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最美的湖,据说能在其中看到前世来生

文中的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推荐阅读:

当我们向往拉萨时,向往的究竟是什么?

念青唐古拉和纳木措,关于神山圣湖和星空的永恒之思

羊卓雍措

刚开始旅行的时候,每次出门前,都会看看目的地的风光照,脑海里存入一些美景,这样路途上才有所期待。

去济南前,在网上看到的大明湖是这样的:

去济南后,在大明湖边看到的大明湖是这样的:

去杭州前,在网上看到的西湖是这样的:

去杭州后,在西湖边看到的西湖是这样的:

去岳阳前,在网上看到的洞庭湖是这样的:

去岳阳后,在岳阳楼下看到的洞庭湖是这样的:

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照片就像女孩子的脸,见人前都要化化妆,摄影师个个是“化妆”高手,如画一样的美景只存在于P过后的照片和想象中。

后来又去三个地方看了三座湖,竟与照片不相上下,甚至更美,“纯素颜”的风光大片,才是超凡脱俗的美。

它们是——

新疆的喀纳斯:

云南的泸沽湖:

以及今天要重点分享给大家的——西藏的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位于山南。

在前几篇文章中,带大家转过了西藏的省会拉萨、“江南”林芝,今天去往的是夹在这两个地级市中间之南的山南,这是西藏之旅的最后一个地区,而在藏族历史上,这里诞生了诸多“第一”:第一位赞普——聂赤赞布,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第一块农田——萨日索当,第一部经书——邦贡恰加,第一部藏戏——巴嘎布……这里是雅砻文化的发祥地,是西藏古文明的摇篮,也是松赞干布一统雪域各部的出发点。

羊卓雍措在浪卡子县,距拉萨仅70公里,是山南之行的最后一站,但它是整个西藏之行的最美一站,最让人惊艳。

在“新疆”一文中,我曾说喀纳斯湖是“一池颜料,半山色盘”,因为在那之前我没有见过颜色如此饱和的湖水,当时一下子取代了我心目中的湖景No.1——泸沽湖。看到羊卓雍措后,又一次刷新了湖景“琅琊榜”:第一名,羊卓雍措;第二名,喀纳斯;第三名,泸沽湖。

与羊卓雍措相比,同样是绿色,喀纳斯这盘“颜料”像是掺了水!

现在看到的这几张照片是我们乘车爬至海拔近5000米的观景台拍摄的,一下车,所有人都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随着相机的“咔咔”声,一句句“太美了”不绝于耳。

然而,“太美了”三个字实在有些空洞无力,面对这样的绝景,任何形容词都显得苍白:如碧玉之绿?它有时蓝过晴天;如宝石之蓝,它有时绿过翡翠;如珊瑚之彩?珊瑚何能漫山耀眼;如玛瑙之艳?玛瑙何能遍野连绵......

佛说:动念即乖,开口便错。

于是,只能用发呆表达赞叹......

观景台不大,长廊边挤满了拍照的游客,不时能看到成群结队的老外,他们慕名远到而来,大概羊卓雍措在世界美景中也享有盛誉吧。

观景台逗留许久,司机催促:“我们下去湖边看看,那儿更美。”一行人依依不舍地上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下,路上也不忘拉下车窗,在尽可能多的角度拍下倩影。

满怀期待地来到山下湖边,发现司机说谎了,但我们并没有失望,近处看,羊卓雍措没有“更美”,而是美的不一样。

近处的羊卓雍措,没有了浓艳的绿衣,变成了清澈的明镜,蓝天白云青山皆倒映在湖中。正是:俯瞰是翡翠,平观是明镜,低头是晴空,举目犹湖中。

顺着湖面往远处望去,山脚有一条极细但明显的绿线,当一辆客船缓缓驶近,神奇的现象出现了:那条蓝线紧跟在船后铺展开来,荡出披风般的涟漪,如砚中之绿墨晕染,如朗空之巨鹰徘徊,如晴夜之流星弥漫,如寰宇之幕布渐开......

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湖水呈现出迥异的颜色,这是光和水的化学碰撞,是天和湖的遥相呼应,碰撞呼应出的是景和心的灵犀相通——美景中的心灵也变得平和美好了。

(拍风景的摄影师也是取景器中的风景)

原谅我在仅仅提了一下羊卓雍措的位置之后,马山一番“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溢美之词,因为我想不论是谁,看到这样的美,对神圣的敬仰和对传说的猎奇都会退居其次。

而不论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它依然很神圣,且充满故事。

羊卓雍措,藏语,意为“上面牧场的碧玉湖”,因为湖面像珊瑚枝一般插入周边山体,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我在景观石上看到这个汉语名称后,一度有些失望,“羊卓雍措”四个字透出的神秘气息荡然无存,跟“羊”无关,跟“卓越”无关,跟“雍容”也无关,仅仅只是平庸的“上面”、“牧场”、“碧玉”、“湖”。

(前往羊湖途中一直在盘山公路上行进,山上虽无茂林修竹,但颜色分明,更衬出湖水的魅力)

如果这么美的湖在内地,那古代的文人骚客一定会“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也要起一个漂亮的名字,而在西藏,因为它在高原牧区,颜色是绿色,藏民们就朴实地叫它“上面牧场的碧玉湖”。就像藏民们把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叫“雪的故乡”,把世界级的雅鲁藏布叫“高山流下的雪水”......

转念一想,又觉合理:只有那些不得不竞争的事物才需要一个漂亮的名称来标榜,已经是万物之上的世界之最,叫什么,重要吗?

你即便记不住羊卓雍措是什么意思,但是你已经知道了它有世界级的美。

和之前介绍给大家的纳木措一样,羊卓雍措也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另一座是玛旁雍措)。虔诚的信徒每年都会转湖一圈,花费约一个月,行程700多公里,他们相信这样做佛会保佑一年的吉祥如意。

(湖边山头的玛尼堆上披满了哈达)

藏族人将羊卓雍措奉为藏区的女护法神,传说中它是龙女的化身,名叫“多杰盖吉佐”,拥有强大的神力。

此外,据说羊卓雍措还可以帮助僧团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喇嘛过世后,高僧们通过在羊卓雍错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物,便可从湖中看出指示灵童所在的影像。

美丽又神圣的羊湖之旅到此结束,但山南的美景才刚刚开始。

看过了圣湖,接下来跟我去看看神湖。

拉姆拉措

有人说西藏有三大圣湖,但只有一个神湖,那就是拉姆拉措。

也有人说西藏有很多神湖,但其中最神奇的莫过于拉姆拉措。

西藏那么多神山圣湖,为什么藏民对拉姆拉措“情有独钟”?

拉姆拉措的神奇,首先在于人迹罕至。

圣湖如纳木措和羊卓雍措,你可以远观,也可以近看,甚至可以捧起一鞠湖水感受一下温度,而拉姆拉措,藏于雪域腹地,不大的湖面被众山包围,犹如被莲花捧起来的神湖,除了有着特殊使命的圣僧,一般人是到不了湖岸的。

拉姆拉措的神奇,其次在于特殊“使命”。

拉姆拉措在藏传佛教转世制度中有着特殊的“使命”:每次寻访达赖和班禅的转世灵童前,僧团们都要到此观湖卜相,神湖会显示灵童所在方位,僧团据此派人寻找下一任宗教领袖。每一位达赖喇嘛在一生中都会来神湖朝拜一次。

拉姆拉措的神奇,再次在于神秘幻象。

“拉姆拉措”意为“天女之魂湖”,每年藏历四至六月,许多信徒来此朝圣,据说其中有缘之人可从湖水中看到自己的前世来生,神湖成为了无数善男信女探求自己命运的宝镜。

司机师傅在讲到这个传说的时候颇为神秘地说,他以前拉的游客中就有看到幻象的人,但他不是佛教徒,宁可相信那是高反产生的幻觉。

作为普通游客,在这里看到幻象的概率极低,患上高反的概率却极高。

从进入景区大门后,一路都在爬坡,到山顶停车场的时候,海拔已经达到了5180米,这里烈风呼啸,雪峰近在咫尺,可离观湖点还有100多米的高度,需要徒步爬上去。

同行的一些老年人自觉高反来袭、体力不支,就没有往上爬,一些年轻人也感到了高反,却不甘心放弃,面色苍白、举步维艰地缓缓上爬,200多米的路程,来回整整爬了4个小时!

容易高反的人别说在高海拔地区爬山,就是静待着也不能时间过长,果然从拉姆拉措回到宾馆后,很多人嘴唇发白,饭都吃不下。

我虽然没有出现严重高反症状,但明显感觉脑袋发晕、心跳加速,气喘很急,爬几米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一个面色黢黑的小伙子像岩羊一样从我身边一窜而上,如履平地,不过最让我佩服的还是一位年过六旬的大妈,她爬到顶端后稍作休息,就拿出手机摆pose拍照,下山的时候一些同时开始爬的年轻人还在上山的路上挣扎......

下山时,那个小伙子又像岩羊一样从我身边蹿下,在一众“蜗牛”中宛如一道闪电......下山后,又碰到了他,他是本地人,带队来玩,爬这样的山对他来说稀松平常。

(一开始上山的路上有河流为伴,山色青葱)

(后来海拔越高,山色荒芜,雪峰渐显)

(徒步爬行中回望停车场,可见到处处经幡和不远处的雪峰)

(再往上爬,脚底也成了雪峰)

(终于来到了观湖山巅,海拔5330米,每一个爬上来的人都很兴奋,大概是人生的一次壮举)

(观景的地方不大,有几座玛尼堆和经幡,两侧是高耸尖锐的山峰)

(山的另一侧就是拉姆拉措神湖,犹如一面宝镜镶嵌在群峰之中)

下山时,遇到了一群羊,觉得很可爱,也贴在这里。

桑耶寺

上文中提到山南是西藏古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多个藏族“第一”,下面将要展示给大家的桑耶寺,就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

这座寺庙位于扎囊县的桑耶镇,寺外就是极具生活气息的商业街。

桑耶寺建于公元八世纪中叶,是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印度佛学家静命和莲花生大师共同修建的一座寺庙。其建筑布局按照佛教宇宙观的形式,中心主殿代表须弥山,糅合了汉、藏、印度民族的建筑风格,四周的四个佛殿及配套两小殿分别代表四大洲和八小洲,其间还建有太阳殿、月亮殿以及红、黑、绿、白四座塔。

整座寺院布局有致,庄严规整。

(桑耶寺的正门)

中心大殿叫“乌孜大殿”,站在代表“八小洲”的小殿望去,十分壮丽大方。

大殿的廊道里绘满有各种壁画,除了常见的宗教绘画,其中还有著名的“西藏史”壁画,画中描绘了远古传说中罗刹女与神猴结合繁衍藏族的故事,这一传说的发生地就在山南地区。

桑耶寺又被称为“三样寺”,是因为乌孜大殿分为三层,底层是藏族建筑风格,中层是汉族建筑风格,上层是印度建筑风格,各层的壁画和塑像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这种藏、汉、印合壁的建筑格调,在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乌孜大殿对面有一座格古康,意为展佛殿,每年藏历一月五日和五月十六日,释迦牟尼的巨幅绣像会被挂在格古康的高墙上,供人们顶礼,是谓展佛。

大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矗立着称为“强白林”、“达真林”、“强巴林”、“桑吉林”的四座佛殿,代表四大洲,它们之间又有红、白、黑、绿四塔,有人说代表四大护法,也有人说代表寂静、自在、愤怒和广大四种状态。藏区的塔大都是白塔,桑耶寺的佛塔倒是很新鲜。

(坐镇四角的红塔、白塔、黑塔、绿塔)

(寺中的绿地经过修整,造型美观,远处是雅鲁藏布江和扎玛山)

桑耶寺的全名叫“贝扎玛桑耶敏久伦吉白祖拉康”,译成汉语是“吉祥红岩思量无际不变顿成神殿”,这个名字实在太长,藏族人都记不住,那么“桑耶寺”又是怎么来的呢?

据传,寺院的建设花了13年之久,在初建时,赤松德赞急于知道建成后的景象,莲花生大师就从掌中变出了寺院的幻象,赤松德赞看后不禁惊呼“桑耶”,后来人们就把“桑耶”作为了寺名。

雄伟的桑耶寺让伟大的赤松德赞不禁“桑耶”,而路上的我们也被偶遇的奇观惊到“桑耶”。

奇观

第一个奇观是江河汇流。

从林芝前往山南的路上,经过了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林芝的母亲河“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在此汇合,雅江在几千公里的跋涉中携沙带泥,水流缓慢而浑浊,尼洋河轻装上路,清澈而湍急,于是,汇流处一清一浊,泾渭分明,一水两色,蔚为奇观。

第二个奇观是卧龙奇石。

在米林县的卧龙镇,雅江江水常年冲刷当地的礁石,形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大象、猴子、孔雀、宝塔......枯水时期,各样的礁石露出水面,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三个奇观是突兀秋色。

秋天本来是多彩的,红、黄、绿等颜色怎么招摇都不过分,但若是一片纯色中突然出现一点不同的颜色,就让人觉得很神奇,比如:

好几颗树都是淡绿色,唯独左边这颗黄得鹤立鸡群:

雅江的小洲上,一片浅绿中掺杂了一抹耀眼的火红:

光秃秃的山腰上,大多数树都响应秋天变黄了,唯独几颗“吊车尾”还“刚在那”:

还有下面这个:树好像自发形成了通道,欢迎车辆通过,一路上见到了好多这样的树,其实都是来来往往的大卡车刮出来的。

第四个奇观是高原生灵。

去拉姆拉措的路上遇到了好些个藏獒,同行的一个大叔看到藏獒忍不住赞叹“真大”,确实,侧着看,像雄狮一样。

只是,被训来和游客拍照,非常温驯,与传说中好斗的“战神”形象很不符合。

拉姆拉错山顶遇到的两只小羊,应该是心有灵犀的双胞胎吧,吃草的姿势都一模一样:

再会!

山南之行,是这趟西藏之旅的终点,从羊卓雍措回拉萨的路上,我摇下车窗,伸出手臂,沐浴在阳光下,让风从指尖穿过。

我们行进在山水之间的马路上,远方是白墙红顶的藏式佛寺,更远方是明媚的蓝天白云,高原的天路、浓郁的藏香、明媚的颜色,还有彪悍的雪山峡谷、绝美的林海圣湖,这就是西藏留在我心里的印痕。

记得在朗县的一个小村里碰到一位小卓玛,看着我笑,我跟她打招呼,她说了一堆我听不懂的话,而当我端起相机的时候,她配合地摆出了下面的姿势,拍完照,她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我们语言不通,却有法交流,因为我们都觉得好奇和新鲜,都有满满的善意。

旅行也是一样,只要你抱着好奇和善意,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收到微笑和阳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藏最美的湖,据说能在其中看到前世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