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排队等待死刑的姑娘 你怎么敢说你的宝贝不是下一个?

身边越来越的同事朋友开始进入宝妈的阶段

晒自己的宝贝儿一天天的成长,还有小可爱们每天学到的新东西,沉醉其中

他们对于自己的宝宝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幻想,并且倾尽全力去构筑这个华丽的梦

大多数人,不敢肯定的说自己的女儿以后一定会怎么样,但会笃定的说:我的孩子,一定不会这样

前几天,“中国女孩在马来西亚帮非洲男友运毒,被判死刑”的新闻在微博火爆

我也问了几位宝妈朋友们,“看到这些新闻,你会害怕么?”

其中有一位宝妈这么回答我:我女儿,一定不可能是去做这种事的,我有信心。

其实我很好奇,她的信心是从哪儿来,她怎么敢说自己女儿不会是那些姑娘们的下一个。


这个新闻的本身,是被公安部披露出来的案件通告。

国外毒贩担心运毒风险,害怕自己被抓,就用各种手段蛊惑他的中国“女友”,以低廉的回报和莫须有的情感许诺来换取女孩子的顶包和代劳。

事件曝光之后,大量陈年的新闻再度浮出水平,让社会和舆论又一次开始了类似事件的思考和探讨

从2014年的武汉女孩罗丹,携带四公斤冰毒入境被查获,17年判处死刑;

单亲妈妈泰勒,获得了一段美好的恋情,在一次旅行之后,收获了2公斤的海洛因艺术品

到最早的案例,1991年的“中国最美女死刑犯”陶静因拒绝透露上线男友,被执行死刑

高学历高能力的26岁姑娘毛苒,全盘承认犯罪事实只为掩护外籍男友,只留下一段视频让家人以泪洗面

世间百味,爱情的美好应该是最甜的那一种,可谁曾想,却成了这些女孩子魂归西去的蜜汁砒霜

看了很多的评论,说这些女孩子傻,分不清爱情和欺骗;也有很多人说这些女孩子该,崇洋媚外,思想腐败,死的应该;还有一部分说,明知贩毒还要一意孤行,十足的蠢货一枚。

我在这里想说一句:你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其不智,恼其不明。但你们终将为人父母,这些或许会成为你教育孩子的一个例子,但你怎么能够肯定她不会是下一个,对吗?

现在,换一句话来说,我们无法肯定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去思考:我们如何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让她不至于成为下一个这样的姑娘。

很多的推送里,我看到了同一句话:我这种女孩,一辈子没被人主动追过,更别说住高档酒店,坐飞机旅游了,这些条件摆在我的面前,我没办法拒绝。这句话出自一个被判处死刑的洗脚妹。

其中有四点很重要:“我这种女孩”、“被追求”、“这种条件”、“无法拒绝”

这四点反应现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四大问题,我们一一来看

“我这种女孩”:潜台词充满了自卑和压抑,甚至于她心里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值得,她的自卑来源于硕大的身形和从事的工作。这一点关于自我价值的发掘和自爱、自信的培养

“被追求”:或许她的父母是爱她的,她的亲人是爱她,但从来没有被追求过,意味着她没有体会过爱情,也没有人言传身教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才会让她不小心和深渊凝视,最终被拖下了深渊。这一点关于恋爱观和原生家庭

“这种条件”:可能包含了两种,直达心底的关心以及超出上限的物质。这两者对于一段正常恋爱关系里的人来说都充满了无尽的诱惑和吸引,更何况是这样一个洗脚妹了。在物质和情感的双重轰炸下,她早已没有办法去抵御这些。这一点关于价值观和自律

“无法拒绝”:所有的无法拒绝,都来自你心底真实的呐喊,那一定是你最想要的需求,即便它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你也会强忍满手的鲜血将它摘到怀里细细品味。这个姑娘从未接触过这么美好的事物和这么温柔的感情,她心里的声音在告诉她,这么幸福的感觉,我才不要错过。这一点关于成长环境和阅历见识。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最脆弱的时候和最阴暗的一面,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值得被如此对待,这种瞬间就是最容易被侵蚀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发现的。怎么样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去更相信自己,更爱自己,是教育过程的关键。

这和几百万的学区房无关,和几十万学费的学校无关,更和所学庞杂的课后补习无关,更在乎于每一位女孩儿的父母们。《欢乐颂》的安迪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她的生父因为她存在的隐形疾病主动抛弃了她,一度把她和这个世界完完全全的割裂开来,以至于后来即便去了美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收获了非凡的事业和看上去完美的生活,但她在情感方面仍然为0,抗拒集体,抗拒肢体接触,渴望爱但更恐惧爱。她在事业上的自我价值已经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但她仍然怀疑自己是不是值得被爱的人,这一切的表现都直接导向了她的两个家庭。而她最后自我的情感的圆满,离不开小包总,这个有些痞里痞气但浑身都是阳光的男人。是他让安迪意识到,你的病一点都不可怕,你是最优秀也是我最爱的人。而这些,恰恰是安迪生父母最应该给她但却没有的。

回头看看自己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你是否给予了她足够的爱和陪伴,是否利用每一次的契机去引导她去建立自信发掘自我,是否有那么一次在她受伤的时候,很严肃的告诉她“你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你应该要好好保护自己”,又是否有在她需要得到帮助和指引的时候,放下你自己手头的工作或者网剧去辅导她,让她意识到她是值得被爱,被付出,被关注的呢。

我还在学校工作的时候,很多家长告诉我,我们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太自信,希望老师多多鼓励他。有些莞尔,你们已经把最好的方法告诉了我,却隐隐有些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过年的时候,有一篇网文很火,关于恋爱关于婚姻。讲的大概是女方第一次去男方家里,如何判断这个男孩子是不是值得依靠终身,去看他的爸爸妈妈如何相处就好。爱情是不可复制的,没有绝对成功的经验可言,最可怕的,莫过于没有人可以绕过这个坎儿,对于女孩子而言,又要怎么去建立最初始也最坚固的恋爱观呢,一部分可能需要实际操作,另外一部分来自于她的父母。

很多妈妈在生完孩子以后腰肢可能不再纤细,面容也没了青春时的活力和弹性,可这些丝毫不会影响爸爸对妈妈的爱,孩子虽然还小,但是对于感情的细枝末节的敏锐,丝毫不会逊色于成人。她会从每一个细节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爸爸妈妈之间的爱,然后告诉自己,这样的感觉真好。这就是最好的教育了。

用桂纶镁在《美好的意外》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爱上一个人,是多难得多美好的事啊,要勇敢去爱啊。对啊,出于爱去爱,而不是迷失在这种被追求的快感和满足里,去假装爱。

我身边很多的宝妈家庭条件很优渥,给孩子准备的物质条件非常充裕和出挑,不愿意让孩子有丝毫委屈。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一直都是中国家长们乐此不疲的一件事,这么做并没有错,但更应该注意一些别的。我之前供职的学校里,带过这么一个女生,妈妈在地产公司做高管,收入很高,但早年离异,一直跟妈妈生活。妈妈从来不想苦着孩子,生活费和零花钱一样没少,但这个孩子还是曾经做错了一件事:偷东西。她用周末住校的时间,去悄悄拿寝室同学的东西,像好看的笔啊,电子词典啊,好看的发卡啊之类的,但是从来不碰现金。

后来有一次被我碰到现行,我和她聊了很久,她告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羡慕,很想要,但是周末妈妈没有时间陪她,她在学校也买不到这些东西,就想拿着用一用,但是到手上之后,就放不下来了。我问她为什么不拿钱呢,她说,这些我有,我不需要。

我那天和她聊了很多包括但不仅限于:首先,你的行为是不对的。其次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的途径去被得到。努力工作可以获得收入,有了钱你可以去买自己想要的。别人有而你没有的,你可以去借,可以去交换,可以去询问购买的方法,但是唯独不可以自己去拿。再次你是可以得到这些的,你可以求助妈妈,可以求助老师,但唯独不是这样去做。如果你这么做了,你很有可能会失去和大家一起上学的机会,如果是长大了,还有可能会被迫和妈妈分开。她似懂非懂,但能够感受到她对于妈妈的爱和离开妈妈的恐惧,她不住的点头,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不难看出,这个孩子缺乏的其实是必要的教导和心理的满足,没有人教她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也没有人告诉她,你这么做会怎么样。很多时候,对亲人的爱和眷恋是堕落边缘的最后一根稻草。

适当的物质环境和良好的价值观可以让孩子对于事物有良好的判断和预期,也具备一定的抵御诱惑和吸引的能力。丰富且充实的家庭感情可以帮助孩子在很多时候去规避很多的风险。中国那句古话“穷养男,富养女”前半句不置可否,但后半句是有其道理的。这种富养不仅在于物质的充足,更在于精神层面的满足了。

最后一点,是一个更抽象的概念,成长的环境和阅历见识,它更可以概括为以上所有的总和。只有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独特和独立,以及被认可的闪光点,她才会开始对自己充满自信和热爱。这是一切的开端,她会开始追求更优秀的自己,无论是心灵还是外在,这些会成为她吸引异性的优点;而自我的优秀和充实会辅助她的判断,去衡量面前这个人自己是否是自己爱的人,他又是否爱自己;良好的成长体验会告诉她,在一段恋爱里,她能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实在不行,她还会回来问亲爱的妈妈,因为妈妈永远都爱自己,也会告诉自己该怎么办,而不是自己一意孤行。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她还能记得,自己的家人永远是最爱自己的,他们还在那里等我。也不会做出那种宁死袒护的傻事了。


那么多因爱迷失的女孩子,谁都不愿意是下一个。这个世界是危险和美好并存,谎言和真诚同在的,女孩子们需要去了解更多来保护自己,而为人父母者,更应该认真的和孩子一起成长,少一些应酬和游乐,多一点陪伴和瞩目,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的幸福美满的成长起来,不是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国外排队等待死刑的姑娘 你怎么敢说你的宝贝不是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