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一生只需参加一次高考?而我需要参加三次!

竞争是天性。

这几天如火如荼的高考,满屏的“加油”大字,微信上刷屏文章,以严肃认真的口吻警告你你学历决定一切,各种煽情各种誓言,各种撕书和诀别,一切就像一场成年礼,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仪式感满满。

前方炮声震天,我们这群刚忙完小升初,焦头烂额,提心吊胆,恍如隔世的老母亲,真真感觉到小巫见大巫的被鄙视感,我们躲在遥远的战壕里瑟瑟发抖,总有前方神经兮兮的探子回来报告说,局势越来越紧张,战况越来越惨烈,抱着不吓死你也要震惊死你的认真态度。

然而,竞争,早在高考前就开始了,或者说,高考只是结果,真正的竞争早在出生前就已经狼烟四起,磨刀霍霍了。

1.

今天抱着敬畏的心情去参加“初中4年规划讲座”,老师眼里写满了“你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家长”的担忧。我们不知道中考考哪些知识点,不知道中考分哪几个科目,甚至不知道中考总分是多少。其实我们也怀疑过,自己是不是经历过中考高考,当初是怎么杀红了眼走过腥风血雨的,想想真是后怕,不禁油然佩服当年的自己,实现了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杀出重围的奇迹。

六七年级刷完中考试题,八年级备战自招竞赛,九年级学习掌握高一内容,顺带参加考试或者冲刺中考。如此缜密,如此严丝合缝,如此一气呵成,我竟无言以对。

作者非正规统计

我以前还很困惑,为什么要实行五四学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要把六年级提早并入初中呢)?经历过小升初你就明白了,这样妥妥的比其他地方提早一年进入竞争状态啊,提早一年开始鸡血中考,很多家长小升初大战还没落幕,初中一年级的课本就已经画满笔记,连错题本都整理出一本了。不得不感慨,领导太英明了。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永远要提早准备,把你以为正确的时间点再往前拨一年,甚至更早。从动念要娃开始,一环接一环,绵绵无绝期。

当然,那些天天吼娃的日子也将一去不返,是以面对初中数理化完全懵逼的中年人的脸为谢幕镜头的。不管你曾经是不是学霸,你都会发现,世界变化得太快,自己的学识在在高考那几天做了冲顶的爬升后,就把我完全抛弃了。现在终于理解爸妈为什么总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因为,其实他们也不会呀。

为什么年年全民都在讨论作文题?因为其他科目根本插不上嘴啊,你有能力吐槽数学题吗?化学元素表还记得全吗?历史年代还分得清谁前谁后吗?价值和使用价值啥区别还讲得出来吗?唯一能做到就是茶余饭后谈谈作文题了吧,真让你写,估计也凑不满800字。

2.

赶巧不巧,这周刚读完这本书《我是个妈妈,我需要个铂金包》

腰封上赫然写着

孩子的竞争,父母的战场。

你不爱竞争,竞争还是会找到你!

看我贴了这么多标签,你就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扎心程度。

上东区的妈妈们,从怀孕的准确时间都是用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和逻辑推理确定下来的,为了不输在起跑线。

学区房,高端的邻里配置和对未来玩伴的规划考量是必须的。为了有更多的入学资源和顶级朋友圈,穿什么牌子的衣服,背何种款式的包,在哪里度假过节,都有心照不宣的内部标尺。对身材近乎苛刻的要求,和对饮食的极度自律,对高压生存孤独寂寞的自我调适。富人的竞争,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有钱不代表舒适无忧,相反是更焦虑更鸡血的比拼。

遥想当初我怀娃的时候,哪想到幼升小惨烈,不知道各种小五班暗流涌动,更未料想小升初的公民混战,连学区房这码事都是娃要读幼儿园时才听说的,兴趣班补习班?是娃三年级时候才开窍想到的。想想真对不起娃。

“身边的朋友每天谈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上哪所学校。”

“用孩子的年纪与校名进行自我介绍”

“学校是个介绍自己和攀关系的方法。”

生娃不再是为了追求生命的延续和基因的传承,更像是给自己打了一针加足的兴奋剂,还不甘心地调到最大量,导致老母们个个都间歇性精分。总是事无巨细地要叮嘱孩子他爹不能有半点闪失,自己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挑灯夜读各种育儿书籍。就像欣喜若狂的成功注册开办了一家新企业,在没有任何经验和试运行机会的情况下必须把每笔订单,每个项目都做到完美,只许成功,不可失败,从早到晚,没有节假日,只有账单,没有收入。

3.

轰轰烈烈的高考即将落幕,新的高三生又开始冲刺之旅,而我家娃今天已经完成了2张数学卷,一张语文卷,两张英语卷,完成了2小时的练琴,跳绳完成2000个,和网上外教侃了半小时的大山,写完自创小说一篇,完成插画3幅,公益帮助隔壁绘本馆理书上架,打完5局农药,早早上床磨牙去了。

谁不是一边叫嚷着快乐教育,一边怀里揣着一课一练

谁不是一边推崇着素质教育,转头立马去报了奥数精品班。

谁不是一边怀疑自己的鸡娃行为到底对不对,一边坚信自己一定能培养出举世无双的娃。

如果一次高考是浴火重生的话,我这辈子估计得洗三次,十几年前自己的懵懂试水,未来几年后陪着两娃有计划地随者不同情势,以不同姿势各洗一次。

隐约,耳边响起一个声音

“时刻准备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以为一生只需参加一次高考?而我需要参加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