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宋词(三十七)

【文字家园】

今天读另一位女词人的词作。她的艺名叫严蕊。生卒年不详。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女词人。出身低微,但自小习乐礼诗书,长大后沦为台州营妓,改艺名严蕊。严蕊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不浅。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不远千里慕名相访者。

          卜算子

          [宋]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写此词的背景是一则故事。

南宋淳熙九年,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状论及唐与严蕊风化之罪,并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施以鞭笞,逼其招供。严蕊抗辩道:“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此事朝野议论,据说都惊动了孝宗。后朱熹改官,岳霖(岳飞第三子)任提点刑狱,释放了严蕊,问其归宿。严蕊便作了这首《卜算子》。岳霖判令从良,遂被赵宋宗室纳为妾。

上阕,抒写自己沦落风尘、俯仰随人的无奈。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首句开门见山,说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整个的封建社会时期(包括近、现代)妓女被视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所谓“行云飞絮共轻狂”,其‘‘低贱”之谓,就更不必说了。加上遇到大理学家朱熹,更是事关风化而入狱,自然更被视为生性淫荡的风尘女子了。因此,首句词中有自辩,有自伤,也有不平的怨愤。

次句却出语和缓,用不定之词,说自己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无数古今女子都喊出过的:这就是命)所致。作者既不认为自己贪恋风尘,又无可奈何,只好归之于冥冥不可知的前缘与命运。句间一个“似”字就颇耐寻味了。既不得不承认,又有所怀疑;既自怨自艾,又自伤自怜…其复杂感情,稍析即见了。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借自然现象喻自身命运,这是极自然而又恰切的。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节,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春之神东君来作主,比如象自己这类歌妓,俯仰随人,不能自主,命运总是操在别人手中。这是妓女命运的真实写照。词中既有深沉的自伤,也隐含着对主管刑狱的长官岳霖的期望——希望他能成为护花的东君。但话说得很委婉,其祈求之意只于一“赖”字耳。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下阕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转写自己在去住问题上的不得自由。去,指由营妓队伍中放出;住,指仍留乐营为妓。离开风尘苦海,自然是她所渴望的,但却迂回其词,用“终须去”这种委婉的语气来表达一一以色艺事人的生活终究不能长久,将来总有一天须离此而去。言外之意是,既“终须去”,何不早日脱离苦海呢?以严蕊的色艺,解除监禁之后,假如重新为妓,未始不能得到有权者的赏爱,但她实在不愿再过这种生活了,所以用“终须去”来曲折表达离此风尘苦海的愿望。下句“住也如何住”从反面补足此意,说仍旧留下来作营妓简直不能想象如何生活下去。两句一去一住,一正一反,一曲一直,将自己不恋风尘、愿离苦海的愿望表达得既婉转又明确。

歇拍单承“去”字集中表了他渴望自由的心情: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山花插满头,是到山野农村过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借代性表述。两句是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将山花插满头鬓,过着一般妇女的生活,那就不必问她的归宿了。言外之意是:一般妇女的生活就是自己向往的目标,就是自己的归宿,别的什么都不再考虑了。两句回应篇首“不是爱风尘”,这便清楚地表明了她对俭朴而自由生活的向往,但仍可看出她出语留有余地。“若得”云云,就是承上“总赖东君主”而以祈求口吻出之。

由于这是一首在长官面前陈述衷曲的词,她在表明自己的意愿时,又不能不考虑到特定的场合、对象,采取比较含蓄的方式,以期引起对方的同情。但并没有因此而低声下气,而是不卑不亢,婉转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此乃一位身处卑贱但又自尊自重自己人格的风尘女子,如此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让人不由心声感慨且敬之有加。

关于严蕊的记载与传说,文献上是有据可查的。(宋元)词家周密《癸辛杂识》称她“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清)徐釚(qiú)《词苑丛谈》也记载了此事始末。而我要说的是,和中国历史上许多名妓一样,严蕊也是一例。旧时女子之多才,似严蕊出身者,约占相当比重。如此说来,“女子无才便是德”之滥俗之语,怕也源出有迹了。

文字家园诗词投稿专题

2022.9.29.壬寅九月初四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住宋词(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