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余华的《活着》对很多人而言都并不陌生,今天重拾了这本书,压抑的很久的心仿佛忽然有了个寄托的地方。不管生活待你如何,活着,就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了。

  余华先生的书看的并不多《活着》是一,再一本就是《许三观卖血记》,苦难中带着点温情大概是二者的共同点吧,但对我来说,前者让我有窒息感,后者给我的是释然,但尽管如此,还是更加青睐《活着》这一本。当我翻着书,感受着余下的纸张变得越来越薄时,内心也变得越来越急切,想要迫不及待的翻完它,然后写点什么,抒发一下心里的郁结,或者泼洒心里的一腔热血。或许是因为一气呵成的看完这本书,中间没有任何停顿的缘故,看着书的思路变得格外的明晰,知道结局必定是福贵孑然一身。但即使预见了结局,过程还是让我犹如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偶而有笑,但哭仍占了绝大多数。很难想到作者不动声色的就将我们领进了他一手描绘的这个世界中:福贵最初的荒诞,嫖赌双全,但浪子回头;家珍挺着孕肚坐上了父亲带过来的轿子,但生了有庆之后重新回归;有庆跑步得了第一名,甚至有体育老师看中他;凤霞嫁给了爱着她的二喜……在很多瞬间,他给了我们温情,但随之其后的,是他用冰冷的笔触讲这些温情逐一击破,他们在这些温情后很快死去,未曾给我们一丁点儿防备,只留下我们错愕,然后悲痛。

  整本书最喜欢有庆,但他确实这本书最早离我而去的。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一下子戳中了我的泪点,猝不及防。总觉得很喜欢羊,舍不得羊的稚嫩少年,总是跑在上学路上赶时间的活力少年,为了姐姐不愿意上学的,被父亲打也无畏的骨气少年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就将化为一抔黃土,悲凉,悲凉。从有庆开始,灾难便未曾停止,温情,短暂的不能更短暂,只有苦痛,长长久久。很钦佩作者将中国过去几十年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写进了福贵的一生中,很现实,直抵人心,即使看的无法喘息也深深的被吸引着继续向前,这大概就是余华的力量吧。美国西雅图时报的评论用一句很简单的话描绘了余华的风格“余华没有煽情”,简洁而有力,无从辩驳。

  我是个对生命的长度特别没有追求的人,活着,最初给我的印象颇有写苟延残喘的味道。我一贯觉得人的出生无法决定,但死却是可以一手掌控的,在活着没有任何追求,心无牵挂的情况下,死亡就是最好的解脱,但这本书与我的不那么成熟的思想正好相悖。我还能清楚的记起看完这本书时拿着书微微颤抖的自己的手,以及疯狂跳动的自己的心。“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是作者在不同的两篇自序中写下的文字,这大概就是福贵在历经诸多的苦难,还能用平淡的口吻叙述自己凄惨一生的最好的理由了吧,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我始终相信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残忍的,你所见的别人的幸福或许并不如你所见,你以为的自己的不幸也未必就如你所想的那般不幸,无论当下你所经历的是幸福,还是苦难,只要继续活着,他们终将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于无形,活着的价值,对活着这个词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福贵是这样活着的,老牛福贵也是这样活着的。

  只有,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