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看见》

昨晚偶然发现同事窗前放着一本柴静的《看见》,眼前为之一亮。

柴进是一个让人并不陌生的名字,也知道她做是一个比较苛刻且刁钻的真实报道的新闻人。

很久以来就特别想看到她那种真实过程的文章。对于《看见》这本书也是早有耳闻,可也许自己是一个并不主动去寻找的人,也或许所谓的日常琐事让我想不起,所以我一直也未曾尝试去找过《看见》看见这本书。

一切又都是那样的刚刚好,我竟然在同事的床前发现,也许是一种缘分吧。当我拿到那本书的一刻起,我放下了手机读了整整一晚上,凌晨两点,却难以入睡。

可是今天还有很多的工作,也只能勉强放下,但却怎么都睡不着。脑海里一直在想着她写道的故事,“非典,《唐山大地震》,华南虎年画,老杨和猴子的,家暴,消失的汾河,还有甚至双城服毒孩子的故事”。都像电影一样一遍遍的在我脑海之中回放。

那种兴奋,激动,感慨真的都是难以言表的,很惊叹她的行为与对事实的追求,,也很感慨当时的社会面貌。

当我看到她所写到的那些文字时,仿佛将我带进其中,有让我悲伤流泪的,也有让我难以平静的。

我感到我们的生活真的有着太多的不真实的自己,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每天做的都是一个获悉知识新闻的人,可看到后,我们要么跟着主持人的角色去评判,要么有自己独特的品味,总会去选择排队,站队!

就像她在文中所说,没有什么好人,也没有什么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人本身的确是没有对错所分,只不过用一件事判断了一个人的好与坏,也许他在这里是一个做了好事的人,但在别处又是一个做了坏事的人,我们怎能去评论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没错,新闻工作者的确需要只是发表事件的真相,而无需去评论。同时我们在平常生活中的人也应该是这样,但我们更多的去在评论着这件事中的人,而非这件事的本身。

久而久之,这就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就像她在书中所说,外国人所记录下的中国人,还是乾隆年间的样子,可喜?还是可悲?

有时想想真的不知道是自己该庆幸还是该感叹自己的无奈,我们进步的什么?我们追求的什么?我们又真实着什么?

今早又看了一些,很可惜不能够看完,马上就要上机了,但是我会将它下下来,在飞机的两个小时,我还可以好好去品味柴静的《看见》。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之《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