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7

      今天读了一段自迟到看教育文化的片段, 收获良多 ! 提到迟到,尤其是学生的迟到,它是教育生活中的一部分, 教师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就像试纸,很快就能检测出不同教育行为背后的价值含量 。

      文中举了两个例子 , 第一个例子是学生迟到,校长当着参观的老师面大声呵斥迟到的学生 。  不管学校把理念提炼的多好,把文化布置的多妙 ,只要无法把它们融化到日常的教育行为中,它离最好的教育的距离 还是很远的 。

      第二个例子, 是七年级的一个新接班的老师,开宗明义的告诉学生,早读课偶尔迟到没关系,关键是早餐要吃好,注意路上安全,但第一节课不允许迟到 。 好景不长,其中考试后班上成绩落后 。 受年级段长的批评 ,班级纪律松散 。 作为班主任老师 在班上宣布早上不许迟到,若迟到,须站在后面黑板前听课。 不幸的是,接连几周都有两三个学生迟到 , 而且整个上午站着上课。 原本是希望惩罚的学生能够引以为戒,不再迟到 。恰恰相反, 这些学生特别期待看到别的同学迟到 ,这样他们就很兴奋 ,就会揭发其他人也要站在后面 。这位班主任老师前后迥然不同的做法,折射出当下教育文化生态普遍存在的问题 。 一是教育的随意性。  二是教育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即没有了对他人情感及感受的尊重和关心。这位老师的惩罚性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之间相互揭发,对他人的不幸,幸灾乐祸, 丝毫体现不出让学生在班集体中互相悦纳,共同合作的精神 。惩罚这一教育行为,不仅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 而且极大阻碍了美好人性的成长 。

      这两种迟到归结为一点,即当下许多的教育文化,绝非像有些人所理解的,“没有任何约束,放任自由”。 就迟到而言,所谓目中有人至少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在有稳定规则的前提下,对迟到学生的教育行为应具有教育性。二是采取让学生认同的教育行为,比如制定惩罚迟到学生的措施 ,让学生参与讨论,共同制定出来等等 。

      学校是一个讲爱的地方,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和爱的示范。善待迟到的同学,表达的是对身边的人,真正的爱和包容 。 用我自己孩子的亲身经历,我想说善待迟到的孩子 , 特别是课业繁重的初高中的学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