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闭关禅修是什么体验?

这篇文章是我2021年十一去禅修时的记录,回顾和重新整理发布的过程,对我自己又是一个清理和净化。这篇文章有些长,但我相信如果你能看完,一定会有所触动。

缘起

大概三年前,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是奶牛Denny写他去10日内观的体验,我当时看完很受冲击,觉得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体验一次。现在回头看,我那时对于密集的禅修内观有很多期待,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十天,像文章作者那样,带来一个认知上的突飞猛进。

后来,我看到短期之内没有去参加密集内观的条件,心理上也没准备好,于是就从平时的内观冥想练习开始做起,逐渐也有了一些类似的体验,也对自己和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再回头看那个帖子,我就有一种很熟悉和平常的感觉了。

后来随着日常冥想,我慢慢把密集禅修看得更加平常了,我也没有了那么多的期待。这次去参加七日内观,更多是出于体验的心理,想看看密集禅修和平时的冥想到底有什么区别。现在我觉得,在放下了很多期待之后再去参加,对我来说是更合适的机缘。

日程

这7天是这样安排的:早上5:00起,晚上9点回房间。中间大概打坐6、7个小时,行禅4小时。每天两顿饭,过午不食。早中晚各有约一小时的休息/生活禅时间,修习的每个小时中间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坐禅行禅交替进行。

为了更多安住在内在,禅修者的电子产品都上交,也不能互相说话,唯一说话的机会,就是和法师一对一小参。如果想问问题,就写在小纸条上,每天晚上会有一个小时的答疑。

我参加的7日禅修内观和葛印卡10日内观略有不同,是内观体系里面不一样的分支。我参加的这个7日内观属于毗婆舍那四念处禅修,比较有名的老师是马哈西尊者。

坐禅

同样是内观,但马哈希体系里坐禅的方法和葛印卡体系的有所不同,葛印卡相当于止禅,以静定为目标,毗婆舍那是观禅,以观察为目标。但随着观察,自然也会更加静定。

坐禅的方法就是先把注意力锚定在呼吸上,然后给最显著的身心现象打标签,并观察它的变化。具体来说,比如如果没有什么杂念,那就关注呼吸的时腹部的起伏,如果有念头,就去观察念头的呈现和生灭,如果有身体的疼痛,就去观察疼痛。

这种方法相当于要拿一个探照灯,先去照出哪里是此刻最突出的身心现象,是身体还是头脑还是呼吸,然后再去观察它。因为要不停觉知内在的变化,所以这个方法练久了其实很累,但据我们法师说,这是最容易接近真相、获得智慧的坐禅方法。

说到累,还有一些小插曲。法师第一天就一直在跟我们强调,在这里密集禅修会很累。我当时想:难道闭关禅修不都会很累吗?毕竟要盘腿坐这么长时间。后来才听其他的营友说到,在这修习比葛印卡十日禅修要累很多,比如有人平时可以双盘一小时,但是在这里,散盘坐半个小时都觉得很困难。

法师小参时还问过我,为什么你第一次闭关禅修,就敢参加这么强度大的?我说,因为我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十日禅修报不上名,而且这个离家近。法师大笑。

行禅

行禅原理也类似,重点也是观察,区别是在动中观察。方法就是一边走,一边把注意力放在脚底的移动上,如果有念头飘过,就停下脚步,去观察你的念头是如何呈现的。

想要能观察到脚底的移动,通常要走的很慢,我大概十分钟走十几米。想到我前几年走路非常快,有人说香港中环是全世界走路最快的地方,我之前在香港上班的时候,每天都嫌路上的人走路太慢,我一路「超车」,在人群里穿梭。没想到现在成了十分钟走不出去二十米的人。

虽然很久也没走出去多远,但行禅其实很累,累的还是在「观察」的这颗心上。

生活禅

第三种练习,叫生活禅。刚到营地时,每人要抽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随机分配的生活禅内容,我抽到的是餐区摆放和打扫。我当时想:哦,生活禅就是干活,只是给干活起了一个禅意的名字。

后来听法师讲,才知道不是这么简单。法师经常说,坐禅和行禅在修行中占30%,剩下70%都是生活禅。生活禅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

虽然生活禅做的事看起来是干活,但是这个干活,和平时干活很不一样,就像行禅和平时走路也很不一样。平时比如走路,我们只关心什么时候能走到目的地,干活的时只关心什么时候能干完,或者清扫得干不干净。但是在生活禅中,和坐禅行禅一样,重要的是观察自己,觉知自己。比如刷饭盒,不是只关注是否刷干净,而是要觉知我当下的身心状态:我的手是怎么移动的?我是否对每一个举手投足有意识,还是已经做完了某个动作,才知道我刚刚不自觉地做了这个动作。

生活禅很有趣,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去尝试。比如可以抽出5分钟10分种,然后用这种方法在生活中「冥想」。在生活中,不管是洗脸刷牙、洗衣洗碗、做饭切菜,甚至打字搬砖时,都可以去尝试让动作慢下来,关注自己每一个细小的身体移动,和任何身心的感觉。

第一天:停不下的头脑

我不太懂得法师说的佛教的语言体系里的词,也不知道同样的词和我平时的理解是否一样。比如他说要观察念头的呈现,我就会想:我知道观察念头是什么,但观察念头的呈现是什么意思?又会想到法师前一天晚上说,我们这种禅修方法会特别特别累。我的确觉得挺累的,但是好像也没有他说的这么累,我又会想,是不是我练得不对?

虽然嘴上说着我没有那么累,但实际上,我一坐下打坐就睡觉,我本以为是因为起得早,和前几天睡的晚,所以需要补觉。但我也感到疑惑,因为我平时冥想就算再困也不至于这么能睡,后来我才发现,是行禅累的。行禅因为一直在走,所以不能睡,但又要一直观察自己,就很累,所以一坐下就不停瞌睡。

第二天:跌宕起伏

这一天的累度比前一天又增加了,坐着时后背疼、腿疼,依然一打坐就睡,而且我开始感到无聊了。下午莫名其妙出来了很多情绪,我感觉到很烦躁,没有什么理由的烦,还有委屈、生气等等。

老师说到了卸下盔甲。人在外面的世界,都给自己装上了一些盔甲和面具,内观是在不停地照见自己内在的样子,再逐渐把盔甲卸掉,露出真实的自己。我莫名其妙的各种情绪,好像也是当盔甲卸掉后,我允许它们跑出来的。

当我这样不断的观察,心里的那些贪嗔痴就显得很清晰。这时我会对自己有一些评价,会觉得我怎么这样啊,挺无奈的。但看到贪嗔痴,并不是让自己知道:原来我这么差劲,原来我真的不够好。而是当我真的能抽离开,去观察小我的贪嗔痴时,其实就没那么容易被这些小恶魔控制了。它可以存在,但是我可以不那么受到它影响。

这一天老师说,禅修不是给你增加知识,也不是让你应该再这样做再那样做,而是在做减法,是对身心的一个清扫。我感觉这些贪嗔痴,就好像是大扫除时发现的床底下的灰。看到它了,是好事。这种观察自己的内观法,就好像是打磨一块宝石。宝石通常是长在一块大石头里面的,我们就不停地磨啊磨,把外面的大石块都磨掉了,里面宝石美丽的部分才会显露出来。不停地去观察自己的身心,就是磨掉外面的石块的过程。

第三天:意外反转

早上,我的心情还可以。吃完早饭后,就突然非常的烦躁,特别无聊,而且身上各种疼:站着时腿疼,坐下时后背疼,坐禅结束后肩膀疼。再加上这两天轮到我做生活禅,于是整天基本没有什么小睡或者休息的时间,中间一度行禅到快哭了的感觉。我开始想:我干嘛要以龟速在这么一个屋子里来回走?这样的事有什么意义?真的是太无聊了,太烦了!

我在去禅修之前还在和人说,我也说不定中途就跑路了。但其实此刻,当我觉得很无聊,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时候,我却并没有真的想跑路。因为我清楚的看到,情绪是从我的身体内升起的,而我当下在做的事,只是情绪此刻找到的一个发泄点,或者一个「借口」,但不是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就算我真的跑路了,这个烦躁的感觉还是会在我的身体里。

当我看到即使我的身体跑出去了,心里的烦躁和无聊依然跑不出去时,我只想叹一口气,甚至会有点绝望。因为这种极度的烦躁并不是通过外在变化能够解决的,我能做的就只是继续观察它,因为如果越逃离,它来的越猛烈。我在这一天的行禅中,很长的时间都是暂停脚步,并在心里默念此刻的感受「烦躁烦躁,生气生气,无聊无聊,疼疼疼…」。

没想到中午就出现了一个小反转。本来早上生活禅刷锅时,我有一些排斥,因为我一直不喜欢洗碗。在抗拒中,我自然很难体会到,怎么一边做生活禅一边觉知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觉知手的移动,就只能一边刷,一边在心里面默念「移动,移动」。

午饭后,我又要刷饭盒。我一边很慢地用洗碗巾和饭盒接触,一边去感受手的动作。我看到玻璃饭盒越来越亮,变得非常透明时,突然有一种感觉,好像我和这个饭盒是平等的,我在让它的表面干净,它也在让我的心干净。这个瞬间让我有一点感动,同时也对老师说的打磨宝石、卸下盔甲更理解了:心和玻璃饭盒一样,越打磨,越减法,越透亮。

到了下午,又出现了一个变化。

我这几天一打坐就很困,而且昏沉打瞌睡时会有很多自我评判,比如会觉得:这太不应该了!每天坐这么长时间,但我一直在打瞌睡。真的这么累的话就应该去睡觉啊!但在禅堂不能躺着,也没法溜回房间睡觉,就只能坐着继续打瞌睡。我和困一直在对抗:我很不希望自己困,但并没有用,我依然很困;我想强撑但又撑不住;我想观察自己做不到。我感到很挫败。

这一天下午,我打坐时又困了。可我实在对抗不动了,就只能由它困吧。这次也不求观察到多深的想法多具体的感觉了,观察到困就可以了。于是我在每一次点头后,给自己打一个标签:困。结果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后,我就神奇的不困了。要知道我在前几天,几乎是每一次打坐必瞌睡,但在这样的半个小时后,我一直到晚上,竟然一次都没有瞌睡过。

而且我的心情突然也变得很好。大概是在不困了之后感到头脑清明,心情也跟着舒畅,上午的那些烦躁、无聊,甚至绝望,就都消失了。

我很深的感觉到:一切都是我的内在,外面没有任何人。这些情绪不是因为外在发生了什么而产生,我上午和下午所做的事、环境、周围的人没有出现一丁点儿变化,但我的内心却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变化。我也体会到,我不是我的情绪,我不是我的想法。我不必受它控制,而是可以观察它,看着它的起起落落。

第四天:渐入佳境

这一天的精神状态不错,我对观察也有了更多的体会。我看到头脑里的想法像电影一样,一幕接着一幕。当我被某个想法占据时,就好像这个想法在我脑海的「屏幕」里开着全屏。但当我观察到这一点时,我就可以选择去缩小这个窗口,把它放在屏幕的一角,这样我就可以不陷在这个想法里,它也没有那么容易影响到我,我可以站在外面像看戏一样地观察它。就好像在电脑上看鬼片时,把窗口缩小就不那么害怕了一样。

我看到想法一个接着一个蹦出来,就好像电脑里的弹窗一样。我控制不了这些弹窗什么时候弹出来,也控制不了它们是什么内容,但是我可以把它缩小,然后放到旁边,在不影响我的前提下继续观察,我还可以把它关掉。有了这种感觉后,我和我的想法的关系就变了。我对观察的感觉突然更清晰了,于是开始花式观察,比如给它慢放倒放,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地观察。

这一天开始,我不太在意每次坐禅行禅什么时候结束了。之前经常会想:哎呀这一轮过了多长时间了?虽然也知道看了时间也没什么用,因为每一轮都是连着的,坐禅完行禅,行禅完坐禅…而这一天有时会突然发现:原来一直都没有想起时间这件事。

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对自己更有耐心。我感到自己内在的一部分在变的更加柔软。我可以一个小时只是观察自己的脚底的动作,也不觉得无聊乏味或者没有产出。

这种耐心背后,也是对自己的好奇和兴趣。在前面一两天,我刚走几步就会想:每一步不都一样的吗?有啥好一直观察的,我观察一次就知道了啊。但更有耐心的时候,我就不太会去想这个问题,因为重要的不是我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重大新发现」,重要的是那个正在观察的我,那个用心观察的状态。就像练习倾听别人时,重要的不在于听到了别人说了什么,而是那个不管对方说什么,都去认真倾听的状态。

这个体验也让我去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兴趣」。有时候,有些东西会让我们觉得很有兴趣。比如一些大家都说好都在追求的东西,一些变化很快的,看起来很精彩和刺激的东西(比如娱乐八卦和短视频)……但如果一个人连对自己都不能有持续一个小时的兴趣,那对外界的兴趣,能是真的吗?还是只是对于刺激的回应带来的自动化反应?我也没有答案。

第五天:因祸得福

因为前面一天状态很好,这一天我信心满满地以为还会持续这样的状态。老师说第五天是变精神的一天,但上午我就又困又累,还不如前面两天精神。累到不行的时候,已经没有力气像昨天那样看电影一般去看头脑里的念头了。但这时我发现,我的「看电影」并不是纯粹的观察,而是我看到了什么之后,就想有个结论。比如我接下来要怎么做,然后我就开始不停地分析、思考,并去判断得出的这个结论够不够好。累趴了才发现,原来我在做了减法之后,又按以往的习惯,又偷偷做了很多加法,加到精力承受不了时,才被迫放弃。在这一点上,又看到了我的贪婪。

现在再次回到最简单的观察,不带分析和评判。我感觉到了对自己和外界的更多接纳。之前观察到自己的贪嗔痴之后,会去想怎么改变它,其实背后还是觉得这样不好。现在看见了自己的很多贪嗔痴,心里也没有什么波动,而是接受此刻就是这样的,并没有着急想去刻意改变它。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会害怕:会不会接纳了自己之后,我就不想再进步了?我觉得恰恰相反。因为人本质上就会天然地希望变得更「好」,这个「好」不是外界眼中的好,而是就好比一个种子,天生就会想去生长。人也天生有种扩张的生命力量,如果不停地去自我怀疑自我批判,反而是对自己生命力量的束缚。虽然批判指责有时也有激励效果,但这种激励同时也会带来很大的阻力。

比如当我一边写文章,一边自我批判「你这写的是什么!」时,我会写得很痛苦并且很慢。反而当我脑子里没有这些声音,我就只是顺着灵感,去写我想表达的东西时,我会更想写,而且写的过程也要顺畅得多。

这又让我想到全人教练课上的「改变的悖论」:

改变发生于一个人面对和充分成为她已经是的样子,而非她试着变成她不是的样子时。如果你深入你自已的状态,如果你接受那里存在的东西,那么改变会自动地发生。

这一天结束时,我感觉自己又放下了一些东西,状态变得更加柔和,观察的行为也变得更加自然,而不像前一天那么用力。人也比较清醒,而且身上的疼痛也有减轻。打坐起来也比之前更容易专注,也更有精力专注。

这种感觉很舒服,让我想无限遨游其中。晚上老师来及时提醒我们,当你感觉舒服时,禅修中要做的不是沉溺在舒服里,而是依然去观察舒服的感觉。有意识地去观察舒服,和观察不舒服,本质是一样的,不是让不舒服走,也不是让舒服延续,这些想抓住或者赶走什么的想法,是贪婪和恐惧。我们要做的是不管什么风吹来,都任它拂过,并保持自己的岿然不动,而不是去跟着风跑。当我们能这样安然地去观察舒服和不舒服时,对于生活里的舒服不舒服也不会那么执着了。

第六天:回归平静

跌宕起伏起伏的过程基本结束了,这一天就好像暴风雨结束后的海面一样平静。

我体会到了为什么这种禅修方法这么累:禅修就好像在清扫内在的房间。好比一个人常年在外面奔波,从来不打扫房间,回家后衣服、垃圾都往地上丢。可现在人被「隔离」了,天天在家待着,于是开始打扫。刚开始打扫当然很累,因为积压了很久,房间太脏乱了。但是清理干净后,保持干净就轻松很多:哪里落灰了擦一下,哪里有垃圾就收拾走。现在相当于「打扫」到了第六天,就不用像一开始一样需要全副武装大扫除,还累得腰酸背痛,而只是看到一个念头过来,再看着它它轻轻飘过就好了。

我们的法师非常强调实践,和相信自己的体验,而非别人说的话。我这天斗胆问了个问题:既然要相信自己的体验的话,我该怎么去相信轮回这件事?就算体验过我也不记得了。他说佛陀说的轮回,不只是六道轮回,还包括每个人都像车轮一样,不停重复同一个模式。这个很戳我,这几天看到了太多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发现有很多都是相似的。比如经常对自己的评判,以及被自己评判之后的心情,都像轮回一样,一次次在不同的剧场上演同一个剧本。而如果想打破这些循环,可以先放下那些车轮一般的自动化反应,暂停一下,观察自己此刻在发生着什么。

第七天练习比较少,主要是结营和回家。密集禅修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

回到生活

这几天闭关之后,我没有脱胎换骨的感觉,而是觉得很平常,不会像没去过时把它想象的那么重大或者神秘。回到生活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感觉情绪更加稳定,比如即使工作上出现了以往非常影响心情的事,也会觉得没有那么多抗拒和内心戏。而且做事也更容易专注和进入心流状态。

但必须要说的是,生活中当然没法一天禅修10个小时,所以在密集禅修后那种非常平静的感觉是会慢慢消散的。所以也是提醒大家,不要抱有一周脱胎换骨的幻想。就好像清扫房间,并不是一次大扫除之后,就可以保持一年的干净整洁。所以日常的持续的练习很重要,不求打扫得多么彻底,但能打扫一点就打扫一点。

除了静坐冥想,还有生活禅也可以随时练习: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放慢动作的速度,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去主动觉知自己的每一个移动,而不只是完成动作。比如刷手机时,如果没有带着觉知,经常会停不下来,可以尝试带着觉知去刷手机,比如此刻,就可以先让手指慢下来,去感受手的移动,感受呼吸……

最后做个小广告,想要学习冥想和共修的朋友,欢迎来全人教练-缓缓觉察冥想营,下一期2.19开始。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冥想的「技术」,而是背后的人和生活。为了和每一个人深度连接和碰撞,我们坚持小班。一年的迭代后,冥想营越来越向生活靠拢:如何让冥想给自己的生活提供支持,怎么把冥想的觉知带到生活里去,通过冥想停下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欢迎一起来玩呀!「阅读原文」的链接里是详细的介绍和报名方式。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在后台或者私聊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天闭关禅修是什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