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图辽东经略频易督蓟辽帝师出关(四)

下一个任辽东经略的兄台王在晋也和前面几个人一样,有自己的特点。熊廷弼好谩骂,袁应泰心眼儿好,薛国用心眼儿小、易怒,张鹤鸣爱耍心眼儿;有没有感觉有那么几个字频繁出现,对!就是心眼儿,新任辽东经略王在晋也有个特点,那就是死心眼儿。

插一个小插曲,其实在王在晋之前,朝廷还派来的人经略辽东,时任宣府(九大边镇之一,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即传首九边中的九边)巡抚解经邦。然而这个解经邦是个贪生怕死之徒,又没有张鹤鸣的心机,装病也懒得装,居然三次上疏说自己不去辽东。这小子可能是嫌自己活的太久了,一番话惹恼了朱由校,怒斥:“此子如此推职弃则,有何面目再为官臣!”于是乎,解经邦被革职为民,永不叙用。所以啊,有的时候领导说的话还是不能太硬顶,假意应下来也是好的,答应了,咱做不做的可能是另一回事儿了(哈哈哈,这句话可不能让领导看见啊!)。

接着谈新任辽东经略王在晋。乍一看这名字还以为他是出自煤老板之家——山西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王在晋可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

王在晋,字明初,号岵云,江苏太仓(今苏州)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江西布政使、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等官。1622年3月,代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诸军务,赐蟒玉、衣带及尚方宝剑。

可是问题来了,为啥说他死心眼儿呢?阎崇年曾评价老王是“四无”,即:无远略、无胆识、无兵略、无智慧。这不就是个“四无”产品嘛!对于老王这个人,争议也很多,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纸上谈兵,二是深谋远虑。这两种观点源于一个故事的两个不同版本。

王在晋还算是个实干家,根本不像张鹤鸣似的,从北京到山海关走他半个月,他只用了六天时间就到了山海关。到了山海关,他谢绝了一切宴请,发布会和访客,自己一个人闷在家里鼓秋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自认为完美无瑕的计划。那就是在山海关外再修一座新城作为山海关的屏障。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十八章图辽东经略频易督蓟辽帝师出关(四))