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从“四二一”家庭走出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小班,变成了1/30,甚至1/40。过去恨不得打个喷嚏都有一群人围上来抢着擦嘴,现在尿了裤子不吭声可能半天才被老师发现。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马上实现,也不能时刻得到老师的关注,每次举手也不一定都被叫到名字,做好的作品也未必都能得到表扬。
听上去让父母揪心,但这就是社会化的开始,是孩子开始真正的融入生活的开始。妈妈在家也得给孩子点“忽视”,让放养的孩子能自主安排时间,做喜欢的事,享受乐趣,而不强求一定得到百分百的关注。
幼儿园里孩子多,三个老师照顾三十个孩子,到了中班是四个老师照顾四十个孩子。虽然听来是每人照顾十个孩子,可是老师们是分工的,有时候还要轮番吃饭休息,一个老师管十多个孩子也是常有的事。宁宁本来就有些内向,不爱说话,班里小朋友排队去户外活动,宁宁总站到最后,在班里上课,如果老师不点名,宁宁也很少主动回答问题。
有时候我们看了幼儿园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内心很纠结,该不该要求老师更关注孩子呢?还是让孩子明白,即使老师此刻没有关注你,你还是要尽量让自己开心,做喜欢做的事情,多和小朋友互动,更主动的走早队伍的前面或中间。
她不愿积极主动的参与集体活动,慢悠悠的。连吃饭后喝汤都经常最后去,汤也凉了,别的小朋友都开始准备看书或游戏了。有时候老师以为大家都喝汤了,就把剩下的倒掉了,宁宁回家哽咽着说:“我还没喝汤,老师就都给倒了。”姥姥一听都快跟着哭了。
我对宁宁说:“可能是你的速度比较慢,老师以为所有小朋友都已经喝汤了。下次你吃快一点,早点去领汤就能喝到了。或者你还没吃完,就告诉老师给你留着汤,好不好?妈妈不能什么事情都替你去做,替你去和老师说,这是宁宁自己的幼儿园生活,宁宁要努力让自己生活的更开心,行吗?”宁宁点点头。话是这样说,是教育孩子的,第二天我还是私下拜托了班主任老师,老师说以后会多留心的。
一年一度的幼儿园春季运动会,我带着望远镜和摄像机去幼儿园旁观。孩子们排着队出来,每人拿一个小木椅子,分班就座。然后各班轮番出来表演舞蹈或武术操。我发现宁宁不由自主的站到队伍的最后面了,虽然队伍前后都有老师。宁宁的舞蹈很认真,动作优美,节奏清晰。等到班级领奖的时候,班里一个长头发大眼睛的女孩嘉嘉代表本班去主席台领奖状了,宁宁伸着脖子观望着,我远远的看着这一切。
从前我也多次观察过他们班的集体活动,早晨做操,下午运动,儿童节表演等等,确实每次去前台领奖的都是嘉嘉,别的孩子没份。班里的墙壁上也有很多嘉嘉的照片,班级的网站上嘉嘉的图片和视频也非常醒目。
运动会结束,晚上回家,我问宁宁:“你喜欢嘉嘉吗?”她说:“不喜欢。”我问:“为什么呢?”她说:“嘉嘉是狗屎。”我说:“不能这样说别的小朋友啊,你可以喜欢或者不喜欢谁,但是不能随便说脏话骂人。”宁宁说:“可是嘉嘉拔尖。”我没想到三四岁的孩子能说出“拔尖”的评语,但宁宁明显是嫉妒人家了,在老师眼里,不如嘉嘉更受关注。
回想我自己做老师的时候,是不是也可能对部分学生好感更多些呢?有没有刺伤到另外一些孩子的心灵呢?往往是在班里最听话和最捣蛋的孩子老师更关注些,中间的一些表现不突出的孩子就淡出了老师的关注视野。同样的情况,对刚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幼儿园孩子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对宁宁说:“宁宁可以喜欢谁,或者不喜欢谁。可以今天和咚咚玩,明天和蓝蓝玩,不可能同时和所有小朋友一起玩,对不对?老师要管理一群小朋友,可能谁跑在前面,老师就把机会给了谁,并不是老师格外疼谁了。老师也有自己的孩子,老师肯定更爱自己的宝宝,就像妈妈最爱宁宁一样。如果你觉得别的小孩太主动,让你不开心,那么你也可以主动些。今天你跳舞的时候,是不是很高兴?妈妈都给你录象了。”
宁宁说:“是,我站后面是因为我个子高,老师说高个站后面的。”我笑笑说:“那和妈妈一样啊,妈妈从小也是站在队伍的后面,因为个子比别的同学高,站前面就把别人挡住了。宁宁和妈妈一样厉害啊。不过有时候也可以稍微往中间站站,换个地方也很好玩。”宁宁说:“恩,那我明天做操的时候站中间一点。”
小时候我们也都曾经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年龄越大越孤独,进入青春期后更是如此,迷惘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迷惘没有我的地方别人是如何生活的。考大学,找工作,选伴侣,一路走来,终于知道,我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其中的一个分子,但对自己来说,自我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渴望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并为此付出努力,制定计划,求得协助,取得成果。
对幼儿来说,正在经历初步的“自我走向世界”的过程。当一个渺小的自我走向世界,除非是少数含着金汤匙的孩子,绝大部分人都要面对“被世界忽视”的问题。上了幼儿园,老师难以对所有孩子面面俱到,上了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更是如此,总有人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赞许,更好的机会和资源,让孩子接纳这个真相,并与这个世界磨合出舒适的相处方式很重要。
首先,让孩子接纳真实的世界,未必完美的世界,看到生活的真相。当然要讲究方法,并有个渐进的过程。快乐王子是开心的,当他忽然看到真实世界的不美好时才会那么伤心。小角马出生之后很快就要跟上妈妈的步伐,跟不上就成为狮子的美餐。人类后代虽然有更长时间的抚养依附期,但也要让孩子逐渐了解生活的本来面目。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因为穷人的孩子亲眼目睹了生活的压力和父母的辛勤。但不要让孩子承受超越其年龄承受力的东西,父母之间的情感冲突尤其不该让年幼的孩子亲眼见识,孩子生活在动荡的家庭氛围里会缺乏安全感,胆怯,焦虑,犹豫,悲伤,形成隐疾。如果家庭关系面临动荡,也要尽量保护孩子少受伤害,告诉孩子父母依然爱他。不要把成人的悲伤情绪传染给孩子,不要把孩子当成谈判砝码或情感绑架工具。
其次,在可能被忽视的集体生活中,让孩子发掘快乐,发掘价值。为什么幼儿园里的孩子唧唧喳喳都在高高举手?为什么他们乐此不疲的跑到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他们在和这个世界做磨合,希望自己依然尽可能的成为中心,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但有些孩子逐渐不那么积极了,因为班长只有一个,第一名只有一个,跑在最前面的只有一个,如果老师只有一朵小红花,那么得不到小红花的是大部分孩子,大部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又如何实现呢?
孩子们可以积极的追求小红花,小红花在山顶上,爬山的乐趣却是实实在在的。家长要引导孩子享受爬山的乐趣,学习生活的乐趣,而不是眼睛只盯着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价值,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专注的享受其中的乐趣,在集体生活中如鱼得水,将来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追求理想。
幼儿到大班的时候,要在家长的引导下懂得:我有我的世界,我有我快乐,我有我亮点,我有我主张,我有我骄傲。因为经过大班一年的生活后就是小学了,小学提倡快乐教育,但大部分小学还是追求学习成绩的,特别是部分地区“小升初”竞争激烈,为了上好中学,选择“好小学”也成了家长们很关心的事。
在所谓的“好小学”里,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不由得倾斜向成绩提高,成绩高低甚至和老师的绩效挂钩。老师通常对学习好的学生更关注,要求学习差的学生加强学习,对大部分成绩居中的学生要求“不掉队”和“赶帮超”。
家长引导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有自己的快乐源泉,有自己的特长亮点,有自己的见解主张,有自己的骄傲所在,才能不让孩子失落于名次排队、分数差异。我们希望孩子能重视学习,是重视学习不等于必须都考前三名。总会有第四名到第三十名。即使老师不排名次,成绩高低也是一目了然。
不管是不是处在万众瞩目的位置上,也要给孩子希望,给孩子自信,也要才能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不断进步。
当孩子感到自己不被重视,在群体中被忽略,很容易打击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生活也会不快乐,沮丧,焦虑,伤心。这时候家长就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铁杆粉丝,万年迷妹。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不断肯定、鼓励、赞扬,帮孩子建立自信,认同自我价值,同时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感受被重视的滋味。比如学一门乐器在学校艺术节上演出,写一手好书法参加写班级壁报,加强锻炼每年参加运动会比赛项目,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出去旅游开阔视野,让孩子丰富内心强健体魄,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发掘孩子的特长。
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就是自己眼中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