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禅定时刻: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世事无常

今天这两个人恋爱了,明天结婚了,但后天也许就离婚了。

今天你去给千万富翁送礼,他今天雍容华贵,也许明天他破产了。

以前默默无闻的一个人,有朝一日也可能名扬四海。

毛主席说人间正道是沧桑,什么是沧桑,就是沧海桑田,大海可以变成农田,农田也可能变成大海,哪里有什么永恒。

革命的星星之火,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努力,终于可以燎原,诞生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在后勤补给被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能硬刚以美帝为首的,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并且还打赢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中国的两弹一星,震惊中外,在技术、物资奇缺的年代,硬是靠着一群人的拼劲,平底响惊雷,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核威胁核封锁。

改革开放仅仅四十多年的时间,中华大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的中国已非昨日积贫积弱,被人欺辱、被人侵略的地方,中华大地的飞速发展点亮了世界……

人情无常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四句讲了两个著名历史人物的典故,目的是来说明人心的无常,世间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周公典故说的是西周开国元勋,早些年辅佐周武王讨伐商朝,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等到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登基,周公因而被委以摄政大权。

当时有几个权臣管叔、蔡叔、霍叔等打算趁国君年少之际图谋不轨,但是十分忌惮周公,于是便散布流言说周公独揽大权,想取代成王自立。其实是他们的计谋。

但久而久之,流言越传越盛,周成王听闻流言后心中也不免对周公产生了怀疑。周公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辞去相位,跑到封地避祸。

等到周公离职后不久,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便发动叛乱,欲推翻周成王。在这关键的时刻,周公临危受命,率军东征,最终打败叛军,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周公也因此名垂青史。

王莽生于汉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父亲王曼,兄王永。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莽少年时,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世家,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

这就像唐代武则天时期,看过风起洛阳的都知道,里面圣人下辖有两大势力,一个是圣人的臂膀的内位,一个是圣人耳目,他们的老大一个姓李,一个姓武。真实历史上,武则天也是一度有立自己侄子为皇储的想法,最终因为与狄仁杰的一番谈话而彻底放弃。

698年,武则天询问狄仁杰:我想要改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你认为怎么样啊?狄仁杰说:陛下与武氏弟兄是姑侄关系,与庐陵王是母子关系,姑侄与母子,你认为哪个更亲呢?当然是儿子更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等陛下千秋万岁之后就能入太庙,与先皇共享世代香火祭祀;而自古以来,哪有皇帝在太庙供奉姑母的呢?

王莽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仪礼》。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行为检点,作风严谨。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对外结纳贤士。王莽就是这个大族中的另类,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很快声名远播。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莽却最终篡夺皇位,将西汉江山收纳入自己囊中。

如果当初周公在流言蜚语盛行之时被杀或是病逝,那么历史给他打上的烙印很可能就是逆臣贼子。而王莽如果在代汉称帝前就去世,那就没人知道他的野心,史书中的王莽反而可能会留下一代圣人的美名。所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这世间的人,世间的事情,反反复复,真真假假,无法辨别,需坦然面对。

做好自己,凡是不钻牛角尖,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看开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