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普通人,深知成功不易,若无良好的心态基础,那成功只能靠买彩票了。
那是什么心态基础呢?那些年纪轻轻便取得成功的人多数具备此种心态。
一切皆因写作而起,下面举例适用于各行业领域。
最近与一位小伙伴聊写作,遇到了一个小白选手都存在的问题,我称之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他刚开始写作没多久,起初是接触到小说,觉得小说这种形式很诱人,一部小说上万元稿费只是小数目,自己写动辄十几万,甚至赶超郭敬明。
他动笔开了自己第一部书,结果只有草草几万字,灵感便不翼而飞,而且发到平台上数据很差,他果断放弃中断了写作。
这时他注意到公众号文章,打算写短篇投稿赚稿费。这种心情我懂,一篇稿子稿费几百元,一天写一篇,月入过万很轻松。
结果不出所料,投了两篇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他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地迷茫,不知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写作方向。
我听他讲完,想起了去年刚写作时,自己迷恋科幻,开动脑筋要出书,最后勉为其难写了个短篇。
投出去后看看情节自己都想笑。
小说没成功便转向自媒体文章,结果和他一样,在扑街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里涉及到写作心态的问题,在动笔之前,我们往往会对写作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自己的投入可以马上看到回报。
期望值有多高,失败后被泼的水就有多冷。
一
其实不只是写作,任何领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完美主义倾向,表现为我们追求完美的同时讨厌失败。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对这种倾向进行研究考察,发现在面临失败时,有两种不同的人,一种是拥有固定心态,一种是拥有成长心态。
固定心态的人认为我们的智力和才能与生俱来,我们追求成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失败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不是自己努力不够。
也就是说这种人对自己的期待很高,如果失败,是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努力争取。
这样的人容易放弃。
而成长心态的人认为努力可以让你变聪明或是更擅长某件事,努力可以激发自己的能力,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得到提高。
二
德威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成功是为了学习和进步,还是为了证明你聪明?”
优秀的人,他的优秀不止停留在聚光灯下我们看到的胜利果实,更多的是他在不为人知时过的苦逼生活。
试问自己一个问题,当在网上看到一个90后白手起家拥有上亿资产的案例时,是否会在心里默念,他有做生意的天赋,这我比不上他。
就像李佳琦,人人都知他能说会道,便觉得他有推销的天赋。
这不过是自己的心理安慰,给自己一个逃避努力的理由,若是看到他成功,便追问一下他成功的过程,那从中会不会获得启发呢?
拥有成长心态的人不会为一时的失败放弃自己,放弃自己做的事,而是转化为内在动力,重新来过征服困难。
回到写作,你是否也像那位朋友一样,动笔之前先对自己抱有超越水平的期望,尝试之后未达目的便想放弃呢?
不想放弃,便需要办法来解决。反思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先思考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写作需要输入再输出,同时我们需要不断地练习来加强自己对语言的掌控能力,而不是这个文体不通便更换一个文体。
同样的,在其他领域,失败随时可能发生,为避免下一次失败,这次失败过后,便要反思总结了。
三
作家梅·撒尔顿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成长心态:“午夜时分,往事历历,纷至沓来。其中不尽是美事:痛苦、错误、未尽之事,以及令人羞愧和悲伤的种种往事一齐涌上心头。但是一切,无论好与坏,痛苦与欢乐,都描绘进了丰富的人生画卷中,都成了我思想的粮食和进步的动力。”
我要说,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每个人都来自孩提时代,有人用一生成长为巨人,有人却停止发育,有人真正活了一辈子,有人看似长寿,实则早已埋入坟墓。
那些年纪轻轻便成功的人,可能从小时候就开始发力了。
做事不要过早放弃,你的每一段经历都是成长的印记,我们要做的,是用成长度过自己的一生。
与君共勉。
我是木塘,一个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板板,关注我看更多成长干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