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言风语1160:我们向名师学习什么?
今天北京路中学教育集团联合校际教研共同体学校,举行新学年首次教研活动,也是首次的名师讲堂。我们很荣幸的倾听我们自己的名师周艳老师、市名师日照港中学的林静老师的两节示范课,聆听了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张老师的中考分析和评课,更幸运的邀请到了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秦老师对于高考改革和数学学科素养的解读,一顿丰盛的大餐。
何为名师?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在教育系统内有一定影响力,学生喜欢、家长信任,同行认可的教师。一般说来,名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能手,科研的专家。他们称得上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满意、同事最钦佩、社会最敬重”的教师。
每聆听一次名师的生动报告,每观摩一堂名师的精彩课堂,我们都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总是决心向他们好好学习,自己也大干一番,听时热血沸腾,回没有行动,大都以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告终,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疑虑,究竟何故?我们该怎样向名师学习?从他们身上汲取什么呢?
我也是舔为名师,但是认为,凡人之所以能“修炼”为名师,他们的骨子里必定具备特有潜在的人生信仰与特立独行的精神追求,这正是常人所缺失的稀有元素。我们到底向名师学习什么?
一、不忘初心的教育情怀。
在这个喧嚣浮躁、充满诱惑的功利性社会里,真正的名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默默守护心灵的净土,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动,甘守寂寞,痴迷教育,坚守神圣的信仰和高远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安心教书,潜心育人,将全部的身心和精力献给了他们所钟爱的事业,称得上是纯粹大写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品格高尚的人。他们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良好心态。以堪称“杏坛泰斗,人师楷模”的斯霞老师为例,她曾在日记中写道:“当我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千方百计地去钻研我的工作,如饥似渴地去补充我的知识,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有了这个信念,个人的安逸,家庭的幸福,如有必要,我都能牺牲;有了这个信念,什么样的屈辱我都能忍受,什么样的磨难我都不怕;有了这个信念,所有那些瞧不起‘孩子王’、瞧不起小学教师的世俗观念,都不能使我动摇,我都可以像抹去一缕蛛丝一般地把它丢在一边……有了对所从事工作的执着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试问今天的各位教育同仁,有了这个信念,还有做不成的事情吗?当今还有没有这种信念?还有多少人在秉持这种信念?也许,当我们为眼前的一些功名利禄孜孜以求时,我们离教育家的人生境界已经不止十万八千里了。我想,这或许就是当前教育家凤毛麟角、寥若星辰的缘故吧!
二、不断修炼的教学技能技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顾泠沅认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上摔打出来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每节课学生都充满期待,希望有新发现、新收获和新进步,教师渴望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想尽一切办法把课上好。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富有探索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大胆尝试,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生活、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三种超越的教学方式,很值得推广和应用。但凡名师,对学科教学总是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在于对教师、教育责任的担当。无论贫困,无论寂寞,无论艰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脚踏实地,充满梦想,努力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但凡名师的课堂,我们都可见那亲切自然的教态,和颜悦色的微笑,都可以听见那慈祥温和的声音。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可以发现他“目中有人”,且只有课堂上的孩子。正是这样的爱,促使着一位又一位的大师为了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名扬四海。也正因如此,名师的课堂很真实,很扎实,很朴实。可见,好课堂是有意义、有效率、有活力、有韵律、有追求的“真实课堂”,是“神形兼备”的课堂,是学生受益终身、难以忘却的课堂。精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而真实有效则使我们的追求得以升华。课堂,因真实有效而精彩。好课堂的“问道”不会停止,好课堂的修炼也不会停止。
三、持续坚持的个性品质
观看《动物世界》节目时,曾注意过这样一个镜头。一只饥饿的豹子遇到了一羚羊群,它盯准了其中一头羚羊全速扑了过去。在追逐过程中,豹子一次又一次的与身边惊恐而呆望的羚羊擦肩而过,却依然对锁定目标穷追不舍。最后,豹子终于捕到了猎物,饱食一餐。试想,如果猎豹改变目标,从那些停止的羚羊中重新选择一只,岂不更好?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豹子已经累了,如果这时放弃目标,而去追逐其它羚羊,那结果只有一个,新目标转身起跑,不均等的气力,豹子只会被甩掉,一无所获。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家境一贫如洗,但他志向远大,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但他从不气馁,永不放弃,反而愈挫愈坚,一直做自己生活的主宰,最终成就了强大的自我。魏书生倡导的“七个一分钟”和“十二个学习习惯”都挂在了盘锦市所有学校的墙壁上,他信奉叶圣陶“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观点,全市十几年如一日,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不折不扣地把平凡的小事做细、做实、做精、做出了特色,深刻地改变了盘锦市昔日的教育面貌,使其大放异彩。实践表明,成功没有秘诀,贵在坚持不懈,任何伟大的事业,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其实,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
四、厚积薄发的学习品质
大凡名师大家,都有“与书为友,终身学习”的优秀品质。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甘其勋说:“积五十多年教学教研之经验,从许多没有“名师”头衔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经历中,悟出了一点偏见:名师是读书读出来的。读书多的未必能成名师,但不爱读书,不善读书的肯定成不了名师。时任北京市十一中学校长、国家督学的李希贵,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酷爱读书。每次出差,包里都要塞上两本书,在飞机上读,在宾馆里也读。作为教书育人的工作者,我们要善于博览群书、养成阅读经典的好习惯,诸如《论语》、《大学》、《中庸》、《老子》以及《给教师的建议》等名著来丰厚我们的文化底蕴,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它警示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扎实的态度和渊博的知识。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过发人深省的一段话:“时代呼唤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呼唤有教育思想的老师。教师拥有思想,才能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教师拥有思想,才能满腔热情地关爱学生和富有诗意地教育学生;教师拥有思想,才能感受生命的涌动和心智的成长,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迸发出火花和人格的精神力量,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理想和智慧的下一代。” 凡此种种,足以映射出读书学习对教育教学有多么重要,只有努力构建起学习型校园,形成人人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我们才能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五、提升自我凝练自我的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是一名骨干教师的专业智慧结晶,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凝练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个人化的教学主张。每一位教师都应是自我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扎根于课堂实践,以课例为载体,以学生为对象,从案例研究入手,以理性的精神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生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主张的形成,需要极力克服自我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的片面性和极端性;需要实现教师理论阅读与实践思考的融会贯通,探寻自己教育教学人生中的“中心思想”与“未来走向”;需要坚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教育教学思想主线和学科“灵魂”。
六、牵引后连的教学衔接,环节紧凑的教学过度
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我们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甚至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前,都要设计一些“引桥”。通过教学内容衔接,让学生思维上不出现“堵点”。每一个环节呈现时,有过度的语言设计,不要生硬地直接出现。
七、创设情景的驱动方式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概念,关键要看他是否能正确运用概念进行科学推理,将知识层面的理解转化为智慧技能。要使概念的学习结果成为学生的智慧技能,必须给学生提供运用概念解决真实情境下问题的机会。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多个概念甚至是多学科的概念来分析和解决。
八、自主合作的学科实践教学方式
和课程标准
传统育人方式以听讲、记忆、理解、练习、考试为主要的活动形态,这种育人方式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有其优势,但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如何找到一个支点,重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育人方式?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课标的修订(研制)过程。
课标修订(研制)不仅要为课程内容确立标准,也要为学业质量确立标准,同时还要为教学活动确立标准。为教学活动确立标准本质上就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各科课标修订(研制)组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持续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取得重要共识,那就是必须强化“实践意识”,确立实践在各学科培养人中的重要乃至核心地位。学科实践因此成为各学科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关键词。为此,各科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增加了大量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从这个角度说,落实课标就是要把这些实践性活动真正落在实处。可以说,实践性就是新课标为教学活动确立的“刚性”标准,新课标所要求的新教学不是简单地在原有的育人方式框架中增加点儿“实践”“活动”的成分,进行修修补补,只把实践活动作为手段、点缀,而是要以学科实践为支点,撬动传统育人体系,构建以实践为中心的新型育人方式。
强化实践、确立实践在教学中的关键和核心地位,说到底是由核心素养的本性所决定的。核心素养的形成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没有行动、创造、体验、感悟,只有记忆、背诵、理解、思维,根本无法形成核心素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书本的知识与学生的身心有机融为一体,外在的知识才能变成学生内在的能力和品格。
当然,我们强调实践绝不是要否认认识的作用,而是要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让认识在基于实践、通过实践、为了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落实、得到纠正、得到批判、得到提高、得到深化、得到建构、得到创新,这样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引领实践、指导实践、推进实践,从而使两者共生共长。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是以学科的形式进行的,这是学科实践的由来。学科实践与上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实践就其本义而言是相通的,它是一种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活动,从教育的角度说,它是一种以“身体参与和亲身经历”为表现形式、以“体验和感悟”为内在特征的学习活动。学科实践是基于学科、通过学科、为了学科的实践,没有学科的实践必然导致实践的泛化、浅化,没有实践的学科(教育)必然导致学科(教育)的固化、僵化。学科实践的宗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比如,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表现为“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数学学科实践活动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可以说,学科育人价值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学科实践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路径,学科实践和学科育人价值是改造和提升学科教育的两翼,是学科层面落实和培养核心素养的两大创举。总之,学科实践本质上就是要求用学科独特的方式来学习学科,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用数学的方式学习数学,用科学的方式学习科学,用体育的方式学习体育,设想一下,语文课要是没有阅读、数学课要是没有思维、科学课要是没有实验、体育课要是没有锻炼,那么各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就会丧失。尊重并彰显学科的独特性、体现学科的精气神,是学科实践的核心要义。
九、由浅入深、化难为易的教学能力
化难为易”是针对教师讲解习题时,教师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化整为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化浅为深是讲授课时先引入简单、浅显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的知识有衔接并切入新知识的讲授,由浅入深的演绎过程.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知识的基础问题,结合课时目标,把内容尽量设计让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拓展的问题,让学生尽量发挥思维去探究,培养他们的发散和集中思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具体作法如下:(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教学法 ;(2)、教师要吃透教材,从而进行拓展;(3)、教师的教学要有趣味性和幽默性;(4)、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计划学生实际,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把难度较大的内容浅显化、简单化,在教学中便于学生理解,浅显的问题进行拓展、深入.化难为易与化浅为深又有区分,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化难为易是基础,化浅为深是更高层次的拓展
十、教学思想的归纳总结能力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数学思维能力,需要立足教学单元,结构化地思考其中的主要概念及其相互关联,挖掘概念建构及运用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学情与资源,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开展教学设计。
十一、讲练结合的落实实操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实施的意义
“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核心要素,揭示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讲求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
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设计要在“精” 字上下功夫, 适当留白, 精到精粹, 实用高效。
“精讲精练”能构建有效课堂,进行精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学目标达成,教师应该以学生学情为出发点,优化“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完善精讲精练的环节和内容,为学生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教学方法的实践
精讲精练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对知识的讲解有所偏重,该讲则讲,该练则练。精讲精练的核心在于精华、精辟。讲和练的内容都要做到精炼和恰当,把握好两者使用的度。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重点突破式“精讲精练”
在早读或课前5分钟,教师会带领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完成《学探诊》上基础字词部分的相关习题。通过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字词部分存在的真问题并进行记录,以便教师在讲解字词时,能及时调整自己备课时的预设,针对学生在字词方面存在的真问题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随堂借助《同步写字》及时巩固易错字词,以到达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重难点,开展“精”而“少”地讲,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并通过反复操练进行自我提升。从而实现“精”而“全”地练。
(二)核心问题是“精讲精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照语文要素,设置核心问题,教学重难点突出,保证学生一课一得。教师要挖掘出教材中的关键词句,这些词句就是核心问题的最佳切入点。由此切入,进行精讲和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思想与情感,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启迪,从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例如,在琦君的《桂花雨》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选择以母亲说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作为精讲的切入点,让学生回到原文当中再进行仔细阅读,然后回答问题:杭州的桂花真的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设置这两个问题各有用意,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将两处的桂花香进行对比,明白其实杭州的桂花树林更大,才是真正的香飘十里。设置第二个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从而帮助学生体会母亲和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课上,学生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做到重难点突出,可以减少老师讲解的时间。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课后5分钟让学生完成《学探诊》中发展练习部分的习题,可以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样,在巡视过程中、作业批改中发现学生的真问题,再对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扫除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并在后续备课中及时反思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三)综合应用式“精讲精练”
语言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关键的能力,语言能力指的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在有一定的阅读经验的前提下,有效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规律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学生作业,作业的难度要适宜,也要尽可能地“精”。
结合五年级开展的分层辅导,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层次,更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本学期的语文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学习作业和家庭作业三类。课堂作业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如基础字词部分,教师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作业(即课后作业)需要在校内完成。学生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升,如课上未完成的阅读理解训练等,学生可以利用一部分自习时间继续完成。家庭作业作为拓展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如进行《水墨菱塘》同步阅读。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要求他们读文章,批画好词好句,并进行摘抄;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做批注,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并进行好词好句的仿写;拔尖的同学可以进行同主题内容小练笔,主动完成段落甚至小文章的写作。
分层作业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知识,有效练习和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分层作业在学生完成后要及时有效反馈并奖励,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
1.
十二、核心素养的落实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以名师为榜样,虔诚谦恭、心无旁骛、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用心学习、忠实践行他们的实质精髓,不断来完善自己,丰满自己,提升自己,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一步步由弱小变强大,由量变到质变,一点点从普通走向优秀,由优秀接近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