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好书推荐-《园丁与木匠》

《园丁与木匠》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心理学教授艾莉森·戈普尼克的作品。作者以进化生物学、发展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对照主流文化包括书本、电视、报纸中所宣扬的种种错误育儿理念,揭示了关于亲子关系的真相。

父母关爱孩子非常重要,但不是要把他塑造成某种特定的样子,孩子天然就应该贪玩、混乱、不可预测,充满想像力。这个世界之所以有孩子,人类之所以有童年,尤其是这么长的童年,就是为了最充分地发育我们的大脑,让人类更善于学习,应对环境变化。

我有两个小孩(12岁+8岁),但我对“怎样当好家长”这个话题没有太大兴趣,主要是对谓“育儿指南”,大部分都是不怎么靠谱的学问,我看过的育儿书有《正面管教》和《父母教练》

可是事实上,你看看那些真有出息的人物,他们的父母多种多样,有的有文化有的没文化,有的有钱有的没钱,有的管得严有的管得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没读过什么育儿指南。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大量负面的育儿案例,什么高知父母管得孩子厌学,中产父母逼得孩子自杀,他们都是育儿指南的受害者。

当然这么说不科学,我们不能拿特例和个人观感下结论。如果是科学地说,据我所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的确是非常重大的 —— 但是这个影响并不体现在育儿指南上。家长影响孩子,有三个方面 ——

第一是提供遗传基因。 这个相当重要。智力之类的素质是可以遗传的。我以前看过研究,说哪怕一个父亲生下孩子之后就死了、或者跑了,他从来没有照顾过孩子一天,这个孩子的智商和父亲的收入水平之间都有一个正相关。

第二是提供家庭环境。 这个也非常重要。中国几乎所有家长都很重视子女教育,而美国的情况则是明显的阶级分化:中产阶级家长非常重视孩子,他们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包括将来的成就,都比贫困家庭的孩子好得多。

稳定温暖的家庭环境,问问题能得到家长的回答,想去博物馆能去,想学什么课程能学,潜移默化知道怎么跟大人、陌生人、有权威的人打交道,这些肯定能让孩子受益终身。但这些事情只要是有一定条件、有一定责任心的家庭都能做到,你还是不用看育儿指南。

第三,是具体的操作方法。 这才是育儿指南大显身手的地方。而科学研究表明,具体的操作方法根本不重要。

你是个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重要得多。

做家长不是做木匠去生产产品,而是做园丁,是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产品 —— 啊不是,是让孩子 —— 自己好好成长。

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但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不可预测的变化。

园艺是危险的,甚至经常令人心碎。每个园丁都体验过最有希望长好的幼苗意外枯萎的痛苦。唯一不存在这种风险、没有经历过这种痛苦的花园,是由塑料花和尼龙草皮制成的。

因此,我们作为父母的工作并不是要创造一种特定的孩子。相反,我们是要提供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都可以蓬勃发展。我们的工作不是塑造孩子的思想,而是让这些思想去探索世界的所有可能;我们的工作不是告诉孩子该如何玩,而是给他们玩具,然后在孩子玩完后再把玩具捡起来。我们不能逼孩子学习,但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好书推荐-《园丁与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