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具}“我”句式
表达感受的语言,在太够时候都是一门失传的艺术
“我对_____ 感到_______,并且我希望________。”
今天下午学生在班级自修,我尝试着使用了这个句式来表达。
{情景再现} 事情是这样的,自修课在班级转悠,
发现最后一排男生在草稿纸上写着:“当你说爱我……”
我有些诧异,问:“这是什么?”
男生答:“我写了句歌词,没别的意思”
我:“哦”
于是我使用了“我句式”说:“我对你在自修课上写歌词感到有些不妥当,我希望你可以利用自修时间来预习一下功课。”
男生楞了一下,爽快的收起了草稿纸拿出了生物课本出来。
{回顾反思}当时在表达感受的时候,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只是用了“不妥当”,也没想到用什么词来表达更好。
我不知道学生是否心里是认同我的说法和我的希望,但是表面上看还是很配合的
2.专注于解决方案的四个步骤
惩罚是在让孩子为他们做过的事情付出代价。
专注于解决方案帮助他们从做过的事情中学习。
教给孩子们专注于解决方案,是从早到晚都需要去做的
解决方案的步骤
1.确定问题的所在,即了解真正的原因
2.与孩子一起头脑风暴讨论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在讨论中,对孩子的观点不评判不指责,只是接受观点。
3. 挑选出一个对大家都管用的方案,前提是这个方案是尊重了孩子和讨论的大人们。
4. 将方案试行一个星期作为期限
5. 一星期后,评估。如果都感觉不管用,就从头再来。
切记不能因此而放弃解决问题的信心。
{事例分享}
临近小升初考试,很多孩子都在额外增加学业。上学期我跟孩子之前有刷题约定,就是他自己选择去做,做多久由他决定,他个人感觉不错,也有效果。
下午三点半去接他回来,作业已经写完了。我按捺不住老母亲的焦虑和担心,问他接下来晚上打算做什么?
他说:“遛狗,看小说,睡觉”
老母亲有些坐不住了:“没有其他吗?”
他有些不耐烦地说:“你还想怎样?”(其实他很明白我的意思和感受)
于是,心里想,不能因此强压孩子的想法,给他自己选择的自由
我用了“我句式”,我为你晚上的安排感到焦虑和担心,我希望你能有个学习的安排,毕竟小升初了。
他不说话,一脸的不耐烦看着车窗外
我说:“看来妈妈今天说得不愿意听了。妈妈尊重你的决定,你可以告诉妈妈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吗?”
他回答:“烦”
我回应:“哦,我了解了。妈妈给你两个选择,由你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或者我们一起商量决定?”
他选择自己决定,我尊重他的意见,并由他决定为自己负责的时间期限为半个月,如果方案不合适,我们再做调整。
我答应他,并提出如果有需要爸妈帮助的,我们随时支持到他。
(说实话,老母亲心里还是有些不安,但是最后相信他,毕竟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以前的我们不被允许犯错,在我这里,我允许孩子犯错给他实践的机会。)
在给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时候,他开始跟我三两搭话,说的不多,但时不时的冒出他的想法,说晚上的时间安排,让我意外的是,他自己决定要增加一个项目----刷题,居然跟我商量起来了。
从这里我也得到了反思,真的给孩子机会去选择,他们是有为自己负责的能力,也会给自己有更多的思考,这样的主动性是非常难得和可贵的。再往大处说,未来的创新力从何而来?我想就是这样磨合出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