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玉韵:咸阳博物院尹家村遗址出土文物展

2021年5月22日,为了纪念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和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在咸阳博物院(文庙博物馆)举行了以“仰韶玉韵”为主题的尹家村遗址出土文物展。这些新石器时代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是首次对外展出——



仰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而得名。1921年,经过中国政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对仰韶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中国考古学从此诞生,一路走来,漫漫百年。

 

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大约距今7000年到5000年,分布于中原和周边的地区。目前,已经发现5000多处仰韶文化遗址,但是出土玉礼器的遗址屈指可数。迄今为止,咸阳尹家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玉石斧钺数量最多。




尹家村遗址位于咸阳市秦都区渭滨街办西南角,紧邻渭河北岸,地势相对较高,东西长1750米,南北宽750米,为咸阳市内最大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1963年4月,这里被公布为秦都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7年10月,陕西省文管会在尹家村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灰层、灰坑、陶窑、居住面等遗迹,采集到石器、陶器和陶片等文物50多件。经过初步判断,尹家村遗址的年代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至庙底沟类型之间,距今约6000至5300年。

 

这里展出了尹家村遗址出土的一些保存完好的石器,包括10件石斧、1件石凿和3件石锛。这些石器是当时人们的生产工具,后来演变成为象征权力的礼器,源远流长的斧钺文化就源自于此。





尹家村遗址出土的文物以玉器最具代表性,大多数玉器材质为深色蛇纹石玉,个别为浅色方解石或深色透闪石。这里展出了尹家村遗址发现的全部15件玉石钺,让所有的参观者叹为观止,成为整个展览最精彩之处。

 

目前,这些玉石钺是我国发现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体量最大、规格最高的玉礼器群组。其中,长达26厘米的蛇纹石玉钺是迄今所见仰韶文化时期最大的一件玉钺,被誉为“玉钺之冠”。

 

在中国史前社会里,石钺是工具和兵器,后来成为重要的礼器。玉钺源于石钺,并演化为铜钺,乃权力的象征。因此,玉钺一般出土于当时的高等级墓葬或者祭祀遗迹之中,被认为是后期“玉玺制度”的前身。





这些玉石钺的长度大约20厘米左右,宽度大约10厘米左右,较窄处的一端有圆孔,为桯钻对钻制作而成。部分玉石钺钙化严重,绝大多数通体较光滑,表面以黑色和绿色为主,被一些专家称为“玄玉”。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认为玉石可以通灵,玉石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很高。商周以来,中国人以白玉为尊,逐渐形成这样的价值观。但是,经过考古发现,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以黑色或者墨绿色的玉石为重,所以被称为“玄玉时代”。

 

在“玄玉时代”里,和田玉没有进行大规模开采,没有大量优质的透闪石资源。这些象征“玄玉”的斧钺,便成为当时的重要礼器,以及重要人物身份的象征。在老子《道德经》中记载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017年,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成立,为神话学与考古学的交叉互动以及中国文化理论的创新性建构,先后提出四重证据法、文化大小传统论、玉文化统一中国论和万年中国论等,并且组织15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

 

这些文化考察活动覆盖中国西部七个省区的250个县市,勾勒出一个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的西部玉矿资源区,初步确定“玄玉”的产地为渭河上游的甘肃武山县鸳鸯山,俗称为“鸳鸯玉”。

 

距今6000至5000年前,当时的人们就开始“西玉东输”的运动,使“玄玉”成为连接中原和西部的第一种神圣交换物,也是“丝绸之路”中国段开启的最早物证,可以喻为“中原文明发生的曙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仰韶玉韵:咸阳博物院尹家村遗址出土文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