3、 希望找什么样的工作? 为什么?

        从公司、行业、岗位、工作内容、团队氛围几个角度引导,深入探究根本原因,这个也叫初心,例如有的人希望做智能硬件方面的,有人希望做教育的。是什么驱使你做这样的选择? 如果所讲的内容和我们团队的不太匹配,接下来会问“你对我们公司、团队、业务有多少了解”,如果没有主动、积极了解过,基本上就可以结束了,对待自己的时间、下一份工作都不能够上心的,很难指望在后续的工作中非常的积极主动。

        希望找什么样的工作,很少有人考虑的非常清楚,作为产品,这个需要非常明确,不要试图“普遍撒网,重点培养”,广撒网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错事好机会。 

       还有部分同学考虑到的都是被动的因素,都是前面走过的坑,而没有自我内驱的选择。如果确实没有内驱的事情、方向怎么办? 多花点时间思考、认知自我,认知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就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了。

竺可桢老师说“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同样适合每个人的每一次择业。


第三部分: 产品能力考察

1、 眼界/定位能力:选一个你最满意的产品/作品,一句话介绍定位。

            围绕定位,产品使命、愿景、客户群体、用户痛点、市场情况以及项目阶段。讲定位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讲到具体的功能上,无法用一句话说明定位,反复引导都很难具体描述定位。无法把定位高度概括,就不能算一名资深的产品人,因为我们所有的聚焦、战略决策,都需要因此而展开。

          所以,每一位产品人,不管什么处何种岗位、层级,都应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项目、企业的使命、愿景与定位,清楚自己选择的意义与价值,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改变点什么。这个思考的过程,能够让人慢慢蜕变,蜕变为一个懂得自我追求,实现自我的人。

         在眼界的部分,说明定位的时候,重点关注3H1W中的W---“WHY ME”,也就是,这件事情可能很靠谱,有那么多的同行,差异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为什么可以胜出。

 2、 手/动手能力:

          用户体验知识: 交互知识、工具应用能力、表达能力(文档、逻辑)

          项目管理知识: OKR、敏捷迭代、用户故事

          项目运营知识: 数据解读能力、增长黑客

          这些知识不会要求都全、精,但是程度至少可以反馈出是否曾经在学习性组织中熏陶过,或者打造过学习型组织。

        例如用户体验,需要综合考虑获取成本、操作成本、认知成本等,用户体验峰终值设计等。

         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很简单,实际的场景重现就可以充分了解。

         每一项都有很大的学问,都有相关的专业书籍、工具可以让我们在这些领域精进,顺便也推荐下:

学习的音频: 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张小龙的《微信背后的产品观》等

相关的工具推荐: OKR(明道)、敏捷(Leangoo)、数据(GrowingIO)、文档(Axure 团队SVN协作)

        相关的社群: PMCAFF、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

工具理论知识看完容易,在合适的场景下能够想起来很难,而掌握转换为能力更难。很多理论知识需要良好的团队一起实践,反复总结、复盘,例如敏捷迭代里面的“自组织、拥抱变化与价值驱动”、“角色与会议”讲起来很容易,实践起来,有很大的问题,只有团队一起认同其理念,坚持不懈地推进,才能够让每位成员都有所精进。

3、 心/洞察力:角色转换能力

1、 放空自己,角色转换:理解用户的能力(需求来自你对用户的理解)

产品经理需要具备把自己变成傻瓜用户的能力,如果你的产品傻瓜用户都能够使用,体验不会太差。

张小龙说,“我要经过5~10分钟的酝酿才能达到傻瓜状态,马化腾需要1分钟,功力最深的是乔布斯,传说他能在专家和傻瓜之间随意切换,来去自如,即所谓的Stay foolish...”

2、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第四部分: 学习能力考察

    1、 学习过程考察:最近学习的知识

最近一次学习是什么时候,怎么学习的,学到了什么?抛开书本是否能够记住、应用、反思。理论转化为能力是一个过程,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反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学习结果:回顾

           如果有重来一次的机会,针对曾经热爱的失败的,或者做的不够好的项目,会怎么做?如何避免失败或者做的更好。 

第五部分: 综合匹配性考察

 1、 如何看待加班(为谁工作?)

这个没有标准答案,不是说一定要说可以随意加班。“加班是正常的,不加班也是正常的,工作没有高质量完成是不正常的”。

       我也曾在有良好加班费的外企工作过,非常人性化,非常重视个人工作时间,都出现过没有加班还发加班费的---有一次,周二通知周末要发布,需要技术support,到了周五,由于某些非技术原因导致发布取消了,因为发布取消通知的太晚,影响了大家周末的安排,所以,加班费照发。那一刻,觉得这家公司真好~~ 可是,每当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在思考,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加班费与为谁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个人认为是有间接联系的,因此建议在职业早期,甚至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去选择一家有加班费的公司。

      付出后,回报不一定立刻出现,也不一定成比例,甚至可能没有,只是,如果付出的时候考虑回报,就已经输了。

  2、 待遇期望匹配度

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待遇千差万别,互相是否可以达到共识。任何时候,“成长比成功重要”,道理很简单,“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馈的是今天,成长影响的是未来。

  3、 价值观匹配度:个人箴言、理想等

考察是否志同。志同的人员的加入,决定在一起能够走多远,能否在团队氛围影响上共振。

        理想是什么? 如果你拥有了足够多的物质,你会做什么?为什么?这些是否没有足够多的物质的时候愿意去追求和坚持?

  4、 管理者的风格、性格与候选人是否匹配、互补,能否同一个节奏共振

从贝尔宾的团队角色看,个性、优势互补的成员的加入,能够让团队产能远大于+1,让团队在事情推效率进上更高。

很少有人是所有问题全部问完的,优秀的人能够主动展示才华,引导节奏。


       也许有人会说,我把这些都列出来了,如果候选人知道了,面试成功率岂不是很高,取巧就可以了---如果愿意因此而做充分的准备,目的已经达到了。如若真有取巧通过了面试的人,入职后,无法精进胜任,只会浪费自己的青春。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最后,我说的都是错的,因为人时事不同,一切都“很难说”。什么是对的?你认同的才是对的; 你能够准确转述出来的是你掌握的理论知识;你能够通过刻意练习实际应用的,是你的能力。

也欢迎大家评论,有不当之处恳请反馈,谨记“闻过则喜”,方能缩小“认知盲区”。谢谢!

如果有创业、产品、人才、战略等方面的困扰,也欢迎一起沟通、进步。

谢谢每一位读者,感谢你们宝贵的时间。

最后的最后,我们还在招聘资深产品经理,有兴趣的欢迎投递简历到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基于新零售在搭建相关SaaS服务体系,有大数据的研发与技术架构能力,团队核心技术成员来自阿里巴巴、浙江大学、道富等知名企业,工作地点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南门附近,欢迎进一步互相了解。

白马

2018.10.26日于杭州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深产品经理面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