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读后感

        长沙市芙蓉区实验小学 张新蔚

智能革命

  【摘要】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普及应用,教育将会迎来“人机共教”的新格局,教师角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面临着转型。未来教师不是存在于未来世界或虚幻想象中的教师,而是要成为读懂学生、重组课程、塑造品格、陶冶情感、联结世界的“大先生”,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欢迎吐槽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数据;挑战;未来教师

【缘起】

    7月开启了快乐的暑假,感谢学校组织我们开展了“内涵强师”行动,让我们参与好书共读。有幸我选择了《智能革命》这一本书。该书是由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所写。

【简介】

    大数据是智能社会运转的根本动力和燃料。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公司,由于对数据资源的获取和使用类似深度学习的商业模式,也与大数据—深度学习—提取模式—创造用户价值这一研发文化相匹配,使其天然具备了人工智能的基因。书中通过对“百度大脑”的解析,从硬件集群、计算能力、大数据资源、人工智能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智能化的基本标准,并且从制造业升级、金融革新、无人驾驶、管理革命、智能生活等多个维度,描绘即将到来的智能社会,反思人类即将面临的种种挑战。

    “人工智能”正式写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折射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中的重要性。本书内容涵盖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领域,刻画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场景和商业模式,对我国各行各业应对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和借鉴。

本书的主要章节

【思考】

    感谢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做的开拓性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感谢李彦宏的这本《智能革命》,让我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生活场景有了全景式的认识和感知。未来已来,我们要去快速适应这个环境变化,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学习,让自己变得更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变得不可替代。其实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同步看了一本之前就买的《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身边也有朋友在公众号中用到图灵机器人互动回答。在这些体验中,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机器强大的学习精神。机器不知疲劳日夜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神经网络系统,变得越来越像人类。而且机器的学习还有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是特别讲究场景学习,比如我的汽车的照明系统,进车库稍微有点光线暗淡就会自动开灯,在阳光下会自动关灯;还有就是车辆的雨刮器,在自动模式下当它感受到雨量的密度和大小的时候,会自动启动和关闭,这些功能都大大的帮助了我们,而且形成了机器本身的记忆。我还看了书中推荐的带有科幻色彩的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her》,电脑操作系统还可以与人谈恋爱,有感情需求,而且还会自我学习。虽然谈恋爱不大靠谱,但是可以陪伴孩子和老人,现在很多教孩子讲故事、学习英语等等的产品都已经问世。十年前看过电影《Two Century》也叫《机器管家》,那时候看觉得离现实还蛮远,现在已经越来越近了。我的智能手机上的“小度”语音识别能力超强,可以直接帮我打开我需要的APP,同时执行我的口令,特别的方便。另外用百度识图的强大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的物种、二维码,特别是强大的人脸识别来判断性格,很好玩同时也有那么几分准确。

  【延伸】

    正因为时代的变迁,机器学习的强大,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普及应用,联系教师本身来说,教育将会迎来“人机共教”的新格局,教师角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面临着转型。第一,知识取向的教学可能会被技术所取代。很多时候当我们不清楚一个知识的时候习惯会去查找“度娘”,因为这里有最优质的资源。第二,信息时代谁学得更快,谁就是老师。 “专家”和“新手”之间的距离被不断缩小,后来居上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常态。第三,“知识就是力量”将被改写。知识将不再是唯一的力量,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力量,创造力、想象力、价值观、个人品质等将重获生机,在教育中拥有与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

    正因为这些改变,未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成为读懂学生的分析师。一方面,教师要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借助学习分析、知识图谱、数字画像等技术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洞察学生的认知特征、优势潜能和学习偏好,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方案。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非认知状态,包括动机、情绪、习惯、品质、价值观等,这些是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的非认知特征分析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优秀的教师往往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学生相互连接之中,通过身教和垂范影响学生的成长。

    其次,未来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创设者。一方面,合理突破固定的教材章节,以大概念为核心进行单元任务设计,突出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用完整的课程育完整的人,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建设主题课程,弥合分科教学的不足,引导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探索中获得真正的本领。

  第三,未来教师将从“经师”转向“人师”,更加注重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引领,成为塑造学生品格的工程师。

  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教师做很多工作,但它无法代替教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所以未来教师不一定是无所不知的知识权威,但一定是充满爱心的引导者和陪伴者,一定是学生精神成长和情感发展的领路人。

未来可期

  陶行知认为,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未来,随着课程主题的不同,学习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社区、科技馆和高新技术企业,甚至去不同城市游学,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教学的提供者不仅是教师,也可能是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等,任何有专长的人都能成为“教师”。这启示我们,未来教师要把目光从狭小的教室转向广阔的世界,挖掘外部社会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引向学生。

  未来已经扑面而来,你准备好了吗?


【参考文献】

[中]曹培杰:未来教师的5个画像(2020)

[中]李彦宏: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


                              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

芙蓉区实验小学欢迎您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