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极简技术来实现技术加持下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使用极简技术来实现技术加持下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双减”是2021年教育部9月1日实施的头号工程,主要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五项管理”主要是指作业管理、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是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民生工程,是一次小切口、大改革的有力举措。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它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而成为了多面手,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电脑、电视、书本……现在已经普及到社会各阶层,即使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也有相当部分是持“机”一族。这也成为师生矛盾、亲子关系问题的特殊导火索。手机成为继电脑游戏之后,让人们头疼的新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计算机、手机本身就是机器,就是一个工具,无所谓好与坏,实际上就看我们怎么利用。

一、正确对待手机的利与弊,择其善者而用之。

手机作为先进的通讯工具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果在校学生能正确地使用它,例如上网下载学习资料、浏览信息等,必定可以丰富知识。但事实上绝大部分拥有手机的学生都把它当做玩具,用来聊QQ、玩游戏、上网。我们不禁要问:手机究竟是工具还是玩具?虽然很多学生都带了手机,但真正把手机当做学习工具的同学其实很少,很多人只是把手机当做炫耀的资本,有些同学一年要换好几部手机,一部比一部先进,其实都是虚荣心在作怪,而这种虚荣心很大程度是来自家长的层面。

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不会影响学习,关键是应该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时候能用手机,什么时候不能用。现在有很多人在实行打卡,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都有表现欲,这点在学生身上体现的尤其重要。所以号召学生打卡自己的正向的学习、生活,并可以采取游戏中的积分、晋级等方式,那么他们一定也会愿意参加。

这当然需要学生的自觉,可这份自觉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而不是简单禁止。

所以手机本身并无过,与其“禁用”,不如“导用”,用约定的方式指导学生使用手机,促使其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文明使用手机, 比如也可以跟孩子约定带手机上学的一系列前提条件,包括开关机时间、场所、对象。一旦孩子在上课时间或其他学习活动中,家长拨打对方手机时发现是开机,或者发现手机用于任何不恰当的地方,手机话费出现不正常的增长,可立即取消手机使用权。当然这个沟通在在平等的基础上,家长孩子都认可的前提下才是可执行的。

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手机无“好坏”,利与弊完全在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

二、宜疏不宜堵:利用微课让孩子们喜欢上学习。

好奇,喜欢新事物是孩子们的共性,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吸引力来影响学生热爱学习,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制作相应的微课,还有的孩子喜欢玩游戏,喜欢刷视频,甚至于喜欢直播,我们学校就有一个学生,自己有两千多粉丝,最近情绪非常低落,原来是父母不让玩手机了,说是视力下降了,她和我说生活没意思,用手机就是为了交朋友……所以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家长多多沟通:同时要告诉她不能耽误学习,要保护视力严格控制时间,根据视力和成绩情况调整使用手机的时间,这样也许会促进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并提高学习成绩。因为她会为了更多的使用手机,而主动地去学习,去保护视力。

培养孩子集体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录制一些日常生活中纪实,也可以拍一些剧本,甚至可以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排的视频,要求和学习有关,而且要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才可以参与。

相信我们在《王子微课》团队的带领下,充分利用极简技术实现在技术加持下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够更好地落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使用极简技术来实现技术加持下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