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乡镇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于一九八四年的年底做出决定。全国统一撤销人民公社,设立乡镇人民政府,同时把原来的大队也改为村委会。目的是彻底改变原来人民公社统一组织农业生产,平均分配生产生活物资,打破一大二公的管理结构,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的合理发展。

      我是于一九八八年从离石县检察院调到了小神头乡任乡长的。说实话,对这次调动我内心有些忐忑,因为我对乡镇工作十分陌生,怎样当乡长,心里没有一点底。虽然早年自己有过上山下乡的生活经历,可这毕竟是两回事。

      经短暂不安之后,我还是愉快的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即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很快进入角色,全力投入工作,下决心要在小神头乡能干出一番事业。

      乡政府和人民公社不只是在名称上叫法不同,而且职能也从形式到内容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不再硬性的指挥农业生产,不强制干涉农民的收入分配,  不下达各种指令性指标。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已经不是乡镇工作的重点。更多的是为农业农民提供服务,想方设法地让农民增产增收。抓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就是督促检查春耕备耕,春种秋收和田间管理,抓各种合同兑现,皇粮国税入库和计划生育。

      为了有效推进工作,乡镇会把上级要求完成的各项任务,分解下达的乡政每一位干部身上,由他们包村包片去落实完成。每个干部接受任务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各尽所能,想出各种办法,一些艰巨难缠的事情,大家要使出浑身解数,才能确保任务的完成。

    入职后首先是了解情况,熟悉环境,搞调查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逐渐对小神头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自然资源,有了一些了解。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任务一个接着一个,很少有啥空闲时间。特别是计划生育,农田建设,合同兑现三项硬性工作。县里下达任务后,天天督促检查,日日排队通报。这些事又涉及千家万户,群众对立情绪很大,乡镇干部又没有多少可制约手段,只能靠软磨硬泡,连哄带唬。着急了,只讲结果,不说过程,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好在老百姓不论情绪有多大的不满,言语上有多大的过激反应,但在最终还是要服从政府,特别是大小东川的老百姓表现的更厚道表现的更实在一些。

      当时乡镇机关干部总共也只有四五十人,除了党委政府班子的正副职九人以外,剩下的就是各股站所和八大员。说是乡镇干部,其实真正吃财政,领工资的人并不多。除了班子成员外,其他股站所长和八大员都是农民身份,接受双重管理,因为户口都还在农村。管理单位只发点补助,服务单位只负责安排任务。我们班子的九个人,除了我和武装部长薛建岗的家属孩子都是城市户口,家也在县城外。其他七人,包括书记毛俊虎的家都还安在农村,而且他们的家属也都是农民。本人的身份多数也是近年来由补贴制干部转过来的。所以大家的穿衣戴帽,举止言谈,生活习惯都完全保留着农民的味道。表现的纯朴善良,勤劳节俭农民本质。

      当时机关干部的工资普遍不高,他们要用自己一个人的工资,负担一家人的生活开销。生活水平和农村老百姓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两头跑,一头跑乡镇,完成自己的本质工作和随机交办的其它任务。另一头跑地里,完成自家的责任田自留地里的各种农活。

      刚到乡镇时我没有体会,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我先从整改乡政府机关的食堂开始。修缮厨房,增添炊具,然后提高伙食标准。心想先的让大家吃好,才能要求同志干好。为此我还专门开了联席会,会上大家对改造厨房都很赞成,议到提高伙食标准时大家也没说什么。既然定了,等厨房改造完后,我们的灶房,天天白面、大米(粮站批的议价粮)顿顿有豆腐粉条,隔三差五还有肉。开始的一段时间,大家都很高兴,觉得饭菜的质量味道都有提高,上灶的人比以前还多了不少。但没过一个月,情况就有了变化,先是吃饭的人逐渐少了,后来就连长年上灶的一些干部,也不怎么在灶上吃饭了。他们硬愿骑着自行车跑十几二十里的路,回家吃饭也不愿在乡里的食堂吃。开始大家都不好意思告我实情,我就私下了解。问题出在伙食标准太高了,天天这样吃,许多人经济上承担不起。伙食有多高呢?说出来也许现在的人会感到惊讶!那个时候乡镇的灶,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饭每人每歺四角、一般是馒头稀饭,一个凉伴小咸菜。下午六角,熬一锅大烩或炒菜,主食是面条或大米。不足部分的费用乡政府用其它收入补一点,就这样,大多数干部都还觉得吃不起。

      我慢慢熟悉了他们每个人的家庭生活情况,也理解了他们的困难和不易。我就与大家商量能不能找到一个既让伙食好,又能使同志们少花钱的办法?副书记康长才、副乡长乔树林为我支的招是,自己种菜。开始我怀疑这样行吗?都是乡干部,号召大家扫扫院,拨株草、植棵树,毎月参加一至两天义务劳动这没问题。如果让大家像农民一样春播、夏管、秋收大家能乐意吗?康、乔说能、一定能,而且还计划好种什么,在哪里种。议好后我把大家的想法和时仼书记毛俊虎作了汇报,他也很支持。

      这样我们就动员全体乡干部义务参加劳动。先从乡政府大院开始,还在上马寨村的德岗梁上租了一百二十亩机修梯田。雇用了两个牛工,撒粪、播种全是乡干部自己干。分地力的肥素、阳背,分别种上谷子、红豆、黄豆和南瓜、土豆等各种蔬菜。通过这次劳动使我深深感到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是完全不用演饰的,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活的潜意识。

      整个乡政府几十位机关干部除我和武装部长薛建岗外,包括书记毛俊虎全是从小在农村长大,应该说种地的熟练程度要比让他们写文章做报告还得心应手。扶起犁把犁地,拿着锄头锄草松土,像乐手弾琴一样自如,像渔女浣纱一样流畅。我体会的只是苦和累,他们确不同,他们从内心到外表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轻松和愉悦。司务长张应明,财政助理员王凤鸣,农业技术员王化廷至从乡里种上菜,他们不用领导安排,经常自觉的就为蔬菜施肥浇水锄草灭虫。他们是把劳动当作一种农村人与生俱有的生活习惯!

      劳动所获硕果累累,成绩斐然。预期的目的达到了,伙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饭费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但要单算经济帐,恐怕种比买还要贵。因为化肥种子和大家的劳动成本都是很高的,但农民不这样算帐。他们一般不把自己的劳动付出纳入成本。

        大家都有一些农村的亲戚朋友,到了夏秋两季各种农作物成熟后,他们会把自己收获的农产品比如瓜果蔬菜,五谷杂粮送一些与他们有交往的人。如果你客气的说,你们辛辛苦苦的劳作了一年,产点粮食蔬菜不容易,你们留着自己吃吧!她们一定会说:“没些啥, 都是自己在地里种的,不值钱”农民从不为自己的劳动计算价值。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历来就是农民的一种生活形态,而不是咱们理解的艰辛。要不为什么几千年来,不论国家处于战争还是和平,兴盛还是衰败,付出最多的是农民。就是解放以后的计划经济时代,如果没有农民不计成本的付出(大家一定都记得人民公社时期一个工分几分钱吧)社会主义建设不会那样又快又好,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得也不会这样坚实。中国农民是非常厚道和纯朴的 ,所以我们不能看不起农民对不起农民。我从内心感到党的脱贫政策是非常正确的。

      我们的国家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从一个完全的农耕文明社会,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业文明为主的世界強国。中国农民的身份正在大批地发生改变。农民的劳动价值也有所体现。

      但大家对土地的感情不能改变,否则社会会出现新的问题。

        二0一九年六月三十日写,二零二零年七月九日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到乡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