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枪口上飞过的第一只小鸟 ——试论孔子为何只斥责冉有一人180214何文杰

     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季路与冉有二人在得知季氏要攻打颛臾时向孔子通讯,然而全程基本只有冉有与孔子间辩论是否应该出击的问题,季路却仿佛消失一样,静观其变,也未被孔子所责,这种区别对待的原因究竟何在?

    要探究其因,就不得不先提及一下季氏伐颛臾中“陪臣治国政“的背景。当时陪臣有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而冉有和季路同属季孙氏,因此也有执政之义务,但孔子对这种做法一直持反对态度,这也是这篇文章中孔子斥责冉有的根本原因,在斥责中,不仅代表对冉有行为的不满,更是对陪臣们的鄙视。

    若仅是如此,为何孔子只针对冉有训斥呢?首先,早在此次事件前,孔子就与冉有关系较差。公元前562年,鲁国的三家曾瓜分隶属土地上的奴隶,季氏就分得三分之一;其后的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更是分得二分之一,又加之推崇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因此季氏资力丰厚。尽管如此,冉有还是帮助季氏搜刮人民,积敛钱财,这种贪得无厌的行为深深激怒孔子,不单不承认冉有是自己的学生,更是让其学生声讨冉有。由此可见,孔子对冉有唆使季氏攻打颛臾获得更大利益这一行为抱有很大猜疑。

    其次,最让人联想到的就是冉有与老师不断争辩:先是将责任推到季康子身上,再而又说这种做法才能斩草除根,维护和平。这不就暗示了冉有赞成攻打了吗?而且在面对老师质问时还找借口,这就气得出孔子说出那句名言“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同时,孔子儒教主张以礼相待,和平治国,这就与攻打颛臾的行为大相庭径了,因此孔子斥责冉有时毫不掩饰,语气较重。反观季路,未曾表达出自己半点想法,也因此逃过一劫。

    根据笔者猜测,孔子斥责对象选择的原因还与他们的性格和城府有关。其实冉有,季路早就猜到孔子的回答,去问孔子意见,仅是告知,而非听取意见,这点在季路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冉有却试图劝服孔子,在做法上就已比季孙略逊一筹,其招致孔子斥责的行为可谓是枪打出头鸟。不得不说,季路的城府比冉有深得多,很大程度上,冉有是被季路利用了,即为人口中的挡箭牌。同时,冉有过于率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就使性格沉稳的季路不仅能听到孔子的教诲,相应改善做法,同时又免受孔子的斥责,这做事方式确实高明!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尤其是职场上,季路这类人并不少,而吃亏的往往是替他们出头的单纯新手,这也提醒着我们要时刻留意身边,不要因一时的荣耀或利益就失去理智,成为身边人利用的目标,观察好上司的想法,查清企图利用我们的“同一阵线的友人”的真正目的,再行动,这才是在这个社会中通往成功的最佳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做枪口上飞过的第一只小鸟 ——试论孔子为何只斥责冉有一人180214何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