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这是一句农谚。春分前后,冬小麦进入起身拔节阶段,是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小麦对水分和养分要求也最迫切,时间珍贵,农民都忙于春季田间肥水管理。

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见《农桑通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两极除外),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昼夜几乎相等
气候特点:春旱、沙尘、倒春寒、低温阴雨
时间:每年3月19日或20日或21日或22日
前一节气:惊蛰。后一节气:清明。
农事活动:作物及时灌溉与播种
养 生: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春分通常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前后(公历约为3月19日~22日期间)。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
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欧阳修对春分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斯大林有言:“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写字弹琴无意绪,踏青挑菜没心情。
《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宋苏轼《癸丑春分后雪》诗:“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杏不胜威。”
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二节为一时,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节也。”
邢树本《二十四节与农事·春分》:“春分时节,河北大地春色更浓,温度升高,雨量增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
《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
《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