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

      当我读完吴军老师《具体生活》这本书中关于阅读的内容时,我的豆瓣书单从两百多本噌噌地涨到了三百多本,让我既有学海无涯的感叹,又有迫不及待乘风破浪的激情。紧接着,我听了吴军老师的新书分享会,听他讲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阅读和阅读什么。 我试着阅读了他所列书单上的其中几本书,又get到了新的乐趣。于是,我便想记录一下自己对阅读这件事的一些感受。

      我大约是从初中开始读课外书的,初中时读杂志、青春文学,如《女生日记》,《青少年文汇》、《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要忧伤 》。高中时读《创新作文》、《阮玲玉传记》、《世界未解之谜》,读过的名著屈指可数。 大学时读小说和部分诗词,如《你好,旧时光》、《薇薇一笑很倾城》、《穗子物语》、《人生若只如初见》,名著一本都没读。毕业后,我读书的类型开始逐渐变多,选书的要求也更偏向于思想性,如《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内向者心理学》、《在生拐角处》,《优秀的绵羊》等等。

      以上,是我自发读书的基本脉络,我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感受。

      首先,阅读力和理解力需要积累,因此阅读要趁早,最好有人引导。吴军老师说阅读是获取认知的捷径,读别人总结的知识,能少走许多弯路。我阅读习惯的养成开始得晚,又缺乏有效的引导,于是没能用正确的姿势启动阅读的捷径功能,生活上两眼一抹黑,脑海中空空如也,手忙脚乱,结果可想而知。年少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大量阅读,再用一定的方式加以引导,就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及判断力,遇事不乱,自信也就容易养成。在小戏骨《白蛇传》中扮演许仙的小朋友周芷莹,她的阅读习惯养成就比较早,我看过她的一些采访及临场发挥的节目,无论是理解力,沟通力,还是表达力、总结力,相比同龄的孩子都更好。早阅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大量的时间做深度阅读,也不必在意是否实用,很多大人的理解力未必有孩子深刻,又忙于应付生活,阅读常常很浮躁,更别提深度阅读了。

    其次,阅读要保证多样性,防止狭隘。阅读的多样性打开我们的眼界,帮助我们分辨真伪,调整心态,完善自己。我大学毕业前的阅读范围仅仅集中在文学上,而且是没有被历史检验过的当代文学,它们的内容大同小异,写恋爱那点事,内容以表达情绪为主,思想性差一点。随着阅读力的提升,我们应该读不同题材,不同深度的书籍,这样思维才不会狭隘。吴军老师说,只爱读霸道总裁故事的人会对真实世界形成一个错误的认知。我曾经也在网上看到过一则新闻,说一个看多了穿越网文的女生躺在她家卫生间的地板上,试图穿越。我年少的时候不懂多读多好的道理,不爱学理科,就不想把它弄懂,说文科学这个有什么用呀。后来,我读了吴军老师的书,才发现数学、物理的确有它的魅力所在,我开始后悔年轻时轻易就放弃了认识世界的机会,而没有迎难而上。美国的大学教育以其培养出量多质好的人才为世界所称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识教育,本科生要修不同学科的课程,研究生阶段才进行专业性的培养,我认为这也是阅读多样性的一种体现,足够多样的积淀,眼界打开了,将来也就有足够的能力和心态去应对未知的世界了。

      第三,阅读帮助写作。我小时候不会写作文,学生时代写作文基本靠仿造,写来写去就是妈妈省吃俭用和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我对自己挤牙膏般的写作水平感到绝望,于是在小学五年级时主动要求上暑假写作班,然而并没有用。我在暑假写作班唯一学会的就是,把那里摘抄的好句段搬到学校作文中去,本质上换汤不换药。当我开始阅读之后,我的作文水平在形式上稍微有所提升,不再矫揉造作编造一件难忘的事,但转而又开始胡乱抒情,喜欢用纸醉金迷这样的词语来故作深沉。而且,在学校作文的影响下,我又开始形式主义,有一个总述的开头,中间段举例,最后一段总结拔高。后来,当我阅读了更多的书籍以后,我发现造成写作困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阅读量不够,当一个人的阅读量足够多时,他的观点就会很清晰,表达力和观察力也会随之变得更加生动和准确。因此,写作能力提升的其中一个条件必然是有大量的阅读作为积累,普通人如此,作家也是如此。

    第四,阅读与思考并重。大量阅读,多样阅读,深度阅读的最后落脚点都是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知,我认为这是阅读最重要的意义。微博上常常上演吃瓜群众被打脸,热点事件忽左忽右不断反转的闹剧,这种现象反映出许多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性偏听偏信。谣言的传播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看上去像那么一回事的说法,细节和逻辑其实经不起推敲,只看你有没有能力分辨它。经常思考,阅读才能常读常新。我给自己的阅读计划里安排了逻辑学的内容,也是希望自己能学会更好地思考和分辨,而不至于被纷繁复杂,刻意伪装的信息所欺骗。

      以上感受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开卷有益。我想,读了万卷书,将来有机会时才能更好地行万里路,心态也将大不相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