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糊弄祖宗,祖宗知道吗?

文/其时未央

一杯茶,一对烛,一盘果,一束花。不要九百八,也不要八百八,只要100块,100块钱给您服务到家。其他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单点,另外收费,还有优惠。

你以为这是哪个饭店吗?错,这是某公墓推出的代祭套餐。客户可以不必到场, 公墓提供全方位服务及远程录像。

近年来,代替祭祀的服务开始在各地悄然出现,尤其是遇上清明节中元节,生意相当火爆。可在网上却引发的大家的诟病。如此流于形式的祭祀,分明是糊弄祖宗嘛。

你可不要以为“糊弄祖宗”这事,是今人发明的。中华文明几千年,糊弄祖宗,那也算是源远流长。今天我就给大家梳理一下,在中国传统丧葬习俗的变迁中所出现的各种有趣的现象。

中庸有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意思是说对待死去的人,要像对待活着的人一样。这才是孝的最高境界。

儒家文化把丧葬和祭祀解释得很通透。我们最早从事祭祀活动,起源于这种朴素的死亡观。我们对死者所做的一切行为,都不过是对于生者的延续。

事死如事生的观念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所体现。当然,这个时候发掘出墓葬的随葬品,还是很真诚的。出土的一些石器、玉器、骨器等,主要是死者生前所使用过的一些器具。既然活着的时候用惯了,那么死了之后就带到地下接着用,是很符合事死如事生的思维的。

商周是我国青铜器灿烂的时期。尤其是商代的青铜器,非常的精美大气,最典型的代表,大家中学历史课本都学过的后母戊鼎。青铜是一种铜锡铅的合金,在当时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金属。刚做好的青铜器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灰头土脸的样子,而是金灿灿的,所以青铜又叫吉金。因此,先秦文献中,如果看到天子赐某人多少金,指的其实是青铜。用这种贵重金属做出来的商代许多的青铜器,其实都是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礼器,主要用来祭祀。对祖先的重视由此可见。

图片发自App

可这种情况到了东周就有所变化。东周的青铜器少有精品,开始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小。有的鼎足细的你都觉得它无法支撑自己的重量。当然,这种偷工减料是有缘由的。东周天下分裂,社会动荡,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不得不糊弄。

西汉盛行厚葬的风俗,所以西汉墓的随葬品都非常的丰富。比如震惊天下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包括衣服在内的各种丝织品,各类珍贵书籍,墓主人的妆奁首饰,所吃食物,甚至在刚发掘的时候,还能看到成型的藕片,可谓涵盖了生活需要的方方面面。

但到了东汉,情况又开始急转直下。真诚不再,套路开始。东汉墓当中开始出现一种专门烧制用来作为随葬品的冥器。你会看到各种袖珍模拟的陶楼、陶仓、陶灶,甚至是猪圈,看起来特别像今天小朋友们玩儿的仿真玩具一样。大概一本书那么大的灶台面儿上,被细心的雕刻了锅碗瓢勺,哦,眼神好的话,还能看到一盘鱼。一扎高的陶仓上面,可以写上四个字儿“粟米万石”。怎么看这些东西都像来自小人国,自然不可能是实用器。至于祖宗在下面用不用得了,可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意思到了。


图片发自App

除了偷工减料之外,对祖宗的“糊弄”还包括极度夸张。买地券就是很好的证明。买地券最早出现在东汉,唐宋以后普及,本来是一种生者为死者买地的凭证。买地券上文字内容主要是申明此地多大,花多少钱买的,归墓主某某所有。算是给祖宗带上份地契,省得到了下面跟邻居们起土地纠纷。早期的个别地券还会注意到符合一下当时的物价水平,但后来大部分所记载的钱数和土地面积, 水分大得简直堪比放卫星。说土地动不动就是“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大的无边无际。说钱数,就是“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买地的见证人,不是东王公,就是西王母。赤裸裸的土豪范,可就是不知道,张家和李家的祖宗都各自拿着这样的地券在下面相见,该怎么划分势力范围。

如果你以为只是这样,就算到了极致。那你可太天真了。宋代以后又兴起了新的糊弄方法——纸扎。由于其质优价廉的特点,一直沿用至今。今天随便逛逛丧葬用品店,能看到锡箔纸做的金山银山摇钱树,你别说,明晃晃的还挺耀眼的。不仅有别墅豪车,还配有女仆司机。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也少不了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印有阎罗王头像的冥国银行纸币,面额一般都是十万百万。就是不知道这么个印法,下面会不会通货膨胀?


图片发自App

要论起经济实惠,互联网时代更出奇招。只要打开网页,鼠标点一点,立刻就有鲜花蜡烛摆上来,这样的网上祭奠会不会成为以后的时尚。我猜,祖宗应该能收到吧,毕竟都给烧了纸糊的电脑呢。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其实东西糊不糊弄,并不要紧。关键是缅怀先人,不要糊弄自己的心。

作者简介:其时未央,有书智库签约作者。用心中眼,观人观己观世界。用手中笔,写情写事写本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这么糊弄祖宗,祖宗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