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就是书

  一场飘飘大雪亲吻着大地,霎时间,天地皆白。好个寒冬,此雪美哉!窝在家里,闲暇之刻,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给我带来的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洞悉历史风云的盛宴,一腔傲视中华大地的热血。荡气回肠,无可抑制,故作此文,以表己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没有两者,路就是书”余秋雨先生在书中这样写道。我在这个冬季,没有外出,却由着这本书,跟随着余秋雨先生踏遍了祖国的大好山河,感受着文化的喘息,倾听着时代的脉搏,也展望着人类的前途与去处。跟随余秋雨先生,从大西北的敦煌起步,在阳关看见大漠的飞雪和远年的坟堆,在柳州驻足感受柳宗元不曾失落的文化人格,在出入白莲洞之间意识到真实自我的存在,在都江堰惊叹那翻滚汹涌的江流,在洞庭之畔静观山水楼台……文字的一笔一画化作我心灵的脚步一步一步踏在祖国的南方和北方、山顶与水边。最后跟随着余秋雨先生停在新加坡的土地上,咏叹着对华语不可割舍的情结,也拥有着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游子的急切归心。此刻,我的心已经在路上,四处奔波,欣喜并苦涩。我也更切身的有了余秋雨先生所写的“登高一呼,山鸣谷应:举目四望,海阔天空”的这种感受。然而,正是在这一路上,我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了什么,也莫名的对“路,就是书”这句话有了一种无法言表的触动。

  “历史不只是印刷在课本上,而是掩埋在大地深处。”山一程水一程,我跟随着文字“走在路上”,在大漠敦煌,在似水江南,在海角南洋,没有哪一处不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跳动的脉搏。即使他跳动的微弱,但也足以昭示他曾经的澎湃与激昂。我看着一处又一处震撼人心的文物古迹,我赞叹着中华优秀的历史文明,我也产生了无限的自豪感。而与此同时,我似乎有了一种莫名的失落与哀伤,这是为了什么?

  “我对人类前途的展望是一种宏大而美丽的悲观。”我愈发的理解余秋雨先生的这句感叹以及其中包含的深思和疑虑。时代前进的步伐没有一刻停歇了,与之伴随的是历史的遗忘,我们追求着物质的享受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忘记了中华的辉煌历史,我们曾经的价值已经被我们自己掩埋。我们应该拾起文化的自信,我们也应该充实自己对自我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知,更好的发展。土地给予我们生存空间,同时也给予我们文化基座,我们应该充实的活着,而不是空有着一副皮囊去生活,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悲哀的,而一个忘却历史的民族是危险的。人类,是一个极大的命题,我无法论述好,我也没有资格去评判。只是,对于如今的炎黄子孙来说,我们应该背起对中国文化深深的疑虑,亲自去辽阔的土地,追寻文化的痕迹。

  “无言的大地,有多少地方值得我们跪身,又有多少地方值得我们谢恩。”走过每一处都是一次心的历程,就如同历史教科书一般,给予我们直击灵魂的教诲。余秋雨先生曾说他常伫立前人伫立之处,观察自然与人文环境去思考前人的感情。因此在这个冬季,我随着先生的文字去观察去思考。正是这文字让我在柳侯祠前驻足,柳宗元不仅遭到贬谪,这永柳二州又是荒凉之地。可正是在此,他把满心的感伤与怨恨,都发泄在山水之间,寄情其中,因而为中国文学史添上了《永州八记》这样出色的山水文学,从中,我能感受到的是柳宗元一代士人的气节与傲气,足以让后世学者崇敬瞻仰。也正是在对天一阁的观赏和对八大山人的了解之后,我看到了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我也暗自在心底发问,何为文化人格?何为文化良知?让我拥有许多疑问并引起无限的思考。也在大漠看到了黄河文明的盛衰,感受到了历史的深邃苍凉。还在如诗如画的烟雨江南去体味历代文人的隐士心态,去倾听来自历史尘埃的世态人情。我无法一一列举在文字中的所想所感,但仅凭这些,就完全可以向大地向历史叩首,因为他所带给我的是心灵与灵魂的洗礼。我也突然想到,这庞大的中华历史画卷,绝不是余秋雨先生一本书可阐述得完的,为此我们更应该“上路”,去感受,去倾听,来自历史的呼唤。

  合上《文化苦旅》,意犹未尽,正如余秋雨先生在书内所言“回头一看,为自己长长的脚印高兴。”我为自己这次心的旅行欢欣雀跃。也正是在这次历程中,我才领会何为“路,就是书。”

  路,就是书。学生该是全人类,所教的知识便是全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且让我们,背起行囊,去亲吻大地,去探寻历史,去拷问人性这一永恒的命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路,就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