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期【教学随笔】

        一路阅读,一路成长
                ——我的教师成长之路

                文/高平三中  张永刚

      《创业时代》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我很喜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梦,万一实现了呢?

        我记事以来就在做一个梦——戏曲梦;做一个像梅兰芳一样的戏曲大师。这个梦好像是伴随着我的第一声啼哭就种下的种子。如果这个梦一直做下去,我现在可能是这个模样。

      为了追梦,我每天早上在上学前早早起来练基本功——踢腿、下腰、劈叉;平时听听唱片;周末有时间就跑到山上去喊嗓子。15岁那年,我初三,身体越来越硬,变声期已经来临,我知道,如果不走,我可能就实现不了我的梦了,但亲人的劝阻,父母的悲泪,让我停下了脚步。我决定放弃做梅兰芳,于是,我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做了一名语文教师。

      把教师梦种到我心里的是我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当时东宅小学的冯新华老师。我们村是一个小山村,村里经常会没有老师,我们也经常是上几天学,放几天假。三年级下学期,临时代课的高中毕业生,被一个家长骂走后,我们村里好长时间都没有老师。我母亲为了不耽误我的学习,托人找关系,把我送到了邻村东宅小学上学,并向老师承诺,不管村里有没有老师,我都会在那里上学,直至小学毕业。

      我们当时的班主任叫冯新华,是一个语文老师,那个时候条件艰苦,普遍对学习不重视,但冯老师却让我们每人捐三五本书,多为小人书,拿一个纸箱用白纸裱糊好,用毛笔在上面写上“班级图书”四个字,然后把书整整齐齐放在纸箱里,置于教室一角。那个时候,每到放学时分,借书便成了我们最快乐的事情,特别对于我,回家的路有三里地,我常常是手捧着书,边看边往家走,有时还没到家,便看完了一本书。

      冯老师让我们每天练习毛笔字。我们写完交上去,老师就在写得好的字上画一个一个的圆圈,每次发下来,我们便数圈,谁的圈多,谁就会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也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冯老师还让我们讲故事,每到“六一”或“元旦”,班里就会开展讲故事比赛,我因常常听父亲读他的演义小说《呼杨合兵》,因此记下不少片段。就给大家讲这些故事,竟然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得过多次一等奖,那时领到一支笔或一个红旗,觉得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

      那时觉得老师真厉害,他好像一本百科全书,什么都知道;他好像是一个乐队指挥,让每个小朋友都听他的号令;他又像一个魔术师,总有许多新鲜花样,让你着迷,使你沉醉。于是有一段时间,我便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个老师,像冯老师一样的教师。

      15岁那年,梅兰芳做不成了,我又回学校复读,向着自己的教师梦出发。92年中考报志愿时,当时在税务局工作的大哥,主张我报考省税务学校,可是我还是遵从个人的意愿,报考了晋城师范。95年师范毕业,我又被学校推荐到省教育学院脱产学习两年。

      97年8月,在马村中学,我终于登上了讲台,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的教师梦实现了。我像一粒种子,开始在教育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抽苗,开花,想着能不断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总觉得,我是一个愿意当老师的老师,我是一个自信自己能够当好老师的老师,但是我也是一个不知道该如何当好老师的老师,因为我大学学的是音乐,可我要带的是语文课,心里没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把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起来了,何愁学生们不喜欢上语文课呢?

      于是,我从兴趣入手,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爱上我这个语文老师。

      发挥专业优势,激发学习兴趣。我相信,音乐是人类共同的声音,我们每个人包括孩子都是天生的音乐家,文学和音乐是人类两种不同的语言,在音乐中我会和孩子们彼此靠近,互相温暖。学习古诗词,我们在古典音乐中穿行,让铮铮琴音伴随朗朗书声,流淌在彼此的心间;学习《北京立交桥》,我们听蔡国庆的《北京的桥》,在优美的旋律中体会歌词与文章的美妙;作文课上,我们聆听《梁祝》,在小提琴袅袅音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绪化作一行行灵动的文字;有时,我们甚至让学生在课堂上教唱歌,我们品味歌曲词韵,体会歌曲内涵,进行情感熏陶。在音乐中诵读、体验、畅想。很快地,孩子们就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课。

      开展各种活动,体验学习快乐。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我们一定会组织一次单元知识竞赛,从字词听写到文章内容再到课外知识,从必答到抢答再到风险闯关,孩子们参与着,体验着,刺激着,快乐着。遇到节日组织朗读演讲比赛,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自读日记比赛”中,一个女生流着泪读完了她的日记,我也流着泪听完了她的日记——她因为家庭困境,要退学。为了留住她,我把一个月的工资送到他父母手里。99年元旦,我为两个班级举行“元旦联欢擂台赛”,当时校长把我叫到教室外,黑着脸说:永刚,你可不能不务正业啊。我忐忑地点点头,回到教室,又沉醉于节日的欢声笑语当中。如果周末天气晴朗,我还会带着学生们去爬山,去趟河,捉螃蟹,逮小鱼。在活动中,我们师生的心靠得更近了,我和学生的感情更深了。

      参与班级管理,呵护学生成长。不知大家刚参加工作时是怎样的,我那时就是恨不能自己也变成一个学生,每天和他们在一起。最怕过的就是星期天,节假日。我乐于和学生说话,他们也愿意和我交心,有一次,班长手表丢了,他没有去找班主任,而是来告诉了我。上语文课时,我让大家抬头看着我说:“请大家看着我眼睛,我会很快地找到谁拿了手表”。大家都睁大眼睛盯着我,仿佛要努力的告诉我——这件事和我无关。只有两位女同学不敢正视我,我的心里有底了,我接着说,我已经知道是谁拿了班长的手表,我想这位同学只是在和班长开玩笑,只是嫌他平时太能管闲事,想捉弄他一下,但是丢了手表,班长很着急,请这位同学课后悄悄地把表还给班长,就当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果然,班长的手表有失而复得了。为了了解学生情况,我家访过;新年到了,学生家长还让我为他们写对联;家里边儿做了好吃的,也会让学生带给我;学校组织歌咏比赛,我一马当先选歌、排练。现在想来,我那时候就是夺权、篡位。幸而班主任张老师是个心胸宽广之人,他从来没有对我表示过不满,反而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向我伸出援手。就是在那段时间,我无意中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魏书生的介绍,迅速购买了他的一套教育丛书——《班主任工作漫谈——献给青年班主任》《魏书生文选》《魏书生教育方法一百例》《家教漫谈》《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等,成了他的忠实粉丝。没想到,我的同事胡天吉老师也迷上了魏书生,他是长辈,是班主任,经常和我探讨班级管理的事情,那时候我就盼望着什么时候自己能当上班主任,把我学到的班级管理之法运用到教学当中呢?

      我最怕放假,所以放假后常会写思念学生的文章。那次开学后,看学生的日记,有一个学生竟然写了对我的思念——我常常望着东北方向,那是张老师家的方向;有一辆客车经过,我常常想,老师也许会从上面走下来吧;听到有人敲门,我希望开门看到的是张老师。看了这样的文字,让我更增强了当一个好老师的信心,也让我更加盼望,能够尽快的当上班主任。

      99年8月份,我真的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班主任,接手了一个初二。开学后,我发现教室下半截儿绿色墙壁剥落,便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买了油漆,重新刷了一遍,然后置办花卉,准备轰轰烈烈地开始我的班主任工作。可是,不到一个月,我就被调进市里,来到高平三中,继续做起了语文老师。我的班主任梦也随之夭折。

      现在想来,在马村中学,可能是我从教以来最幸福的两年,我没有什么教学经验,但凭着自己对学生的一腔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情,我收获了最单纯最宝贵的幸福与快乐,也获得了教育最宝贵的经验——能走进学生心房的老师就是最成功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育就是最美好的教育。

      99年9月,我进入了高平三中,第一次走进教室,我发现三中的讲台真高,好像我不大跨一步,就会被绊倒。那年三中正在扩招,由原来的一个年级八个班,一下子增到了11个班。我被分到旧三中,带一个班的语文和三个班的地理课。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带的124班,语文排名全校第一——倒数的。那时就怕开会,冯校长是一个不讲情面的人,他会直接在大会上点名批评老师们,作为一个新老师我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一方面找科代表商量对策,一方面开始大量阅读许多名师的教学专著。我读“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名家丛书”:《钱梦龙:导读的艺术》《洪宗礼:语文教育之“链”》《张富:“跳摘”教学模式》《于漪:追求语文综合效应》《宁鸿彬:走思维训练之路》《欧阳代娜:呼唤“整体改革”》,同时也读了一些别的,如《差生心理与教育》《杨初春实用快速作文法》《杨初春快速作文之潮》《求异作文技巧》《魏书生评传》等。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脱掉倒数第一的帽子。我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为了让偷懒的几个学生坚持下来,我自己也写日记,我们互相检查,没有完成的都写说明书。我每天在学校的主要事情是判日记和课堂作业,备课基本都是放在晚上。我依然找学生谈心,进行家访,升初二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竟然一跃而成为第一——真正的正数第一。初二搬回新学校,学校又安排我接了一个班的语文课,就是在那时,我认识了工作上的伙伴,知心朋友——程艳瑞老师。从此,我们便开始了二人教研,怎么上课,布置什么作业,课后如何辅导学生,什么事我们都商量着来,彼此的帮助与激励,也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2002年的中考,语文个人成绩我第一,她第二。由此我想到两句话:办法总比问题多;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而两个人可以走得既快又远。

      2003年,网络逐渐兴起,学校与北大附中联合创办了元培班,我被安排带两个班的语文课,并开始学习互联网授课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当在北京学习,看到老师们那些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一次又一次闪亮孩子们的眼睛,点亮孩子们的心灵时,我暗暗的下决心,我也要制作这样精美的课件,把更多的学习资源引进我的语文课堂,为我所用。三年来,我不停的学习,制作了很多精美的课件,也在全市上了不少公开课,其中《生命的意义》、《献给母亲的歌》,这些课还被选送到省里参评。同时,我也读了一些专业书籍——《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育人三部曲》《给教师的建议》《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爱心与教育》《简快作文》等。特别是从北京参加“简快作文”培训后,我细心揣摩,大胆实践。把学生的作品全部收录在《青春舞曲》一书中,后来几年的教学,我坚持为学生编书,用文字留下永恒的记忆。2006年,我被评为“山西省首届青年教学能手”,我想:学无止境,只要我们愿意,什么时候都不晚,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很好。

      也就是在那一年(2006年),我又一次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班主任。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我重新把魏书生老师的系列丛书认真读了一遍,同时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还有《叶圣陶教育论集》《语文思维培养学》《世界教育艺术大观——透视教育的第三只眼》《中国人西方人和他们的孩子》《差生心理与教育》。真正当上班主任,才知道管理一个班级的困难。我依靠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依凭着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的方法,依据着近十年来积累起来的一点点教学经验,跌跌撞撞,风风雨雨,步履蹒跚,又走过一个三年的轮回。

      教育就像爱情,恋爱时,激情澎湃;结婚后,波澜不惊。在高平三中十年的时间,成绩出过,荣誉有过,拿过两次全市第一,也评过省市级教学能手。渐渐地,日子平淡无奇,刚参加工作时候的那种热情慢慢地褪去了,2009——2017,八年时间,我进去了休眠期,过起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日子。

      现在想来,真是惭愧,后悔,追悔莫及啊,在最应该成长的时候,我却选择了享受安逸,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人生每个阶段都应有的美好姿态。

      2017年,我从教整整20年了,回首这20年,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失败的痛苦,更多的是旅途的迷茫。20年来,我仿佛还站在原地,没有动过,只是岁月掠走了我更多的头发,光阴写满了我的两颊。我像猴子掰玉米一样,边掰边丢,最后手中空空如也。虽然我不停的追梦,但却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2017年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我给自己20年的教育生活画了一个不够圆满的句号,我将开启生命中新的一页。

      暑假,一个偶然的机缘,我自费参加了“语文湿地”的年会,我见到了“青春语文”的领军人物王君老师;亲历了程翔、肖培东、窦桂梅等当代名师的语文课堂;聆听了老师们精彩的报告,我突然觉得,我好像从来没有当过老师。

      40岁,我想重新开始做教育。

      我开始疯狂地,囫囵吞枣地,连滚带爬地读书。

        我读孙绍振先生的文学解读系列丛书——《文学解读基础》《演说经典之美》《经典小说解读》《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审美阅读十五讲》等书。

      我刚才为什么说参加了语文湿地的年会后,我突然觉得我从来没有当过老师呢?因为这20年来,我的语文课堂上从来都没有过自己,我只是把参考书上的东西复制过来,然后再粘贴给我的学生,并且还理直气壮的告诉他们,要粘贴牢固,最好全部记下来。所以20年来,我一直是在重复,重复参考书,重复自己,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20年来,我的语文教学没有丝毫的成长,我觉得自己从来都没有当过老师。那么如何教语文呢?余映潮老师说,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的独立的多角度的课文研读;老师的课文研读必须是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否则就发现不了“真金”。依靠拐杖怎么能学会独立行走?借着教参,怎么能让自己做一个站立的老师呢?新学期,我开始平生第一次不看参考书,靠一个人的力量去研读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写批注,作品析,抓重点,找突破。一开始老担心自己会漏掉重要的东西,心心念念想看参考书,但为了让自己真正的在教学上成长起来,我强忍着不看,先研读教材,然后查找相关资料,最后才看名师的课例与教学参考。一步一步,让语文课堂变成自己的课堂,一点一点让自己的成长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写下了一些备课随笔,记录下自己的备课故事——谁是再塑你生命的那个人——《再塑生命的人》备课手记;“小词语”与“大世界”——《说和做》备教手记;这些遗憾,很美好——《壶口瀑布》备教叙事;我为“老王”受处罚——《老王》备课叙事……现在,越来越觉得教语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做语文老师是一个幸福的人。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穿行,想象青山绿水、草长莺飞的美景;认识林林总总、个性鲜明的人物;领略酸甜苦辣、悲喜交加的人生。

      我读王君老师的教学专著——《王君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听王君讲语文教师成长》《听王君讲经典名篇》《听王君讲作文》《王君讲语文》。我读肖培东老师的专著《教育的美好姿态》《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我读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作文的味道》。我读王崧舟老师的《爱上语文》等书。


      语文老师的成长,需要专家的引领。读这些名家的专著,让我对语文又多了一些理解和领悟,对课堂又多了几多尊重与敬畏。读王君老师的书,青春的热情扑面而来,她的课堂角度新颖,挖掘深入,手法灵动,像一个青春的孩子,活力四射,创意无限。读肖培东老师的书,感觉他的文字,他的课堂,都像是江南水乡,溪流潺潺,桃花微雨,小桥流水,沁人心脾。读黄厚江老师的著作,质朴无华,醇厚安静。在这些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语文的绚丽多姿,我也慢慢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语文小路。

      我读《初中语文这样教》《备课到底备什么》。拨云见日,探骊得珠,窥探名师们的备课故事,也开始上演自己的备课故事。教学苏轼的名篇《记承天寺夜游》时,我先和学生共同看了陆毅版的电视剧《苏东坡》,专题纪录片《苏东坡》,自己又看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又阅读了许多关于苏东坡的诗词文章,才开始研读课文,设计课堂。教学《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时,素读文章,圈点批注,走进文本,在文字里出生入死;连接网络,搜索大量视频和文字资料;丰富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找出文本特质,抓住四字词语,一线贯之,设计课堂。教学《你是这样的人——杜甫群诗阅读》时,看《杜甫传》,读杜甫诗,写杜甫文,才敢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一起怀着敬畏之心,读诗论诗,读诗论人。

      我读《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精致语文·听徐杰老师评课》,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自己,审视课堂,审视语文,然后写下十多篇听课评课的稚嫩文章。《一节“真”语文课》——评程艳瑞老师《周亚夫军细柳》、《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评程艳瑞老师《三顾茅庐》、《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评琚燕老师《敬业与乐业》、《披文入理,借势蓄情》——评牛彩云老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信》、《一节有深度的语文课》——评悦书玲老师《故乡》、《谈谈课堂的“穿插”艺术》——评成俊梅老师《刘姥姥进大观园》、《作文有方法,课堂亦精彩》——评“三人行语文工作室”作文教学研讨会三节作文课……

      我读《整本书阅读的六项核心技术》《培养真正的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探索和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与读写》等书。这些书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为当今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指明了方向,给出了方法。我也开始思考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带着学生一起一本本地读书。课标内的书我们读,课标外的书我们也读;除了师生共读,我更提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多读书,读好书。一个学期下来,好多同学都能读到十几本。我也根据教学情况,写出了《名著阅读五步法》小论文,在晋城市名著阅读经验交流会上,和全市的语文老师作了交流;以《骆驼祥子》为例进行了“基于主题式探究的名著阅读”的阅读实践;写了“向老舍学写作——《骆驼祥子》名著教学叙事”,记录我们师生学习名著的收获;整理了名著《昆虫记》读后交流课堂实录……

        我读《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实务》《换一种教法:(初中语文)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更美的语文课》等书,为群文阅读寻找突破口。大家都知道我们部编版教材的编写体系,每个单元都是由讲读课与自读课,重视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每个单元都在引导学生从单篇向整本书的阅读迈进,重视学生阅读量的扩展。编者用心良苦,教者如何落实?如何缩短教学时间,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真真正正地静下心来好好阅读呢?如何增加阅读容量,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呢?我在余映潮老师的课例中寻找答案,我在王君老师的专著里探寻珍宝,我又在当当网上搜索相关书籍。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也深知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可是阅读的时间哪里来,阅读的质量如何保证,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群文阅读,就能增强学生的阅读量,给学生的课外阅读腾出时间来。我一边读这方面的书,一边进行着实践。八上的新闻单元,八下的演讲单元,特别适合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我也身体力行,设计了多节群文阅读课,除了上面提到的《你是这样的人——杜甫群诗阅读》,还有《爱情的美好姿态——<诗经>二首群诗阅读》《他们到底是隐士还是战士——<爱莲说><陋室铭>群文阅读》《掀起你的盖头来·托物言志长什么样——<爱莲说><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群文阅读》《这样的表达很精彩——<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群文阅读》。群文阅读从一篇走向一类,构筑了一个“阅读场”;群文阅读聚焦、整合、生成,构筑了一个“教学场”;群文阅读从“群文”走向生活和世界,构筑了一个“生命场”。在群文阅读的小路上,我才刚刚起步,在群文阅读的小路上,我愿一直跋涉。

      我读余映潮老师的专著——《致语文教师》《余映潮讲语文》《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践及评点》《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余映潮文言课文教学实录及点评》《余映潮古诗词教学实录及点评》《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余映潮谈写作艺术》《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板块式”设计让课堂思路清晰,结构精巧;“主问题”引领避免了碎问碎答,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余老师的书阅读越有味道,阅读越觉得语文天地的广阔,阅读越想像他一样,把教学设计得简洁明快,把课堂处理得富有诗意。

      读他的书,写下我的感悟——《余映潮老师文言文教学的几个关键字》《余映潮老师古诗词教学的几个注重》《余映潮老师课堂的勾连艺术》。

      读他的书,设计我的课堂——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任务一:细说“孤独之旅”
      任务二:深悟“孤独之旅”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话题一:说说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
      话题二:说说游览小石潭的柳宗元
      话题三:说说“小石潭”和“柳宗元”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通读全文,把握壶口瀑布的特征;
      精读美段,品析文章典雅的语言;
      细读尾段,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让我们这样来读文章;
      让我们这样来译文章;
      让我们这样来品文章。
      《野望》教学设计:
        一诗三写——
      以诗译诗
      唐诗素描
      品析鉴赏
      ……

      阅读余老师的教育专著,我的课堂设计更精巧了,我的课堂语言更精炼了,我的课堂呈现更厚重了,我的课堂训练更实在了。

      我读《青春万岁——王君带班之道》《班主任如何带好差班》《给班主任的建议》《一起走向美好——意搏班的故事》《班主任微创意》《中学初始班高效带班策略》《从班会课到成长课程》《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教育常识》等书,开始重新思考班主任的内涵。以前带班,以平顺为要,只要学生不给我找麻烦,不给任课教师添乱子,我觉得就达到我的目标了。可是,看了这么多班主任专著,我才发现自己是那么地幼稚可笑,是那么地浅薄无知。班主任不是看孩子,而是带领一群孩子,和他们共同描绘一幅成长的蓝图。这种成长,有文化知识的增长,更有生命质量的提升。

      我开始打造文化特色班级。

      开设“班级播报”,围绕着班级、学校、国家的大事小情进行3分钟以内的视频录制,完成后发到群里,然后由家长老师指定学生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要进行写作、录制、评论等环节,不知不觉中写的能力增强了,说的水平提高了,心理素质提升了,为人处事更自信了。通过《班级播报》这个窗口,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孩子们在校的学习生活,只要善于利用这个平台,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长竟定然会有更多的惊喜。不少学生家长关注播报,参与播报,甚至评论播报,我们能够惊喜的发现这些孩子的进步。

      开创班级周报(日报),以前是纸质版,由学生按学号编辑,每天一期。从这一届学生来始,我用了“”软件,开辟了“班级新闻”“随笔精华”“班级播报”“播报短评”“老班(老师)有话”“家长园地”“本周之星”等栏目,由学生按学号当主编,做编辑。《班级周报》是班级管理的另一个窗口,在这个平台上,家长、学生、老师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群策群力,共建班级,很好地促进了班级的成长与发展。

      开写《班级史记》,按学号每人每天写《班级史记》,由指定家长编辑发布,执笔人当天语文作业不做。记录班级大事小情,为青春留下最靓丽的一笔。在《班级史记》诞生之际,班主任要进行启动仪式,让学生明白,班级的历史由他们去书写,你会留下什么样的形象,完全有你自己决定。谁都不想留下糟糕的形象,所以,每个孩子都会努力做好自己。

      这样的做法,不仅锻炼了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坚决的执行能力、相互的协作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直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我们成立“班级图书馆”,我们举行“青春集体生日”,我们举办“班级之星”颁奖仪式……

      今年暑假,我以“依托文化建设,打造优秀班级”为主题,在多个学校进行讲座,受到了很好的评价。

      除了读教育教学专著,文学的、哲学的、美学的,只要是我认为值得看的书,只要是对自我提升有用的书,只要是要求学生读的书,我都会通通买回来,努力地阅读。在学校真的没有时间读书,甚至没有时间备课,真是一种悲哀。我的读书一般在晚上,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基本形成了习惯,一天不读就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好像自己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在读书和年轻的时候读书真的是天壤之别,少慢差费已是客气的自我评价了,所以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特别是我们中小学语文老师,把读书的种子从小播撒在学生的心田,把读书的习惯培养于青春少年,真是一件让孩子们终身受益的大事。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所以,在阅读的同时,我也开始了写作。记录自己的备课经过,反思自己的课堂得失,写下班级的教育故事,收集生活的日常点滴……三年来,我写了五十多万字。今年暑假,我把一部分文稿整理出来,删改、润色、校对,准备集结成册,以《老班有话》为书名,印制出来,算是对这三年工作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新三年工作的一种开启。

      梳理我的教育成长经历,我发现,我一直在阅读,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实践,一直在反思,也一直在成长。

      我们初中语文有篇课文叫《愚公移山》,这是一篇寓言,说愚公年且90,还想着带领孩子们,铲平太行,王屋两座山。我想,我刚年过45岁,重新开始用心做教育,搞教学,应该还来得及吧。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可以老,梦想却要永远年轻。我希望,有更多有梦想的老师能够和我一道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我们在语文星辉斑斓的天空里放歌。

      一路阅读,一路成长,在语文的世界里,我愿做一个永远的“追梦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925期【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