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
千年瓷都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景德镇,中国陶瓷之魂
每当我们提到景德镇,
第一个想到的,
必定是陶瓷。
China·瓷器·中国
在西方人的眼中,瓷器代表了中国,也代表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含蓄而淡雅,高贵且温润。沟通了中外文明,成为文化交流的友好象征。
千年不息的窑火,
成就了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陶瓷文化。
除了享誉全球的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以及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的众多瓷器之外,景德镇窑业历史上世代传承的民间祭祀习俗,让景德镇的陶瓷情得到了最大的诠释。
烧制陶瓷的仪式感
在最新一期综艺《哈哈哈哈》的节目中,5H家族来到了这座千年“瓷都”景德镇。对于瓷器颇有研究的演员田雨,独行来到了镇上的一个瓷窑中,同样热爱瓷器的他与瓷窑老板一见如故并且参于了开窑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在一部剧开拍之前,剧组会有烧香仪式,祈祷剧组能够平安顺利杀青。而在景德镇,开窑前也有这样一个世代传承的民间祭祀习俗——祭窑,为的是祈祷烧制一窑好瓷。
历史,不可磨灭
悠悠千载,兴亡百代,
景德镇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始终是以瓷的光芒来映照的。
那么,景德镇的民风民俗,便理所当然地具备了与瓷业崇拜相关的千年血脉。不仅是瓷工,每一个爱瓷的人都应当对他们抱有敬畏和崇拜之心,因为这是每件美器背后的故事。
“祭窑”被列入江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是瓷业习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地方性和行业性极强的民俗记忆。
祭窑仪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直至今日,景德镇的人们仍会举办祭窑仪式。
如果你到景德镇的御窑去,你会发现御窑厂内有座“风火仙师”庙。庙里供奉的是一位烧窑瓷工的塑象,这位烧窑瓷工就是童宾。庙内常年烟火缭绕,供品满案,祭祀的人络绎不绝。一个烧窑瓷工的塑象,为何被镇上的人立庙供奉、祭祀朝拜呢?
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朝廷命令景德镇的御窑烧制一口尺寸极大、极为罕见的青龙缸,在封建社会,如果没有按规定完成皇宫御制的器物,便意味着灾难。
在此之前,历朝历代都没有烧制过如此大件的瓷器,工匠们几经试制,均以失败告终。朝廷便对窑工威逼捕杀、派役于民。
本就衣食不得温饱的窑工,苦不堪言。御窑一名叫童宾的窑工目睹同役工友之苦,纵身火内,以自身血肉之躯为炼瓷的窑柴,以死抗议朝廷专横的行为。民众也随之抗议,从而激起了一场民变。
据传童宾以死抗议次日开窑后,青龙缸竟然烧造成功了,因而挽救了全体窑工的性命。
为了纪念童宾,景德镇的人们奉他为“窑神”。
传承,通古博今
在清末民初发展至高潮的祭窑仪式,不再只是祭奠“窑神”童宾,而是由“祭一神”变为“拜三圣”。而另外两个人,便是在景德镇制瓷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宁封子和赵慨。
宁封子据说是黄帝身边一个能工巧匠,一天,他在路上看见孩童在路旁玩泥巴,捏出了各种器皿,便突发奇想——以泥制器,获得成功后被奉为“陶器先祖”。
晋代陶工赵慨则被誉为“景德镇瓷器师祖”。从明代以来,庙中香火不断。
如今,在每年瓷博会期间都会举行祭窑仪式,参加活动的人员一律要求盛装出席,举旗挚像,手捧贡品。仪式过程中,拜祭过“三圣”之后便开始大型民俗表演,场面依然气势恢宏。
仪式举办前,先要“暖窑神”
祭窑仪式是在每年冬季进行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被称为“暖窑神”。每年初冬之际,景德镇窑帮就开始筹办“暖窑神”活动。
瓷窑门上贴对联,准备祭器和供品。
进行“暖窑神”的当天,窑工会将窑屋打扫干净,在窑门上方粘贴对联。窑帮常以这一活动来联络感情、增强乡谊,从而消除地域或行业之间的矛盾与纷争。
热爱,以瓷为魂
精神,可注贯百世
古有为瓷献身的“窑神”童宾,
今有每个爱瓷的窑业工作者。
在景德镇的窑业工人常以童宾的事迹激励自己忠于职守,“其志气之凛冽在一成,而精神所注贯在百世”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
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烧造最原始的陶器开始,到发明瓷器并普遍应用,技术和艺术都在不断进步。在适应人们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过程中,所烧制的陶瓷器物的种类在增加,样式在变化,质量在不断提高。
陶瓷器物的手工艺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和艺术内涵, 通过造型和装饰、质地和色泽展示。
从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陶瓷文化的时代特征,在其各自的历史阶段,闪烁着它自身时代的光焰。
为什么景德镇的瓷器如此魅力四射?
因为景德镇的瓷器有生命,有灵魂。
每个美器背后,都饱含着热爱陶瓷的陶瓷人对陶瓷质朴深沉的爱,见证着景德镇千年来陶瓷文化经久的传承和持续的创新,也浓缩着社会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并表达歉意,谢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