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用地图看懂世界格局》5之终结篇

这本书我已经分享4篇读书笔记,想翻阅我之前的文章可以点击下列链接。

读书笔记:《用地图看懂世界格局》 -

读书笔记:《用地图看懂世界格局》2之西欧篇 -

读书笔记:《用地图看懂世界格局》3之俄国篇 -

读书笔记:《用地图看懂世界格局》4之美国篇 -

毫无疑问,这是这一系列最重要的一篇。

了解世界格局,你需要掌握什么知识?

作者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想要读懂世界格局只需要两个工具:

一是史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国际形势都可以在史书中找到相似的轨迹。

二是地图。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地缘关系,工业化并没有完全让地缘失效,只是对于地缘的要求更高。所以,结合史书,类似的地缘关系就可以看到相似的国家形式。

如果掌握以上2点,基本可以理解国与国之间关系,甚至可以预测未来的国际形势,对于一些国际热点,就可以了解其深层次原因。

一、关于人口

(一)主体人口萎缩

现如今的发达国家都面临生育率降低的困境,其中尤以欧美为甚。

美国民粹主义抬头的标志性事件毫无疑问就是川建国同志走马上任,驱逐拉丁裔非法移民得到红脖子们的大力支持。其实,其国家高层对此也是暗暗支持,毕竟,主体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占比持续降低可以威胁其统治稳固性。

例1: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苏联解体,虽然其解体原因是内忧外患一起造成,但是其主体民族斯拉夫人因为二战时大量死亡,造成主体民族人口比例减少绝对是主要原因之一。从多方资料可以看出,二战期间,苏联在二战期间死亡人口都是千万级别,其中死去大多数都是斯拉夫人的青年男性,造成苏联本来男少女多的困境更加严峻,主体民族人口锐减,各个联邦国的政治离心力大增,这为91年的事件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相比较于美国,欧洲的主体民族人口萎缩问题更甚。以德法为首的西欧应对生育力低下的问题,其对策就是收容叙利亚难民。但是,结果却是适得其反。究其原因,其一,德国接纳难民是为了补充劳动力不足,难民收容途径是借道土耳其境内进入欧洲各国,叙利亚和土耳其有着相同民族、相同信仰,天然具有亲和力,土耳其轻而易举将叙利亚优质人口(医生、律师、工程师和产业工人)截留在本国,反而把不少民族极端分子放进了西欧。其二,就是主体民族人口比例在下降的同时接纳其他民族人口,没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极其容易引发民族矛盾,比如美国的“黑命贵”,更严重的就是国家甚至文明的崩溃。

例2:三国时期,天灾人祸导致人口锐减,根据史料推测,汉武帝时期,汉朝是世界上第一人人口突破0.5亿的国家,而三国时期,魏国400多万,吴国200多万,蜀国100多万,不足武帝时期七分之一。为了补充人口魏国掠夺和吸纳北方游牧民族人口,这为将来的五胡乱华和南北朝埋下了伏笔。

例3: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尚没有哪个文明是因为资源匮乏而消亡的,而因为人丁不旺最终消失的种族却不胜枚举,最著名的就是古罗马文明(从血统上说现在的意大利人和古罗马人并不是一个人种,后者其实是黑头发,但有意思的是欧美国家都认为自己罗马文明的继承者)。而从已有的历史先例来看,一个国家内部几个族群如果彼此数量差不多,找不出一个主体民族的话,那么在未来爆发内乱乃至国家分裂的概率就会远远高于单一民族国家或是存在明显的主体民族的国家。

(二)人口红利消失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细分领域越来越多,可以说每生成一个领域,新增工人需求都是庞大的,因此,大工业对于产业工人的需求如同饕餮。每一个工业国家都曾经经历过,不同的是有的国家调整好产业升级,将下游产业调整给了其他国家,最现实的例子就是美国,而且还借此不断收割下游产业国家的财富。

例4:之前文章说过苏联以及其继承者都存在着轻重工业不均,这严重影响国家潜力,苏联方并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被动选择的。苏联自成立以来就受到西欧的围剿,冷战之后更是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围追堵截,所以不得不将工业发展偏重于国防的军工业和重工业,另外受限于人口,且轻工业细分领域过多,苏联本国根本无法满足轻重工业平衡的人口规模。其实,苏联曾经想将轻工业下游转移给印度,众所周知,她无法完成该产业转移。

二、关于形胜之地

(一)关中之地。

作为世界上最好的形胜之地,且没有之一,你在地图上找不到第二块条件如此优越之地。一是它被崇山峻岭和黄河天险包围,有足够的战略安全。二是内部则是一马平川,难以形成割据势力。三是水热条件极好,可以养育庞大的人口。四是对外不乏良好交通要道,影响力足够辐射全国(四川这一点就比不过关中)。

例5: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国,便龙兴于此。而且历史上大统一王朝政府占据关中而强盛,离开关中则受到地方势力掣肘。周平王迁都洛阳,周天子自此没落,开启了春秋战国的乱世。东汉明显不如西汉集权,最终导致三国纷乱。唐朝因武则天打压陇右集团迁都洛阳,虽然成功打击了世家,但是自身也受地方势力左右。中央政权如果自身安全不能自我保障,难免会受其他势力影响,最终可能大权旁落。

(二)东北

中国境内的形胜之地一个是关中,另一个就是东北。类似的地缘条件也使得关中之地荒芜后,北京成了中央政权的首选。从元朝甚至更远的辽国,一直是首都的首选之地。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侵略中国的战略即要想完成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征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取得一个可靠的跳板——这个地方必须得有足够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以及人口,以保障后续战争的物资消耗;其次在地形上必须得有地理屏障用以依托,易守难攻才能保证自己能够长期立足;再次,这块区域内部的地形必须便于管理。在整个东亚地区,能够同时满足这三条的就只有中国的东北地区。

(三)中国

在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中有这么一句话:“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假设日本真的拿下了中国大陆地区,她的势力就可以凭借中国先天的地缘优势一路向西北扩张到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这便是所谓的“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中国相对于旧大陆,就像一个放大版的关中之地,对南亚有喜马拉雅山脉,对中南半岛有云贵的丛山密林(想想美国对越南,其实云贵也是差不多),北边有蒙古高原,如果加强海洋战略纵深,那就是一个大盆地。而新疆其实就立足中亚。

例6: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成功后曾经想定都伊犁。他认为“谋大洲则伊犁”“若定都关中,制御蒙古新疆虽足,然若欲为亚洲共主,又嫌狭窄,当迁都伊犁”。孙中山认为:如果要称霸于亚洲大陆,就必须要定都于伊犁。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伊犁靠近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定都伊犁,可以震慑中亚,影响俄国。

三、关于岛国心态

以英美为代表的“岛国心态”,有一句话非常贴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成为了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

英国对于大陆,既不想大陆统一是自己地位边缘化,又不想大陆太分裂而导致太过动荡,不便于汲取大陆的资源和劳动力。鸦片战争以来二战之前,英国通过日本制衡东亚,让我们的国家难以真正的统一,就是源自这一思想。而时间调拨至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日本和台湾的“中国十二块论”“中国七块论”也是出于岛国的利益。

美国《门罗宣言》中的那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言下之意,旧大陆(亚欧非大陆)的势力绝不允许染指于此。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当时的中南美主要是在西班牙的控制下,欧洲争霸使得西班牙国力衰退,欧洲列强中它就是个软柿子,美国人捡这个软柿子在自己家门口打了对外战争第一仗,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中美和南美,同时还获得了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的控制权。自此,美洲所在新大陆,相对于旧大陆,就如同一个大型“岛国”,对于旧大陆东西侧,通过英国和日本2个支点制衡,通过对中东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使旧大陆中心一直保持混乱,难以整合多方力量。基本上这就是历史上英国大陆战略的放大升级版。

四、货币战争

二战之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完成美元货币国家化,又通过脱钩黄金,美元锚定石油等手段将铸币权从日欧等国家中收回,牢牢把持住货币霸权。

欧洲通过欧盟变相统一,形成了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市场。欧元的设立让其在货币战争中成为了美元唯一对手,几场中东战乱其背后就是货币战争的延伸,从目前来看欧元还是处于下风。

2020年是一个魔幻之年,美国的无限QE撕下了美元霸权最后一块遮羞布,各方势力都在暗暗发力。

网络图片,侵删

五、一带一路

当听到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后,作者拍案叫绝。一是它充分发挥了中国海陆双权的地缘特征,用海权推动陆权,陆权制衡海权,突破岛链、次大陆和马六甲海峡的封锁。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是西安,这里可以看出上层的政治智慧以及国家政策的一脉相承,通过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黄河治理恢复关中的水文条件和经济实力,又以关中制衡西域,妙哉妙哉。三是高铁铺设让中国商品以高于海路流通向中亚甚至非洲,以庞大的工业产品带动“物资本位”的币缘优势。一切的一起,我们拭目以待。

例7:一个经典的例子来自山东根据地。最初,中共的金融工作者们落入了“经典理论”的窠臼当中——金银是纸币不可缺少的保证,如果没有金银,那就应该用“金本位”的美元、英镑等外汇来做保证,而根据地既无足量黄金也没有外汇储备,自然也就没法发行货币。这种错误一度导致根据地的铸币权落入日伪手中,致使根据地通胀严重。但这个错误很快得到了纠正。“土八路”们创造性地发明了“物资本位”,即将边区发行的北海币与粮食、棉布、花生等基础物资进行绑定——“我们每发行1万元货币,至少5000元用来购存粮食、棉花、棉布、花生等重要物资。如果物价上升,我们就出售这些物资回笼货币,平抑物价。反之,如果物价下降,我们就增发货币,收购物资。我们用这些生活必需品,来做货币的发行准备,比饥不能食、寒不能衣的金银优越得多。(来自薛暮桥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由于有可靠的信用保证,在对敌货币战争中,北海币最终将伪币挤出了根据地,反过来加剧了敌占区的通胀,在金融领域打击了日军。到了抗战后期,由于山东地区的海盐交易已经全部由北海币来结算,连日伪军也都不得不储备八路军发行的货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用地图看懂世界格局》5之终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