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的共鸣

在书店找凑价格的书籍,无意中看到这本《好的爱情》作者陈果,本来以为是一本描述如何寻找、磨合、享受的爱情,但是在书里面却看到了哲学的美。


封面

对于哲学的认识,很简单,无数的大师、深奥的言语、听不懂的存在、不断的辨析。好玄妙,但是这本书在我晕忽忽的翻完了第一部分关于爱情后,我在后面找到了共鸣。


第二部分成熟与自由,一开始作者就否定了成熟与生理年龄的相关性,这也是有时候岁数与成长其实没什么关系。一个人的自由与他的内心有关,一个人在不停的追逐自由,其实他在追逐的是自己对于自由的欲望,逃避和对抗任何一样东西都不会带来真正的自由,所以减肥不能带来自由,挣钱也不会带来自由,内心的安宁、放松与平和,才真正通向自由。这段文字是作者的原话裹着我自己的理解。

成熟很难,我们不可改变的是我们一直在变老,唯一能够抵抗变老的方式就是成长,在精神上向着前方,向着高空,不断的成长。我一直担心,自己无法成熟,就像是那种沙果,我一直想着能等到他变得甜美以后再采摘,结果他就烂了。“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才能相互欣赏、才会使知己。”所以成熟在一个层面的人才会在一起,这也反过来说你周围的人都是和你成熟度一致的人。

自由是一种状态,他不是追求的一个物件,他就像手中沙,当你想不断的寻找他的时候,他就消失了,当你忽视它,不再关注他,放下追逐的时候,他就出现在你身边。这个还带有三种元素,一是清醒的自知,你必须了解自己;二是勇敢的选择,想好了,就行动;三是坦然的担当,也就是自己选的结果,自己承担。这其实就是想、做、担。选择并担当这就是自由的全部内涵。还有一个观点:自由不是自我放纵的力量,恰恰相反,自由体现的是一种自我节制的力量,自由不是我去做什么,而是我可以不去做什么。太美妙了这句话,其实理解来,自由不是我去上班,而是我可以不去上班;自由不是我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而是我可以选择不去吃什么,所以我一直都是不自由的,因为我一直放纵吃方面的获得。

我们很多时候都觉得,我能进名校是我自己有才能,是我脑子聪明智商高。其实不是这样的,你能进名校是因为你足够幸运。这个刷认知比较有用,是呀,如果不是高考扩招,如果不是赶上和平岁月,如果不是家庭平稳,也许我连读书的可能都没有。这个社会比你聪明、智商高的大有人在,要感恩为什么是你,也要接受这个可以不是你。

修行-在行动中修正你自己。自信-自己相信自己 。止于至善-至善永不可达,所以重要的不是达到“至善”这个结果,而是再追求至善的路上,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化、自我超越的过程。


第三部分人啊,认识你自己。当一个人能够像神明一样清醒地知道我是谁,尽力地活出我所是,他已经近乎半神。

古希腊的箴言:“保持内心的沉静”;“学会倾听”;“ 做你认为正确的事”。西方文化将目光与思想只想人心以外的这个大千世界,它向外求索;而东方文化将它的目光与思想转向了人心以内的那一片精神世界,它向内求索。以何观世界,就观到何种世界,着来自苏东坡和佛印的互评,其实反过来想,这就是我认识世界的角度,所以当我认为别人自私、不靠谱、很多问题的时候,其实问题是不是不在别人,而全在我自己。

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这三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我是谁。其实人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学的任何一门学问、遇见的每一个朋友、每一个敌人,都是一条通往自我认识的路。所以无论是崎岖山道,还是通天大道,都是自己的路,所以不要对这个道路有任何的抱怨和纠结,要做到的就是接受并读懂他。

萨特:“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是不是我的我,是我所不是的人”这段话,看起来很绕,但是细读出来,在我消亡了以后,这个世界就没有了我,所以现在我认识到的他人,都是在我世界中的投影,所以也是另一个我,我的认识就是他们,但他们都不是我,也都是我。

认识自己,是认识世界,是自己认知的起点,也是找到自己的终点,形好抓,但是心不好控呀!


第四部分自我人生的实现。认识自我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他人的角度(good or bad),另一个角度是自我的评价(right or wrong)。所以排列组合一共有四种结果,很多时候好-对的组合很少,坏-错也很少,好-错,坏-对往往是最纠结的时候,如何选择?梵高的星空解读:“我一直感觉到,用树木去接触星辰是大地的渴望。你不懂我的画没关系,因为大地会懂。”这是梵高和世界的连接,所以他追求的是与内心的对,没有接受社会的好。

和朋友的对待,不要认为:“我希望你过得好,但我希望不要过的比我好”而应该是:“我过的好,我也希望你过得好;我过得不好,我也希望你过得好;哪怕我过得不好,只要我可以,我还是会尽力帮你过得好。”-无条件希望对方过得好,这才叫知己好友,这里面没有私心。

看世界是重要的,但是探索自己也是重要的,所以向内向外都要有了解,然后尽力保持平衡,行走中道。看书一方面让你接触社会,了解一些新的认知,但是另一方面也是从社会的理解中读懂自己。有时候你评判自己也很不堪,但是接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接受自己问题很多,但是自己也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读懂这个社会,不断了解自然的法则,也不断的读懂自己。

一个人聪不聪明,就体现再看似非此即彼,必须走极端的情况下,你能否挖掘第三条路,再两个强势的极端之间寻到一条若隐若现的中道。-“办法总比困难多”。真正最难的,是以出世的之心,经营入世的生活;入世地做事,出世地处世。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应该用来想方设法更宽厚地待人,更宽厚地爱人。

你首先是你自己生命的当局者,当同时,请你时不时抽身而出,试着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看你自己,像一个陌生人一样,冷静公正,不报偏见地来评价一下你自己,这叫“抽身而出,反观自身”,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自觉方法。

对自己的觉察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于自己身体状况微小变化的觉察(如冥想,呼吸吐纳);另一种是对自我精神状态、思想变化的洞察。(不要在别人后边说他人的坏话,那样你还不如那个人,那个人至少是当面冒犯你的,当面怼回去)。

一个人分为四个层面:神、智、器、识。神:一个人的精神、品格、心灵和品质。智:自我认识,了解我的智商,而了解智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明白,这世上有很多事,光有智商不够。器:一个人有什么才能本事,有什么用处(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识:知识与眼界,“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搞清楚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别人只能成为“别人自己”,只有我能成为我,所以再成为我自己这件事情上面,我没有竞争者,我才能成为我。当你活成你自己,当你活成真实的你,也还是有人喜欢你,也还是有人不喜欢你,但是,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你要让自己活出真正的自信、真正的自由,你要真正地喜欢你自己,这个时候你就会散发一种感染力,这份感染力才是一种真正的真能量。-你想要什么样的好朋友,你就得先活成什么样的人。一切自爱会带来对生活的热爱,而一切厌世,追根溯源,往往是处于自我厌倦,当你对镜子微笑的时候,你其实在对全世界微笑。

第五部分信仰与文化。“信仰”的核心是一个人内心坚信的某一套价值观,这是他心甘情愿为之献身的生命意义,对于“我为什么而活”的回答。信仰是一个人的事情,他不需要与他人宣布、解释、交流或传播,无所谓你知与不知,只求我知我安,然后天知地知。

中国的哲学信仰紧贴世俗生活,中国人的智慧从日常生活中来,超越于日常生活,最终也回归日常生活中去。真正的威胁从来都来源于内部的变质和扭曲。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其实根本就没有过去,过去是已经完成了的现在;其实也没有未来,未来就是现在的继续,所以当你活在当下,把当下过好,其实就是再过好你的人生。不要等到明天,才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

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哲学和日常生活的连接,也让我觉得哲思也很美。


私评:

这个书感,是我写了三天,因为每次都写不下去,想到了自己,回到最初,我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什么?我怎么要?

我是谁?我是一个大龄女青年,有着一份普通但是忙碌的工作,工作十余年,但是有时候工作还是让我焦头烂额,我是一个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女孩,虽然没有结婚恐惧,但是似乎我一直找不到他,也难怪,在我自己都看不上自己的情况下,我怎么能奢求他的出现呢?我是一个胖胖的丫头,对于一切其实我都不太执着,看一些电影、连续剧、小说都能让我哭的稀里哗啦的,我做一些小的抉择往往都很纠结,但是在大事情方面确很果断,很懒,懒得去计较,所以我吃大亏的可能性很大。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身上有一点点,也就一点点的善良,有一点点的责任感,有一点点的自尊,一点点的朋友,但是也有虚伪,骄傲,也有不好的地方。其实我是这个地球上的而一点尘埃,正在感受春夏秋冬,当我还是很爱我自己的,我想她过得好一点,我想让她过的幸福一点,只要幸福一点,有成就感一点,我坚信她能过得好。

我想要什么?我想要自己过得幸福,想要自己过的有成就感,想要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能帮助他人,对这个社会有点贡献得价值。

我怎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过好自己的当下,真诚得对待他人,懂得言多必失,懂得说与不说都是我的态度,懂得耐下性子一件件得完成。爱上自己,爱上当下,也爱上生活。也许你的命运就是如此去体会。

——虫子(2019-6-29于北京)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思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