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并非消费互联网式的置身事外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汇,便是「收割」。当「收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我们还听到了一个词,叫「豢养」。不得不说,在流量充沛的年代里,通过「收割」和「豢养」的方式,的确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发展潜能的。然而,等到流量的红利不再,通过简单粗暴的「收割」和「豢养」开始表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
  我们看到的流量的沉寂,我们看到的大数据杀熟等诸多问题,几乎都是由于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所引发的。可以肯定的是,仅仅只是通过简单地收割,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长久的发展的。真正把流量当成是客户,并且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才是真正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正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我们才看到了产业互联网的衍生和出现。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对流量进行简单地收割不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玩家们更多地将流量看成是「客户」,并且通过产业端的转型和升级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以此来找到更多新的发展可能性。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短视和不可持续不同,产业互联网的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更多地通过产业端的转型和升级来提供消费端真正需要的产品,更多地通过产业端的转型和升级来找到供求两端再度达成平衡的可能性。
  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产业端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供求两端的关系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持续改变的,不断达成平衡。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讲,产业互联网时代所释放出来的发展潜能要比消费互联网时代大得多,多得多。
  产业互联网,并非消费互联网式的置身事外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将自身看成是一个置身于消费端和产业端的存在,它们存在的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撮合消费端和产业端,以实现两者的高效对接。不得不说,在信息不对称的大背景下,这样一种置身事外的发展模式,的确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发展的。
  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互联网玩家们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然而,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这样一种置身事外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庞大的市场规模,不断延展的产业边界的基础之上的。等到信息不对称被打破,等到市场规模和产业边界不再有扩充的可能性,这样一种置身事外的发展模式,必然会遭遇新的困境和难题。
  欲要找到新的发展可能性,欲要打开新的想象空间,玩家们必然需要抛弃以往置身事外的发展模式,通过投身到产业之中,通过寻找与产业结合的方式和方法来打开新的发展可能性。我们看到的以阿里、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之所以会开始投身到产业端,之所以开始通过数实融合的方式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那种置身事外的发展模式开始遭遇到了困难和挑战。
  产业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越来越多的玩家们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开始寻找自身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方式和方法。同消费互联网时代的那种以规模和效率为主导的置身事外的发展模式不同,产业互联网的这样一种主动地融合到产业的发展之中,主动地成为产业的一份子的方式和方法,无疑具备更大的发展潜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