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佛陀》系列之一“寻大道”

   近期对佛学,产生了兴趣。佛教经典浩如烟海,不知该从哪一本经典读起。

  又闻,儒释道经典传承发展至今。有正宗继承的,也有偏离轨道的。市面上各种经典的版本,也多如牛毛,不知如何选择。

  对于我,一个刚想亲近佛学佛教的人而言,没有任何佛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常识,也根本不懂。

  我想当然地认为,学习一种思想或学说。还是应该追根究源,从它的源头学起。

  对于研习佛教,还是应该从释迦牟尼佛学起。首先要了解这个人,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是如何孕育、产生了这种思想。

  知根知源,才能准确无误地学习这种智慧,而不会偏离方向。


  悉达多(释迦牟尼),出生于迦毗罗卫城,距今已2500多年了。以前我以为释迦牟尼,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是一个跨度遥远,觉悟了的人。

  悉达多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父亲净饭王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领导这个国家。悉达多当然也有这个愿望。

  当时,种姓制度森严,最高级别是婆罗门,拥有最高特权,其次是刹帝利,再次是吠舍,最后是首陀罗。还有不在种姓制度内的最下层人。

  净饭王家族,是王宫贵族,属于刹帝利,拥有实权。而首陀罗和不在种姓制度内的最下层人,生活则贫困不堪。

  宫廷内部,王公大臣之间,争名夺利,勾心斗角。作为实权人物的净饭王,为了争取大臣们的支持,也是争一只眼闭一只眼。

  年轻的悉达多王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这些贪污腐败,社会的不公平,也是无能为力。

  他心里想的更深更远,造成这些丑恶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如何消除自己及众生之苦。

  悉达多明白,这些问题,皆由人心的贪婪,欲望,无知,傲慢,愤怒等造成。他税利的眼光,直指人心。

  王子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不忍伤害任生命。甚至是农民犁地的时候,土中翻出小虫,他也怜悯悲情。

  父亲为了使悉达多王子能继承王位,管理这个国家,能够拴住他的心,就给王子娶了王后,还让王子参与政事,学习管理国家的本事。

  悉达多王子,聪慧能干,也很想帮助父亲料理政事。但他更多的是想如何超脱,如何解救人心,普度众生。

  这种强烈的愿望,在悉达多的心中与日俱增。他毫不隐瞒地告诉了妻子。妻子也贤淑善良,她理解丈天的心理。

  王子还请求父亲,允许他离家寻求大道。

  悉达多夫妇无话不说,妻子理解丈夫,也知道终究是留不住丈夫的。一次宴会之后,妻子知道丈夫要远走寻道去了。特意给丈夫备好衣物,马匹就睡觉去了。

  宴会散后,悉达多真的就要出远门了。他看了看熟睡的妻子和儿子,心想,在我寻得大道之后,一定会回来看你们。

  悉达多跨上马匹,消失在了远方。


  悉达多王子先来到个修道中心,跟阿罗罗大师学法修行。悉达多虽然聪慧,但是初次离家,原来生活在皇宫,锦衣玉食,如何能吃得了这个苦。

  悉达多,从禅坐、乞食,甚至如何托钵、走路。都是从头学起。悉达多虚心学习,经常请教,进步很快。他把修行的成果报告给师父,阿罗罗大师也很惊讶。

  悉达多王子极有天分,修行精进很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无所有处”的境界,这个境界是阿罗罗大师所能教的最高境界。

  阿罗罗大师诚挚地邀请悉达多,留在修道院,与他共同教其他沙门修行。悉达多婉言拒绝了。

  悉达多认为,“无所有处”的境界,虽然是宝贵的禅果,但是仍然未解决生死和摆脱痛苦,仍然不是全面的解脱。悉达多的目标不是领导僧众,而是寻找解脱之道。

  第二天,悉达多又踏上了新的寻道之路。他来到了摩揭陀王国,这是一个精神导师倍出的圣地。

  他寻师访道,精进修行,禅定功夫日益加深,但却仍然没有找到解脱之道。

  转眼三年多了,悉达多独自在林中禅坐,脑海不时想起妻儿和父亲,以及童年的生活。心中不免烦躁、气馁起来,但寻找大道的坚定信念,一直支撑着他继续坚持下去。

  一日,悉达多正在城中乞食,正巧摩揭陀国王从此经过,他看到悉达多端庄而威严,祥和而又坚定,犹如一头雄师。国王对悉达多高贵超然的仪表十分欣赏。毅然决请悉达多沙门,做他的精神导师,还分一半的国土给悉达多。

  悉达多的一番言论,令国王十分佩服。

  “我多谢你邀请我的豪情厚意,只可惜我真正唯一的愿望,就是找寻替所有众生脱苦之道。大王,时光飞逝。如果我现在不把握目前年轻力壮的体魄,到衰老时便后悔莫及了。生命无常——疾病和死亡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被贪婪、愤怒、憎恨、情欲、嫉妒和骄傲的煎熬而引起的火焰,在我心中持续燃烧。只有当我寻得大道才能令众生得到解脱。如果你真的对我关怀,就应该让我继续走我行了已久的道路。”

  摩揭陀国王听了十分感动。悉达多继续他的寻道之旅。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佛陀》系列之一“寻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