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的教育能与大城市看齐吗?


介绍四健会的历史和作用之前,我想先和你讨论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在农村或者小城市,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都不如中心城市,那么怎么能让那里的学生到高中毕业时,不至于和大城市里学习的孩子相差太大呢?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办法,比如国家的投资、政策倾斜,包括师资的流动和支援等等。但你也会发现,这些做法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想要让乡村和小城市的教育成果向大城市看齐,这件事从来就没有办成过。原因很简单,偏远地区小城镇的硬件条件、教师条件、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永远没法和中心城市相比。

即使国家投资,小地方有了长足发展,但中心城市仍然会走到前面去。国内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就是这种情况。现在一个小县城的中学大楼,可能比三十年前北京最好的中学的教学楼还漂亮,但是两种学校的差距一点没有缩小。

而且,即使某个边远地区的青年付出了常人三倍的努力,考上北京上海的名牌大学,结果又怎么样呢?在大学其实也会看你的中学出身,比如不少清华毕业生会讲,我是四中毕业进清华的,我是人大附中的,以表示自己根正苗红。我在上海的一些名牌大学,也见到过这种现象。

除了偏见的因素,这种鄙视链实际上也反应出了在分数之外,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提供的教育还是有很大差别。如果你要考察视野、科学素养和领导力这些要素,大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往往有巨大的优势。

有些人在一线城市生活,哪怕过得再苦也不愿意离开;因为他们很清楚,相比在大城市里生活,小地方出身的孩子有一个很难弥补的短板,就是见识不足,目光不够长远,以至于走不出贫困的怪圈。所以为了孩子,自己再苦也要熬下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来自【房爸爸】子安老师的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地方的教育能与大城市看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